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资助项目(NO.1100001078)。
  赵永涛(1954-),男,甘肃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遗产保护研究。
  通讯作者:于慧(1980-),女,山东人,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景观规划与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其保护工作显得由为重要,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和示范意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难度大,其与边缘带地区协调发展是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与栖息地边缘带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生态旅游等角度探讨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并提出了探索边缘带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建议,旨在促进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人民和谐共存。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 世界自然遗产 边缘带经济 协调发展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ies protection and marginal zone economic
  Zhao Yongtao Yu Hui Chen XueHuaLuo Yong Ma Yuewei
  Abstract:The conservation work of Sichuan panda sanctuaries is difficult.Researchers have been plagued by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sanctuaries and marginal zone for a long time.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sue existed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Sichuan panda sanctuaries and marginal zone economic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Ways to solve conflic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ourism,and in order to promote panda sanctuaries and local people to live in harmony,some of th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exploring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in the marginal zone.
  Keywords:Giant panda sanctuaries World heritage Marginal zone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101-03
  
  1.前言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成功是政府、科学家、保护区、社区以及国际社会和民间保护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主要位于大渡河与岷山之间,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40至70公里,涵盖成都、雅安、阿坝、甘孜4市州12县。由中国四川省境内的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面积95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370平方公里,缓冲区为4140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熊猫是濒危物种,也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政府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进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修编,2007年4月~6月,由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考察。在考察中发现,在保护大熊猫及大熊猫栖息地方面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
  随着“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的实施以及“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深入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也越来越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不断新建和扩大,大熊猫的栖息地正逐渐地恢复,并被重新连接起来。栖息地减少、栖息地破碎化等威胁大熊猫生存的因素正随着自然保护区新建及大熊猫走廊带建设而得到逐步的改善(如表1,图1所示)。与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调查相比,四川省大熊猫分布的县、乡数量、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栖息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表2所示)。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人的生计问题与大熊猫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露出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关注的焦点。
  


  2.1 人口增长威胁野外大熊猫生存。
  提名地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以藏族、羌族为主。卧龙保护区1975年有2560人,1995年增长至4260人,2005年共有5000多常住人口,其中农村人口有4850人。处在夹金山脉腹地的宝兴县硗碛乡,1957年为3000人,2000年增长到5030人。人口的增长使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贫困的农村人口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在国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各种滥砍滥伐、盗猎野生动物的行为越来越少后,当地不断增加的人口的生产生活活动已经成为破坏自然生态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活动都直接影响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1]。
  2.2 山区经济落后,当地村民生产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大熊猫栖息地多属经济较为落后的边远山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受山区地缘经济的限制,当地村民只能从事半高山农业生产。由于亩产很低,村民被迫毁林开荒进行粮食耕种。一些地方由于电力不足,村民尚进山伐木取薪,以为烹调及取暖之用。由于山区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季节性生产的林副产品和中药材便成为当地村民换取现金的主要途径。村民在不同季节进山从事采药、打笋等林副产品生产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坏,并对大熊猫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因此,未来的工作应充分协调大熊猫保护与当地村民经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2]。
  2.3 农耕地占据大熊猫栖息地边缘。
  大熊猫分布在海拔3600米以下的地带,以海拔1800米~3200米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林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为主要分布带。栖息地内及周边居民人口的增长,也使得农耕从谷地向谷坡发展,一些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带被开垦。这直接导致大熊猫活动的下限海拔上升,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
  2.4 人的生计问题与大熊猫保护之间的矛盾。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申遗”成功为大熊猫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环境。但也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新建的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建设,使大熊猫栖息地逐年扩大。严格的封闭性保护,使得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被大大“挤压”,发展受到种种限制。以雅安市宝兴县为例,雅安市“申遗”提名地主要分布在天全、芦山、宝兴三县,核心区总面积达28万公顷,占四川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核心区总面积的50%以上。在栖息地内生活着近300只大熊猫,占全世界大熊猫种群数量的30%。宝兴县境内98%以上土地都是大熊猫栖息地,境内有蜂桶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6年宝兴县财政收入2000余万元中有1500余万元来自水电税收。为了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宝兴县牺牲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水电开发量来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影响到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世界遗产地边缘带经济发展上,帮助当地社区发展替代生计。当居民有了收入保证,才能有效地降低社区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协调发展探讨
  
