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浅谈行文 巧妙含蓄传情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的这句诗,诗意清新、蕴含丰富,既展现江上阵雨的独特天气,又贴切自然地表达出少女乍疑乍喜、含羞不露的内心情感……高明的写作者往往如此,传情含而不露、达意引而不发。平静的叙述,纵然语气舒缓、笔力清淡,字里行间也能氤氲真情;即使不写内心世界,也不随意泛滥情感之潮,却给读者留下理解和联想的空间,甚至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借鉴点一再现情境蕴深情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魏巍《我的老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杨绛《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物的言行、神态是解读内心情感的密码;对人物言行、神态的捕捉与选用,也是解读作者内心情感的密码。
  没有浓烈的抒情笔触,只有平实的叙述:“围上去”“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急于“模仿”老师握笔的姿势。还有什么比亲近、仿效更能表达依恋之情的呢?没有浓烈的抒情笔触,只有平实的叙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对于曾对生活绝望的史铁生来说,还有什么比看怒放的花儿、和妹妹一块好好儿活更能表达对逝去慈母的宽慰?没有浓烈的抒情笔触,只有平实的叙述:“直僵僵”“镶嵌”“面色死灰”“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老王在临死前还知恩图报,亲自上门感谢好心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现老王的善良淳朴?没有浓烈的抒情笔触,只有平实的叙述:“吃惊”的神情与“好些了吗”的询问。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达杨绛的震惊、担忧与关切?透过看似平淡的叙述,我们感受到魏巍爱戴蔡老师的情谊,我们触摸到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浓情,我们体会到杨绛同情老王的真挚。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皆蕴情。有目的性地再现场景或人物言行,平实的叙写也能流淌真情。
  借鉴点二凸显细节传情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胡适《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王鼎钧《那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充实细节或强调细微处,以描写性、形象性、提示性、指向性、情感倾向性很强的词语来传达情感也是叙中含情的方式。
  “惨白”“呆”的神态以及“哽住”的语不成声,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悲愤,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以“痛苦”为指向,用“二十三岁”“寡妇”“当家”“后母”这些提示性很强的语言来凸显,用“笨笔”“一万分之一二”来强调,令人联想、沉思,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咬”“嚼碎”“骨粉”和“呻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再现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一幅惨不忍睹的图景——“咬”“嚼碎”很形象地写出人类的残忍,“白森森的骨粉”不仅写出了残忍,也写出了恐怖,“呻吟”表示了老树的痛苦。这些诉诸视觉和听觉的词语,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作者创造性地用这几个词语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者的谴责,使句子极富感情色彩,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借鉴点三以虚写实寓深情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王鼎钧《那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融入想象、虚实相生,借言传意、不露声色,巧用典故、含蓄委婉……这些以虚写实的笔法,也是叙中含情的技巧。
  心理活动是人物情感的具体体现。英子由阴天联想到爸爸起床送花夹袄,想到爸爸的病什么时候好,想到妈妈眼睛的红肿,想到院子里爸爸种的石榴和夹竹桃,想到爸爸的病因,并遥想秋天爸爸会不会买菊花……联想与想象的内容,既是对爸爸严慈相济、爱花木、重感情性格的形象概括,又与英子的成长联系起来,还暗示了爸爸已身患重病。买菊花的联想,更把即将失去爸爸的哀伤推向极致。   《那树》借清道妇之口讲述了蚂蚁国大搬家的状况,“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借此表达感激、崇敬与悲怆之情。蚁犹如此,人何以堪?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无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作者借助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含蓄地表达愤恨、悲哀之情。
  看似舒缓平淡的记叙,或许撩拨你的思绪;看似词气安和的描述,或许触碰你的心弦。经典总是这样,笔力清淡又耐人寻味。愿同学们从课文中汲取写作营养,学会叙中含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则情蕴于文,让情感的清泉在缓缓的叙述中涓涓流淌。
  学生例文
  至少,还不算太迟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九年级 钟晓丽
  我有一扇打开的“窗”,通往一座“小园”。这个“小园”,阳光灿烂,花团锦簇,当然,“小园”里还有温柔勤劳、无微不至呵护我的妈妈。
  我还有一扇关着的“窗”,因为它朝着另一个“小园”。这个“小园”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小园”里驻守着一个冷若冰霜的男人。只要透过这扇窗看到他,我就会屏息噤声、战战兢兢。
  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
  我对爸爸除了惧怕,还有些恨,恨到不是万不得已不说话,恨到即使说话也吝啬叫一声“爸”,恨到连他的年龄和生日都不知道、也不在乎,恨到连他的电话号码也懒得记。
  是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在外打工,我的成长中没有他的身影?是因为见面时,我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还是他对我说话的语气似乎毫无热情?
