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新课程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预计是否一定合理,教学是否能够预计学生,教学任务是否一定要完成,如何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师们探讨的热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预计;教学任务问题意识
  新课程教学,让课堂变得十分热闹,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也让一些老师感到不适应,总觉得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驾驭课堂。其实,教学设计只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对教学的一个预计,具体的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一、教学能否预计学生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老师抱怨:这个课改让学生思维太活跃,活跃得找不到北,经常回答不到点子上。其实这何尝不是好事呢?说明我们的教改已经让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啊!实际上这些老师抱怨的是学生的想法偏离了老师预想的某种思路或结论,这里反映出一种观念:老师认为某种问题存在某些公认的方法或结论,自己能够预计学生的想法,希望某些学生无意中说出,并以此引起教学活动。
  1.教师的预计就一定合理吗?教学能够预计学生吗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预计不了学生是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思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怎能保证学生们保持思路和方法的一致性,有怎样保证学生的思路恰好等同于老师的思路呢?学生的学习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碰撞中进行的,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又岂是教师能预计的,因而预计不了学生是正常的。
  那么,是否就不去预计学生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深入研究问题,分析学生,力图把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和问题的本质,使设计的“笼子”的方向准确些,“笼子”的入口更宽些,囊括更多学生的想法。当预计不准学生时,以学生的歪点子为生长点,也许会得到更有效的教学行为。让师生的课堂交流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力图实现更大的教学效益。
  2.教学任务是否一定要完成
  “教学任务”是教师或教材编制人员的一个教学设计,既然是人的一个事先教学设计,而教学是生成的,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根据《标准》,教学任务是相对于整个学段的,只要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完成相应的学段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学段内的教学任务是可以调整的。例如,教材中在学习因式分解后安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这两个内容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因式分解的学习时间,为以后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夯实基础,由于有了前面知识的迁移,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是就可以适当地节约一些学习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补习拖堂或压缩教学过程,以保持完整的教学环节。实际上,其中有些教学环节,完全可以再课外进行,如巩固练习、课堂内容的总结与整理等。总之,教学是生成的,任何人也无法完全设计教学,在预计不了学生时,如何处理,实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于教师的临场把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艺术。
  二、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1.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的每一次科学认识上的飞跃,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但从逻辑上讲,没有问题又谈何解决呢?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如何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呢?这有赖于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没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就难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也就无从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李政道先生在演讲中提出,学习不应是“学答”,而是“学问”。
  2.如何发展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自从儿童学会说话,就开始以“什么”为特征的好问期,可见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学生为什么变得没问题了呢?这既有心理的原因,也可能有一定的文化原因,但我想教育是难辞其责的,在我们的课堂里,更多的是“师问生答”式的“对话”,学生们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机会,还有,教师应尊重学生,一些超范围的问题应实事求是不应搪塞 ,对于学生问的一些不恰当的处理也进一步造成学生提问意识的减弱。
  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以激发学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造精神,也就是说问题应是贯穿教学活动中的一条主线。
  让学生会提问,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提供提问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源。其次,让学生敢提问,不论所提出的问题质量高低,都应鼓励,切忌打击讽刺挖苦。不允许同学间的嘲讽,对超能力范围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可以提出一些思考建议,指引一下研究方向,培养科学素质,多参加竞赛,让其体会到科学的“平等”,尊重科学,不应盲目的相信课本和权威。最后,应该让学生“会”问,也就是说,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发问,提供高质量的问题范例,力图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以教师为榜样,提出一些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问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强化训练就能完成的,应该是长期课堂教学致力追求的目标,需要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具体做法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与交流的实践性过程,学生感到难写,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要想写出佳作来,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要想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方面下番功夫。那么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材内容的结构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都和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教学目标也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  关键词:授课方式;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  课程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容器”,在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
摘 要: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的、协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又通过教与学的整体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对其体育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
目的采用慢性铝暴露大鼠模型来研究铝暴露对谷氨酸介导的神经传递的影响,进而从递质释放角度阐明在此阶段中铝影响LTP的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自由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是由教师控制的。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与互动率,开展实施小组教学,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精心准备;明确目标;划分小组;提高效率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
在严格定义单成分信号瞬时频率的前提下,综合性地定义了复杂信号的瞬时频率,并给出了计算方法. On the premise of strictly defining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the
摘 要: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美术技能、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审美情感等美术综合能力集中表现的一面镜子。美术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地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准绳,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和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尝试、进一步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 本文对形成性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一些具体的评价原则作以简略的叙述。  关键词: 教学
摘 要:对照新课程标准,当前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美术高考考分标准以及社会的评价标准都与新课标存在着差距。高中美术教学要确立两大培养目标,并要有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现状;对策  1 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高中美术教学观念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成为主科的陪衬,美术学科对培养一个人的长远价值与意义没有得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有效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
期刊
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那么,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算好的语文课堂呢?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满“激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