  遗产地边缘带指遗产地边界的外围地带,是相对遗产地边界以及管理机构的周边所有社会活动范围[3]。世界遗产边缘带与核心保护区互相作用、相依相存,协调二者的关系,是解决边缘带经济活动与遗产保护矛盾的重要前提。
   “申遗”成功给地方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已成为解决大熊猫和当地人之间的生存竞争的关键。
  3.1 合理规划,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4]。《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中对世界遗产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展示”。这意味着在适当的范围内,经合理规划,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将遗产的价值展示给世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世界性的知名品牌。“申遗”成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好这个品牌,可以给当地经济发展输入更多新鲜血液,为社区居民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
  3.2 探索边缘带经济发展新模式。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的生产门路和生产方式,使社区居民改变传统的狩猎、采集、耕作等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技术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减少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如,WWF与欧洲食品零售商家乐福合作,给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渠道。WWF为大熊猫保护区周围家庭安装节能装置,既节省能源,又降低了对森林的破坏。这对减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更多的国际组织,帮助中国当地农民寻找新的生存发展之路。
  3.3 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社区参与。
  加强对当地社区和政府工作人员环境问题、保护大熊猫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遗产地社区居民对于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既是保护的对象,也是保护活动的施行者之一(李文华院士)。在确保农民的利益的基础上,把周边的社区居民对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
  3.4 加强“卧龙”模式的学习。
  鼓励和安排当地群众参与区内的植树造林和野外巡护监测活动,让当地居民通过参与栖息地保护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为了提高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推行天然林“协议保护”模式——天然林农户管护承包责任制。与农户签订管护合同,并根据合同执行情况把栖息地天然林管理保护经费直接兑现到承包管理保护者手中。由此形成社区群众人人都是护林员的主动型自然保护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同时还极大地调动了社区群众的保护积极性,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从而开创“社区共管、合同保护、政社双赢”的天然林保护新局面。
  3.5 生态补偿。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有过上小康生活的权利,但是,为了保护好这块净土,中国的当地人民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失去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当全人类分享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同时,应该对这些区域的人民进行生态补偿,提供更多的资金援助及发展机会。
  4.结束语
  不是入眼皆绿就是生态,生态相对于某一物种而言,应是物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保护了栖息地,就是保护了大熊猫家园(崔学振)。“申遗”成功将为大熊猫创造更优的生存环境。但申遗成功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保护大熊猫,它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发展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但只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随着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协调,并最终达到双赢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富斌、赵永涛等.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J].山地学报,2002,20(6)、687~694
  [2] Wei F W,Yang G,Hu J C,Stringham S.2004b.Balancing panda and human needs for bamboos hoots in Mabian Nature Reserve,China:predictions from a logistic like model.In:Lindburg D,Baragona K eds.Giant Pandas:Biology and Conserva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209
  [3] 厉以猷.中国世界遗产地边缘特征及其思考[J].旅游学刊,2005,20(3),23~32
  [4] 庞振刚.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旅游[J].生态经济,2001,(3),20~23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的人本基础和有关技法机理,以期引起对<写作教程>改革的注意.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35个县(区、市)耕地利用集约度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剖析了武汉城市圈过去10a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
本文对建筑外墙节能保证现场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质量控制的一些基本措施,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提高建筑行业外墙的施工水平,降低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需要不
高校实施学分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39;宽进严出&#39;、&#39;学制灵活&#39;
贯彻了整个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1845年前后马克思在其所撰写的著作中提出的,其中关于人性论的讨论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重大意义,更大程度上
高职英语担负着为我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利用多媒体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直接影响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采取有针对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
欧阳修是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更是宋代当之无愧的艺术文化与思想的引领者和奠基者,在书法美学理论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欧阳修明确而系统地提
党的十七大对于党建理论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制度创新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内在正相关性。在削度创新中需要处理效率与公平,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