  说不清楚。
  最疼我的奶奶去世了,他也回来了,一到家,就跪在奶奶的灵前捶胸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大男人哭得那么伤心。他被大家搀扶起来,想起什么似的四处张望,看到我后,他红肿的眼里闪过一丝光亮,可我装作没看见,悄悄走开,躲进一间小屋里,默默地想着奶奶流泪。
  不知道什么时候,姑姑推门进来坐在我身边。姑姑说:“你爸也不容易,他一个人要担起供养全家的责任,在你们面前不会表现有多劳累。可你知道吗?他有时给我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了,说自己这个当爸爸的当得很失败很伤心,想疼孩子又不知道怎么疼,弄得孩子跟自己像仇人似的。他心里苦啊,所以脾气有些大……”原来在我眼中强悍的他,竟也有脆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被狠狠撞了一下。
  这次他在家多待了几天,总是有意无意地跟我搭讪,但我仍然尽量躲着他。
  一个傍晚,我正写作业,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他。他挤出满脸笑容,向我伸过来一只手:“刚弄好的糍粑要不要吃?”我愣了一会儿,沉默的我将目光移到他的手和那个糍粑上。他的手有些黑,五个指头又粗又短,上面满是深深浅浅的裂痕,裂缝里仿佛存着煤灰,像没洗干净似的——他就用这样的两根手指捏着那个糍粑。“不吃。”我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噢。”挂在他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散去。过了一会儿,他缓缓缩回手,转身慢慢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突然有一种很揪心的疼。我赶紧埋头继续做作业,努力回避这种感觉。
  “晓丽,歇会儿,吃个糍粑吧。”妈妈将一盘糍粑放在我面前。看到我拿起筷子吃着糍粑,妈妈轻声补充道:“你爸说你爱吃这个,特意拿着盘子又到隔壁张婶家要来两个。刚才你不吃,你爸说都怪自己一着急忘了你最爱干净……”
  像被一根木棒狠狠敲了一下,我整个脑袋都嗡嗡作响,从小到大,我对他,不,对爸爸的忽视和冷漠像潮水一样涌来……
  “妈,我爸电话是多少?还有,我爸什么时候过生日啊?”我低声问妈妈。
  不迟,不迟,至少,还不算太迟……
  教师点评
  留守少年的情感世界里,往往缺失阳光的明媚与鲜花的芬芳,文中父亲自身的缺点又进一步加深了父女间的隔膜。小作者对父亲从“恨”“躲”,到“心”被“撞”,再到“揪心的疼”,最后到被“狠狠敲”的一系列转变,脉络清晰,过渡自然。在情感表达方面,通过捕捉并再现爸爸的言语、神态、动作,呈现“情感触觉”对父爱的感知,也通过形象细腻的心理感受来揭示情感的发展历程。结尾避开情感进发的思维定势,仅用一句看似平淡的人物对话和简短的心理活动收束全文,却胜过千言万语,将丰富复杂的情感传达得含蓄浓烈。
  (李睿)
  我与周末有个约会
  浙江温州市振中学校九年级 王洁妤
  天空,灰蒙蒙;眼前,空落落。我仿佛刚从战场的废墟里爬出来的孤儿,又像被抽去灵魂的幽灵,踟蹰在冷冷清清的街上,任惨白的斜阳将身影拉得老长、老长。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中午的画面。
  中午,饭桌上。任妈妈怎么唠叨,我自顾自地边吃饭边用微信聊天。“离了手机不能活?手机比爹娘都亲?不知道低头看手机出了多少事啊!”终于,伴着机关枪扫射似的斥责声,我的手机被一只大手夺走了……
  周末放假,哪个学生不是跟手机约会?为什么一向和颜悦色的爸爸今天竟然铁青着脸,怒目圆睁,冲我发这么大火?
