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展示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智者乐水”“源远流长”两个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任选一个篇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或者,可以为本书写一个“序言”,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这本书的制作。
   【文题解读】
  本题非常富有创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多元文体与多元选材。序言,倾向于说明文,一本书少不了序言,而如何写序言呢,这或许是许多人想尝试却未曾尝试过的事情,有这样一个机会,就可以挑战一番。智者乐水篇,倾向于记叙文,尤其喜爱或擅长散文的同学,只要选好内容,确定立意,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是难题。源远流长篇,倾向于议论文,在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水文化”中,可写者颇多,对于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初中毕业生关注的问题之一,树立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可言的内容一定不少。
  2.有方向可寻,有内容可选。整张试卷围绕水文化,而作文题巧妙地以水为写作对象,导言中一句“请你根据活动体验”,一下子把学生带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以不同的目录,对应不同的要求,绝对不会使写作盲无目的。若选序言,可说明本书编写意图、内容重点及特色,提出阅读建议等;若写智者乐水篇,要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叙事或抒情,表达对水文化的理解;若写源远流长篇,则需要对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理有据。
  3.深刻理解水文化,透过现象明深理。中国水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一面。理解水文化,一定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如何保护与传承的思想。选材时,不可只拘于表面,只写水对于我们眼前生活的作用,或者只写节约用水,就过于肤浅,要深入下去,明白水的深刻含义,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感悟水的激情、豪迈、舒展、勇往直前、柔软与刚强、细腻与正直等,体会其中深刻的意蕴。写议论文,要围绕“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论述中要看到流过中华大地的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一种力量,中华子孙又是怎样汲取力量奋勇前进的,能与人生与生命联系起来,是最好的写作思路。
   【考场佳作一】
  听见小溪
  ◎嘉兴一考生
  那个周末,沿着一条幽深的小径,走上山去,为了与那条小溪谈心、交流。
  溪边,依旧绿树成阴,高大的树,需仰直脖子才见顶端。周围的杂花杂草,红绿相伴,亲切相依。我不为这些而来,我只为这条悠长而流动的小溪。
  坐下来,一个半大不小的石块,是我休息的地方,我熟悉它,它也熟悉我。
  小溪似乎是我的知己,流动得更自然更有旋律了。仿佛与我一起唱起一首温暖的曲子。
  与小溪讲讲我的生活,近来,有顺利也有波折,每一次冲刺,都能如愿以偿地获得预料中的成绩,而有时,我会因为与好友拌嘴而失了和气,三天都互不理睬,直到我主动示好。我把妈妈对我的一声声责备,转换成柔和的叮咛,一下子就感觉心情奇好,而且,还换取到妈妈的许多肯定与赞赏呢!
  有时我静默不言,所谓交流,不是我一个人在说,而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望向小溪,溪水不停地流,仿佛在向我講述什么。我懂它,既在告诉我昨夜的梦,那个梦里,有明月的怀抱,也有清风的陪伴,又在说自己的去向,流向远方的远方,一直向前,永不停歇。我问小溪,不停息为了证明什么吗?小溪并没有开口,依旧用不断的流淌回答我的问题: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奔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行进中得以实现与证明。
  我听见小溪的心声了,它在吐露前进的快乐,一路上,它望见彩虹,也欣赏明月,倾听蛙鸣,也告别高山。见到无数风景,也遇到许多障碍,但是,无论怎样绝美的自然之景,都不会停滞,无论怎样的挫折与磨难,都不会退缩。生命的许多美好,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温暖感人的吗?
  听见小溪,也听见自己,更听见人生。一路行来,品味着,消化着,理解着,改变着,前进着。而平平凡凡的小溪,不就是中国精神的一种写照吗?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有水文化,也有其他文化,而中国文化就是滔滔不息气势澎湃的江河,勇往直前,从不止息。
  【评点】本文雅致而灵动的语言,先入为主地征服了读者。一条上山听小溪而产生感悟水文化的线索,带领着读者一路倾听,一路思考,一路感受,一路领悟,让文章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
   【考场佳作二】
  那条河
  ◎嘉兴一考生
  我家住在河的上游。河水的水流有时比壶口瀑布还激烈,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闹钟,有时又是温柔亲切的催眠曲,当我还在酣睡时,“轰隆轰隆”,那水就来了。在早晨太阳的照射下,水像离弦的箭,迅雷一般勇猛地撞击着堤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也曾特意看过这水。首先来的是一字型的水潮,水到达悬崖边,两旁的水撞击石头,溅出水花,仿佛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倾泻而下,像是有一颗豁达的心。第二波来了,那水更大了,也更快了。没过两秒,那条水线就撞到了两边的石头,一层一层地溅出水花,像是舞台上那错时喷出的烟雾,弥漫了人的内心。于是,重头戏来了。后面一波又一波的水冲击着那条白线,将它打到山下。哗啦,那一声真是打碎了内心沉积已久的巨石,叫你的心只能关注水,冲去堆积已久的不悦。后面一浪高过一浪,好像在比谁激起的水花更多,谁的气势更强!
  忽然觉着那激起的水花像一个人的形状。溅得最高的形成了人头的雕像,那头发是向上竖立的,刺猬一样。身体似乎被石头削得很苗条,腰在用力,用尽全身的力量奔跑着,两腿就是运动健儿跨栏时的样子,但看着比他更用力,跨得也更高,足足比石头高出两三公分。它的两臂就更绝了,右臂只露出一只手。那手甩在身体前面,像运动员要跨过终点,左臂顺势往后一收,真叫人惊奇这大自然的魅力,又让人感受到水的无穷力量。
  我突然想到,我可以做这么一个人吗?拼尽全力,放手一搏,完成自己的使命?抑或是转到学习上,努力奋斗,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就是弄潮儿吗?这不就是那惊天动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吗?水代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向,一种生命的方式,以水的精神传承中国文化,我能够做到,我也应该做到!
