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态批判对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可以从根本上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品读质量和效果。在对《老人与海》进行生态批判的过程中,通过对老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内心精神世界的分析可以有效品析文章中的生态思想及反生态思想,对其根源进行充分挖掘。本文就批判界关注的主要内容作为基础研究内容,对《老人与海》中的生态观矛盾性进行分析,充分挖掘矛盾性根源背后的经济、文化、观念等转变,对生态批判视角下的各种矛盾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老人与海》 生态批评 生态危机 矛盾
  生态批评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态批评可以从本质显示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及文化思想根源,展现文学作品中的生态美学及艺术美学,是一种新的文学价值展现形式。生态批评将文学作为媒介,对文化及生态中的危机进行批判、反思,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批判从自然角度出发,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矛盾性进行分析,有效展现了现实社会中人类的欲望与生态的冲突。《老人与海》的生态批判将人类想通过自然实现自我征服的欲望及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和谐状态进行展现,从矛盾性根源出发,对生态危机后的根源隐患进行了充分挖掘。生态批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价值、生态统一的关键。
  一 人与欲望:由现实与欲望引起的矛盾
  作为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条件,物质生产已经成为联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重要内容。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成为一个环境主体,形成了统一的发展中心。在这种环境中,人与自然具有高度的协调统一性,唇亡齿寒、息息相关。只有两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扶助,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现实生活是极为简朴的,其居住的条件非常简陋。老人房间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褐色的墙壁上只有一幅《科伯圣母图》。老人的床上铺的是旧报纸,盖着一条旧军毯,他穿着几乎全部是补丁的衬衣,光着脚没有鞋子。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生活环境中,老人渴望着一锅黄米饭、渔网、鱼、罐装啤酒、有棒球赛新闻的报纸和一台可以听新闻的收音机。他并没有太对奢求,只是希望能够满足自身小小的心愿。但是天不遂人愿,老人倒霉的境遇却远不至于此。当连续出海八十四次却没有网到一条鱼,当在海上漂泊却饥寒交迫、无半粒收获,这样的囧途,让老人不得已向小孩子求救,接受别人的“施舍”。在这种现实生活中,老人无数次在内心呼唤,呼唤幸运女神的降临,呼唤能够满足自身小小的心愿,于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第八十五次到大海深处去追寻自己的“奢求”,以至于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老人渴望再次出海的因素包括许多种,其中主要是由于自身对欲望的追求。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是容易膨胀的,是容易“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在这种欲望的“熏陶”与“呼唤”下,人非常容易冲动,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人的无限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但从根本上而言却是造成社会颠覆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巨大的灾难。如同老人在为了自身的欲望再次出海,当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对鱼进行过分捕捞,终将导致海中的鱼消失殆尽。从《老人与海》我们不难看出,老人对大鱼过于渴望,他在内心渴望着自己能够通过一条大鱼改善自己的境遇。于是,在这种欲望的召唤下,老人将自己的船渐行渐远,逐渐将自己推向了悲剧的边缘。
  与此同时,现代捕鱼技术也加速了老人悲剧的发生。现代捕鱼技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有效改善了渔民的捕鱼效果,提高了渔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追求使用现代捕鱼技术,造成近海中的鱼大量减少。这种“外部经济”效应直接造成老人在他人影响下自身的额外成本及额外收益受到影响,导致了外在性或溢出效应的产生。渔夫在公共的海域内过分希望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结果却造成了“公海悲剧”的发生,导致为自身争取的毒药断送了自己今后的道路,毁灭了整个渔民的未来。
  二 人与自然:由自负引发的矛盾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以一种摄像般写实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硬汉的形象。老人在海中孤身和大马林鱼及鲨鱼进行搏斗,在人迹罕至的远海中与命运抗争,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人们感动却又惋惜。老人在连续八十四天都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受到其他渔夫的嘲笑,他渴望证明自己、渴望能够突破困境,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认为自己具有“男子汉气概”,所以,在这种自负的情绪下,老人孤身进入远海,最终酿成了自身的悲剧。
  老人在海中与马林鱼斗争,与马林鱼拼死搏斗,他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战胜了马林鱼。当老人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快感中时,却不知自然的报复即将来临。老人在回航的过程中遭遇了鲨鱼的攻击,在殊死搏斗三天后,他最终失败,失去了自己的胜利品。《老人与海》中老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场搏斗让我们心惊胆战。相比于前一场斗争胜利中老人的英勇,后一场斗争却更发人深省。老人从一开始就站立在自然的对面,他过于推崇强者,认为“谁也不配吃它”,他认为越大的鱼越能激起自身斗争的意志,自负造成老人最终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的骨架。这种悲剧让人心酸,却又发人以深思。人总是将自然作为第三方存在,以往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征服自然。人希望通过自身的能力主宰自然,让自然俯首称臣。但是,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是相互扶持的两个主体,只有两者共同尊重、共同携持才能真正提高人和自然的发展状况。老人过于希望证明自己,希望征服自然,结果却在取得与马林鱼斗争的胜利后立刻被自然打击报复,最终尝到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种下的“苦果”。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和谐的生活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赋予了人美的感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却将海认为成善良的女性,对海予取予求,他内心曾感叹:鱼有权利害死我,“我不在乎谁害死谁”,老人自身无法放弃自身的自傲,他将战胜自然中的马林鱼作为自我价值展现的资本,在这种自负心态的影响下,老人最终只能懊悔:“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这种“远”是建立在老人自傲的心态上的,老人过于急切地证明自己,最终舍本逐末,造成自己带着骨架回来。人类自身的自负与执拗,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所谓的价值观,远离了人的生活。