  我茫然地踟蹰在街上,搓着手,渴望搓出些温暖。
  “不要你管!”不远处,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将一位身材瘦小的老爷爷推到一边,怒气冲冲地走了。看到老爷爷趔趄了两步,我赶紧奔过去,扶住他。
  老爷爷大概有六七十岁,消瘦的脸上满是皱纹,也满是忧愁。他握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在冬天的大街上瑟缩着。
  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起来。我尴尬地看着老爷爷。他忧愁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从塑料袋中摸出两个面包,直往我手中塞……连一个陌生人都对我这么好!我急忙推辞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和爸妈吵架了?别哭,别哭,哪有爸妈对儿女不好的呢!唉,我有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孙子,学习成绩不好,成天不是打游戏就是玩手机,连吃饭都不肯下楼。有一次走路玩手机,掉到水沟里摔得头破血流,可还是离不开他的手机。昨天他爸说了两句,他就赌气跑到网吧去了。劝他他不高兴,给他吃的也不要,唉……”老爷爷一脸无奈地唠叨着。   “他会明白的!”我赶紧安慰老爷爷,仿佛我是他的孙子……
  告别老爷爷,我飞快地跑回家。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一定担心我了吧?我轻手轻脚进了家门。客厅里,妈妈颓唐地陷在沙发里发呆,爸爸眉头紧锁,来回踱着步子打电话:“没来过?哦……还不是怕影响视力、影响学习!再说,前几天我们温州平阳一个姓王的女的看手机落到水里连命都没了!担心啊……”
  妈妈的双眼那样无神,眼角的皱纹似乎深了一些;爸爸的鬓角隐约出现了几丝白发……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鼻子又在发酸,但更多的酸楚从心底溢出来,我跑到妈妈身旁抱住妈妈:“爸妈,我错了,让你们担心了……”妈妈一把抱住我,搂得那么紧,仿佛一松手我就飞走了;爸爸呆立着,喃喃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妤,爸爸中午太心急……”
  被爸爸扔出去的手机又回到我手中,好好的。虽然每次周末我都和手机约会,不离不散,但这天晚上,我再也没玩手机,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一块儿聊天,真好。
  我想,以后的周末,我仍然有个约会,一个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的约会。这个约会,真好!
  教师点评
  往往是一些不经意的“遇见”“窥见”或“听见”,促使我们顿悟,帮助我们蜕变。习作以社会上出现的“低头族”这一热点现象为大背景,描写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家中的事情,既有时代感又有真实性。开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自己的迷惘和伤心,文中再现情境、凸显细节,写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担忧与关爱,结尾以虚写情,通过今后周末“约会”对象的改变来升华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理解与爱。全文语言表达清新,抒情方法灵活。
  (李睿)
  古道红枫艳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八年级 刘昕宇轩
  指导教师 范磊
  每年深秋,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来到这条著名的大会岭红枫古道,爬石阶、赏红枫,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古枫这一株、那一片,缀满山坡,染红天际,远远望去,就像一簇簇跳跃的火焰。踏上古道,逶迤上爬,道旁一株株古枫像一个个舞者,展示各自的风采,迎接我们的到来。它们或舒展,或盘曲,铆足了劲伸展着臂膀,伸展着一枝枝、一片片红艳艳的叶儿。偶尔俏皮地撒下一片、两片叶儿,让它们随风飞舞,给山林、小径平添一份优雅的气息。林间,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两株年轻的红枫,它们也不甘落后,尽情释放着青春激情。
  不知不觉,我们爬到半山腰。
  “爸、妈,你们看……”我像发现了新大陆。
  前方不远处,一个矮小精瘦的中年男子弯着腰,背着一位头发银白、身材瘦小的老奶奶,正缓缓地拾级而上。