  我瞬间明白了。
  【点评】一条河,看出一种姿态,一种蓬勃的力量,一种惊天撼地的气势,这就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写照。水与石撞击时,磅礴有力,就是中国力量的证明,也由此想到了中国精神。内容与主题很自然地契合,表达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决心与信念。
其他文献
当时光停滞一千年,我们终究还是回到了宋。宋成就了盛世繁华,成就了人间烟火,成就了永恒文句。让一千年后的我们,去追忆、去找寻宋人宋文的痕迹。  宋人的雅致,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清水芙蓉般的恬静,它来自于生活的变迁。当文章大家欧阳修被贬滁州之时,宋人身上的安然便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滁州建亭台赏花月,饮清酒成文章,与百姓游玩同乐,将贬职之
小时候总感觉夏天很短。  对于夏天是怎么开始的,我一直抱有疑问,问大人们,他们也只是粗粗地回答:“天气热了,夏天就到了。”后来发现,杂货店开始卖冰棍和汽水时,夏天就到了。店就开在转角的一间小屋里,柜台很高,我不能够完全看到柜台上的东西,只能看到柜台后五彩缤纷的香烟墙。爷爷让我去买香烟时会多给我钱,那是“付”我的小费,足以让我买一支冰棍和几颗泡泡糖。店主会很热情地把我选好的糖递给我,那朦胧的玻璃糖罐
“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住在重庆西南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尽管双目失明,双臂残缺,身上还凌乱地分布着几十条伤疤,一次要打60针……但他仍保持着军人作息和日常养成。  早上6点半,附近军校的起床号吹响,杜富国从黑暗中醒来,然后在黑暗中摸索着,鼻子、嘴和半截小臂配合着完成穿衣服、刷牙、刮胡子、洗脸……之后,他开始按照军人的标准整理内务。  他半蹲着,伸出半截右臂摸索着床铺上的被子,围着床铺转了一圈,分辨出被
面对命运,人们常说,一切都是等待和希望。春种秋收,是一种等待;十月怀胎,也是一种等待;十年磨一剑,更是一种等待。它需要耐心,需要厚积,需要坚守——  等待的耐心,来自对目标的执著。耐心是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是达到目标的坚毅基石。因为任何事物,只要是成功的结果,必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就肯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能一蹴而就。比如秋收的果实,就经过春播夏耕、风吹雨打、沐阳浴露。既不能拔苗助長,又不能耽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辽阔的大海是风景,巍峨的高山是风景,静谧的星空是风景,湍急的河流是风景……这些都是自然的风景。其实,生活中有些美好,它们都掩藏在事物的深处甚至背后,要靠我们锐利的双眸去发现,像辛勤劳动的背影、父母的挚爱、他人的相助……其实,它们也是风景,而且这些风景更会让人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这也是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依稀记得那日的天空,澄澈得没有一丝云彩,仿佛涂上了一层淡蓝色的水粉,一切都被浸润在阳光里,被暖意包裹。风乍起,梧桐叶轻轻飘落,氤氲着独特的芬芳,浸满了姥爷对我的疼爱,引我轻踏落叶,一路而来……  澄红的阳光在枝头上跳跃,给街道两侧的银杏树镀上了温柔的色彩,银杏叶片轻轻飘落,绵延成一地的灿烂云霞。在落叶的尽头,有一排老旧的平房,有在岁月中剥落了浮华的红色砖墙、洗去了棱角的青石板小路、淡褪了明媚的朱红
轻嗅春天的味道、夏天的微凉,轻抚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阳光。四季轮替,感谢你的陪伴。  小时候,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屋子的后面有条河,河两岸是大片大片的芦苇丛。  幼时,与几个小伙伴总相约芦苇丛中玩耍。天,是湛蓝的天,地是黝黑的泥地,河是清澈的河,一切都是那么美。我们便在与我们差不多高的苇丛中来来回回地穿梭着,玩耍着。累了,便在苇丛中央躺下,总有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还记得白天,我们喜欢折断你青绿的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我心中默背《沁园春·雪》,涌起豪情壮志之时,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登峰造极之作,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在我内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尤为耀眼夺目。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是在前年的暑假,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背下这篇近三千字的长文。刚开始背的时候,
上中学那年,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他身材修长挺拔,面色略有一些苍白,像一杆清竹,显得文静而脱俗。  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大讲话,也不大合群的样子,但他身上流淌出来的那种淡淡的忧伤的气质,像一首诗一样,迷倒很多女生。  那时候,我们都用钢笔写字,大多数同学通常都只有一支钢笔,家境略好些同学,拥有两支或三支钢笔。钢笔多的同学神情与底气就与我们有些不同,言语间自然而然就有了某种优越感。当然,能拥有“英雄
在我家楼后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在我房间的窗户外伸展着枝条,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我一直都很好奇,它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又是经过多少年的挣扎,才伸展到我的窗前。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它就一直在那里。微风吹过,吹得它摇摇晃晃,像是在对我打招呼。  每至春天,它便开始发芽,用独属于梧桐的嫩绿点缀了我的窗。每每伏案,它就像守护神替我挡住外面噪杂的声音,仿佛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梧桐;每每抬头,入眼便是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