这种自负造成的结果越是悲壮,越能够凸显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老人与海》为人类深层生态学意识及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开拓了新的探究途径,引起了人们心中的共鸣。《老人与海》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另一层次的阐述,对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人与自然在生态中的地位是平等相协调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抑制,只有充分尊重自然,摒弃战胜与主宰的价值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维护自然的发展,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人类发展的现状。   三 人与人:由孤寂引起的矛盾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表面上是自信的、是顽强的、是乐观的,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异常孤寂的。老人周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只身一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自己小小的房屋中,在那一方空间中腐蚀、腐烂,心中渐渐蒙上了阴影。在这种孤寂、凄凉的环境中,老人不希望自己的脆弱被任何人看到,不愿意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所以老人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远征,最终开始了与马林鱼和鲨鱼群之间的斗争。文章中,海明威用一段简单的描述展现了老人的悲哀: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说老人准是倒了血霉,就吩咐孩子上了另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三条好鱼……”
  老人的境遇是非常尴尬的,上述字里行间中明显流露出了年轻的渔夫对老人的轻视,显示出了老人内心的伤感和悲哀。老人周围都是“轻视”他的人,“……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在这种环境中,老人没有人去倾诉,没有人去交流,他的内心是无比孤单的,于是,在这种孤寂与环境的作用下,老人开始将自己“伪装”成一个高傲的人,开始将自己与周围“孤立”,最终走上了自己的深海之旅。《老人与海》中老人为了隐藏着自己的孤寂和不安,在这种环境下,他开始向着荣誉和尊严进军,在于马林鱼和鲨鱼的斗争中奋力搏斗,希望能够防止自己再次成为笑柄。
  老人在外界的嘲笑及压迫下生活中心逐渐开始转移,开始在马诺林身上转移,希望通过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纾解自己内心的抑郁。海明威将孩子作为一个宣泄口,让老人压抑在心中的孤寂及苦闷抒发出来,通过孩子作为一种媒介,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纾解,对老人的雄心壮志进行叙述。马诺林在很大程度上是老人最终的精神的寄托,是老人英勇硬汉精神展现的另一种途径和方式,实现了老人硬汉形象的升华。但是对马诺林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马诺林的出现加速了老人的悲剧命运。老人由于精神方面孤单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与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在受到周围人或是同情、或是嘲讽的对待后,老人开始将自己的情感重心转移到马诺林的身上,最终造成自己孤身前往深海。老人在最需要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却没有尝到人世间的温暖,没有了解到社会之间的精神动力及精神供给。老人在生死之间徘徊,他回想着自己的一切,开始无比渴望被人关怀。“……当然啦。只有那孩子会担心。可是我相信他一定有信心。好多老渔夫也会担心的。”这样的关怀让人心酸、让人心痛。在自然界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不可能离开人群、离开社会、离开自然。因此,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人要加强与人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老人在孤寂后的八十多天后“回家”,开始回归,真正实现了对哲学艺术思想向生态真善美的回归,向着和谐的自然环境发展。
  四 小结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老人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将老人的硬汉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但是在这种背后更多的却让人更加深刻地从生态批判角度了解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生态批判中彰显了人对和谐自然的渴望,展现了人对人际和谐的希冀,这种关系中充满了相互关联、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协助的思想,是实现生态建设的必然。只有放空自己的心灵,将自然和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将自然和人放在同等的地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主体的提升和改善。只有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拉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创造“诗意栖居”,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人与自然走向毁灭的悲剧。《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价值及人文生态价值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晓慧:《〈白鲸〉和〈老人与海〉的生态阐释》,《飞天》,2010年第12期。
  [2] 朱旬萍:《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生态思想的矛盾性》,《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 朱定逸:《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吴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洛阳栾川钼业公司冶炼加工厂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城,占地面积100余亩,于1986年建厂,现有职工600余人。该厂水火冶炼能力为2500t/a,深加工能力200t/a。1990年产值3千多万元。其
我厂炼钢电弧炉电极升降连接装置如附图b。该结构的弊端是,炼钢环境恶劣,高温烟尘严重,只得加大球铰链间隙,减小件号3的嗽叭口。前者影响电极升降灵敏度,后者易造成电极升降
2005~2010年,拉丁美洲软包装市场一直以5.3%的年均增长率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销售额达到43亿美元,占全球软包装市场总销售额的6%。预计未来5年,拉丁美洲软包装市场的年均增长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研究会、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于1997年9月21日至25日
肿瘤抗原肽可以触发、调节和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中对与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行为相关的蛋白分子的研究尤其重
列举了电弧炉炉底搅拌提高金属收得率、改善材料成分均匀性、减少电极及耐火材料的消耗量等一系列优点,给出了各国容量为25~140t的八台电弧炉炉底吹氩或氩-氮混合气体的设计
目的 分析影响垂体腺瘤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308 例垂体腺瘤中的155 例进行了2 年以上的随访和远期疗效评价,分别就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手术方式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络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我院1990/1996外科住院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