  “这也太巧了吧!年年都遇到,去年歇脚的时候还打过招呼呢。只是今年怎么背上了?”妈妈惊讶地说。
  中年男子似乎很悠闲,背着母亲慢吞吞地走着,时不时还停下来,侧着脸和背上的老奶奶说着什么。
  不一会儿,我们就赶上他们了。
  中年男子背着老奶奶,身上还斜挎着一个大保温杯。他的额头汗津津的,洗得发白的衬衫也濡湿了一大片,脸上却是一副心满意足的轻松表情。老奶奶伸出竹枝似的手,用袖子给中年男子擦拭汗水,轻轻地,仿佛给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拂去沾染的尘埃:“回去吧!爬得够高啦。人都要‘走’的,别累坏你啦……”
  我忍不住好奇:“奶奶好、叔叔好,这么巧又相见啦!你们住在这里吗?”“是啊,我就在附近工作,想爬山很方便。”中年男子笑眯眯地冲我点点头。“住这里还有必要常爬山啊?”“我母亲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医生说要多到天然氧吧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能缓解病情。”中年男子解释着。“唉,都怪我这老太婆不中用,净折腾人……”老奶奶唠叨着,眼里、脸上却满是幸福。“妈,看您说的,不是您当初舍不得看病,怎么会落下病根;不是您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儿子哪有今天?再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呢!”中年男子嗔怪着。
  可能因为刚才说多了话,老奶奶咳嗽起来。中年男子歉意地对我们笑笑,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安顿到道旁的木墩上坐下,又赶紧拧开保温杯给母亲倒了些水,然后轻轻地为母亲捶起背来。木墩背后的斜坡上,一大一小两棵红枫,俯仰生姿,红得正艳。它们静静地,以一种舞者的姿态守望着。又似乎,它们在凝视着这对母子、守护着这对母子。
  突然发现一直未察觉的秘密:爬石阶时妈妈一直跟我并行,她却总“霸占”着古道靠下侧崖壁的那一边。“从现在起,我走这边!”我郑重申明,不由分说地将妈妈推到我一直“享用”的里侧,并挽起妈妈的胳膊……
  古道,石阶悠长;道旁,红枫正艳。
  教师点评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代诗人赵翼在《野步》中感叹老之将至的沧桑与惆怅。秋风染红了枫叶,岁月漂白了鬓发,小作者从诗中发现亲情的深沉和美好:陌生母子的亲情、小作者一家的亲情、红枫的“亲情”,互相烘托、互为映衬,平淡中蕴藏浓烈。叙述平缓简约,细处用笔却不厌其烦,重视运用描写性、形象性、情感倾向性很强的词语来传达情感。另外,以虚写实、借枫树传情,再现情境、借人物语言动作传情也是习作的亮点。
  (李睿)
  记忆,不会输给时间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八年级 王玉双
  指导教师 谢粉霞
  那年初秋/望着天空我想拥有世界/最难忘的画面/就在那时看见/虽然岁月无法回头/容颜终会改变/然而记忆/却不会输给时间。
  ——题记
  回望,再回望……那个格外闷热的初秋,那个蒙蒙细雨的清晨。
  站在村口的瘦弱身影早已不见,可是那不断挥动的手臂、那黯淡的眼神却清晰地占据我的心房,直到今天,仍常常固执地在记忆中出现。
  “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了。快吃了饭去搭车……”那天,我早早起床,母亲正在往火炉里添柴。火舌蹿动着,映红母亲有些木然的脸。   “这机会难得。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了。一定要好好读。”前一天晚上临睡前,母亲也这样喃喃地说。“多好的机会。能不能走出这村子,就看你的决心了。”两个月前,邻居亲戚们曾这样劝说。
  两个月前,我接到了城里重点初中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我们村有史以来的唯一“状元”。那是一所门槛很高的学校,听说聚集着好多教育精英,听说好多城里的家长和孩子都望“校”兴叹。然而我的心里却在挣扎:贫瘠的土地;父亲外出打工,没有什么技术,工资自然不高;家里还供养着一个大学生——对我家来说,学费就像闷热夏天厚厚的云山一般,令人喘不过气来。
  “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就这么定了。”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那段时间,她不是在田地里、菜园里默默地勤扒苦做,就是奔波在外借钱。晚上回来就默默地守着一大堆整的、零的钞票发呆。我知道,借这些钱,母亲不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低声下气的话。
  挣扎着,挣扎着。在挣扎中我走进了开学的日子。
  “该去坐车了,我送你。”母亲的眼里似乎蒙上一层雾。
  蒙蒙细雨,乡间的泥巴路一片泥泞。我和母亲各自撑着伞、背着行李一前一后默默走着。一路上,我没敢回头,我怕看见母亲的愁容,怕看见她日渐黯淡的眼神……两滴泪砸在地上,我赶紧抹抹眼角。
  “回去吧!您腿脚不好,别送了!”我扭头想夺过母亲背上的行李。她像没听见似的,紧紧背着,只顾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泪水忽地又涌出来,我默默呆立着很久,才赌气似的跺跺脚,跟在步履蹒跚的母亲身后来到村口。
  “别送了,回去吧,我自己等车。”我想赶她走。她望着公交车来的方向,一言不发、一动不动。
  破旧的公交车吱吱呀呀停在我们面前,溅起泥水。我接过行李,一脚跨进车门。公交车散发着潮湿发霉的气息,吱呀一声慢慢启动了。我透过玻璃窗看见瘦弱的母亲提着雨伞,竟跟着公交车小跑起来。
  山路泥泞,车驶得极慢,母亲追得更慢,她小跑着,小跑着……终于不跑了,她停下来,伸出手臂冲着我的方向,挥着,挥着……
  我张大嘴巴,发不出声音,泪却一串串地流。在泪雨与烟雨中,母亲的面容和身影很快模糊得看不见了。
  那一年初秋,很闷热,也很潮湿。在雨水和泪水的交织中,我回望,再回望……虽然岁月无法回头,容颜终会改变,然而记忆,却不会输给时间——当我懈怠时,就会看见那个画面,看见那只挥动的手,看见那黯淡的眼神……
  教师点评
  看似和缓的叙述,却给人很强的冲击力。母亲“木然”“黯淡”“默默”“发呆”“一动不动”的神情,“小跑”“挥着”的动作和反复出现的话语“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无不饱含小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怜惜。同时,这些神情和动作描写画面感强,咄咄逼人;情感厚重沉郁,直抵人心。
  最美的情,不会榆给时间,永远能泅渡岁月的长河。只是作为少年,这种情感略嫌沉重。
  (李睿)
  “沙场练兵”微片段
  借鉴点:绘声绘色,再现情境
  哇,糖人呀!那色泽鲜亮、散发着焦甜气息的糖人,活灵活现的,着实让人爱不释手。瞧,糖葫芦!鲜红的大山楂外裹着一层薄薄脆脆的糖浆,馋得我嘴里一阵酸爽。还有那奶黄色的小蛋糕,一个劲儿将它香甜的气息往我鼻子里赶……我好奇地打量着它们,虽然它们也算是我的“老熟人”,却是我平常坐在车里无法细看的匆匆“过客”。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七年级张嘉欣《放学路上》指导教师 陈素莲
  借鉴点:浓墨重彩,凸显细节
  我冲进病房,只见你瘫倒在病床上,瘦得变了形,好似一副裹着灰黄色人皮的骨架,没有一点儿生气。你的嘴巴微张着,我却感受不到你在呼吸;你的眼眶也深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阖成一道缝,仅漏出一丝光亮。“阿公!”我双手紧握你那没有热度的手掌和竹枝似的手指,哭喊着,摇晃着。你的一根手指动了动,接着你的眼皮缓缓撑开,又缓缓阖上,再努力撑开……
  “你怎么还是这么爱哭呢……”你的嘴唇分明没有动,可我怎么又听到这熟悉的声音?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九年级 胡慧洁《这次不一样》指导教师 李睿
  借鉴点:融入想象,以虚写实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天,和我同行的伙伴一个个被爸爸妈妈半路接走了。目送最后一个伙伴跟随家人离开,我突然觉得后脑勺凉飕飕的,好像怪兽随时从背后扑来,又仿佛我被抛弃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周围的人正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完了完了,那个人一直不怀好意地盯着我,是人贩子,还是打劫的?我身上可没钱啊!我仿佛看到他正一步步向我逼近。老天爷啊,快救救我!我吓得闭上眼。呀,魔爪向我伸来了……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振中学校七年级 李家烁《放学路上》指导教师 陈素莲
其他文献
西藏军区官方微博7月1日开通,首条视频就引发关注,其中包括西藏军区在高原进行多型火炮实弹射击演练的高清画面。与此同时,印度也加紧采购榴弹炮炮弹,还向边境地区部署了T-90主战坦克,并有可能部署远程火箭炮。或许有人会问,航空兵、导弹逐步成为战争舞台主角时,为什么今天很多国家仍然重视炮兵发展?炮兵在高原山地作战中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陆战之神”为何仍受钟爱   火炮自发明以来,就以
每天划船两小时接送学生,他坚持了10年  在重庆市大足区,一座响水滩水库阻隔了孩子们的上学路。从水库那头的李家坝子,到水库这头的陈家坝子,孩子们步行上学需要绕水库一圈,花费两个多小时;而划船的话,一个来回只要半个小时。为了给上学的孩子提供方便,2007年,刚刚“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李从书自费买下第一条小木船,既当老师,又当船夫,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lO年来从不间断,没有收过一分钱。如今,木船已
入夜了,路灯还没亮就有人敲门。  敲门声热热闹闹,像有很多人,妈妈立即打开了门。  人一下子拥进来,提着大包小包,恭恭敬敬地叫“老师”,把我和妈妈请出去吃夜宴。  来到一家快餐馆,哥哥姐姐们显然不是很有钱,大家围成一桌勉强坐下,大包小包的礼物全慷慨地送给我了。细雨霏霏的夜晚,温和的灯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菜陆续登场了。黄色的枇杷,清蒸小黄鱼,好大的一盘,上面亮晶晶地闪着油光,两节新鲜的葱显然为
昨日走亲戚,访一姑婆。姑婆的脸上沟壑纵横,眼角爬满了褶子。她的牙虽全,但有的已缺损,有的是蛀牙。姑婆以为小孩子不爱喝茶,便拿出一盒麦芽糖。“老了,牙齿不好了,你们少年家多吃点儿啊!”我欣然举着一丸麦芽糖,看着斜光落在糖上,金色、褐色的绸子样的纹路交织在一起。  爸爸卷了一丸,合上盖,笑着对我说:“你小时候就特别爱吃糖,牙齿蛀了好几颗。你妈怕你牙齿蛀光了,不让你吃糖。你就偷偷摸摸的,每天中午算准了你
说起散文,大家不由自主地会想到那华美瑰丽的语言,奇特丰富的想象,摇曳生姿的结构,明丽清新的意境,意味深长的哲理——文字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又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赞叹之余,又不禁犯难了:如此自由灵活无拘无束的文体,到底如何创作呢?  这就得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聚”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成法,犹如清泉出山,任意流淌,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所
“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  《梦想的声音》第二季第一期的舞台上,你穿着红毛衣,认真演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该从哪里说起你呢,我崇拜了这么多年的林先生?  还是从第一次聽到你歌声的时候说起吧。那时我上三年级,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你演唱了我最爱的动画片《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的主题曲《爱不会绝迹》,这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音乐。在那个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我不了解关于你的任何信息,只是默
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妈妈早上网购的牛肉下午就可以送到,贵重物品还可以通過保价来为自己保险,免除后顾之忧。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寄送东西的?需要多久送到?每个人都能享受寄送服务吗?   日行上百里的汉朝快递   在汉朝,最快为“日行四百里”,这是官府的明确要求,相当于每天跑160千米,从广州到北京需要13天左右(本文中所有时间都按今天的公路距离计算)。而在此之前,官府甚至不
小学的班级里有两个郭姓同学,因常常丢三落四被老师冠名为“郭丢三”和“郭落四”。今天我就来讲讲“郭落四”的故事。  郭落四人如其名,衣服穿得邋里邋遢不說,红领巾总是挂在背后,两只脚的鞋带要么是左边散,要么是右边散,要么两只脚都散了。  三年级的一天,郭落四放学回家,他的妈妈远远地指着郭落四的脚说:“你今天是不是一只脚踩进水里去啦?”郭落四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自己的鞋,挠了挠头,脚并没有湿呀!郭落四脱下鞋
“饮酒与健康”,这是多少年来让爱酒人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其实,有害健康的并不是“酒”,而是“饮”。   酒乃佳酿良品,怎会有损健康?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是过量饮酒或饮用方法不当。自古以来,酒宴上下便有一说:“不胜酒力”。酒经过了深酿,自有其不可小觑的内力在。饮酒其实是人的体力、心力与酒力的较量与平衡。人胜酒力人则补,于是神采飞扬,心旷神怡,气血通畅,肌胀身轻;酒胜人力人则萎,轻则呕吐眩晕,重则醉卧昏
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