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疑云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茶的全国性名气是在上海产生的。澎湃2月底就有了新闻里面提到要排5小时,还问了排这么久值不值的问题。
  这个排队时间无疑震惊了所有人。接着后续报道多起来了,然而似乎没有引起重视,记者更关心的是如何呈现这个怪现象。
  记者采访了据说来自“喜茶”发源地广东的陈小姐,她说广东当地“喜茶”从不用排队——这个陈小姐来自的广东显然不是中国的广东或广州。据我所知,瑞士有个小镇就叫做Canton,美国至少有7个地方的地名叫Canton,其中一个在纽约州。原因是美国建国初期和广州的茶叶贸易非常热络,美国因此赚了不少钱。
  我很早就喝过喜茶,地点是广州东方宝泰,排了很长的弯弯曲曲的队,时长20分钟。喝完的感觉很值——在广州,我发现除了热恋中的情侣之外,没有比我更爱排队的人。只要有长队我就会去排,没有一次失望过。
  于是有人问我喜茶好不好喝,我说你买一杯喝不就完了,对方说没时间,这个就让我有点不快——我虽然不是女性,但也不想被物化成一块滴滴答答的手表。然后有人问我喜茶是否雇人排队,我觉察到对方内心已有答案,这是找我求证。这需要一个合格的调查记者投入很多精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为何要我草率回答?
  我们等来了某科技媒体的调研报告:目前的茶产业被市场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用茶壶、盖碗冲泡的“原叶茶”,一种是街边店的奶茶,第三种是“新茶饮”。
  该调研报告称,除喜茶外,“新茶饮”还有“因味茶”(创始人为麦当劳前高管)、“奈雪の茶”(获得天图资本过亿投资)、“煮葉”(创始人为星巴克前高管)等品牌。
  这里有星巴克的高管一点都不奇怪,星巴克早就对茶叶市场虎视眈眈了。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新式茶饮元年”的 2016年,星巴克与无印良品等大品牌纷纷进入该领域。据专业茶叶网站“茶語网”品评,无印良品茶叶不错,性价比高。星巴克显然是仓促上阵,首战不利,在差评声刚起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换Teavana茶上架,Teavana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茶叶零售商,总算稳住了局势。有必要介绍一下欧美的情况,美国的茶叶销售当年已经超过咖啡。咖啡与英式传统红茶中的糖分是对健康不利的,欧美年轻人对健康非常注意,糖引起了警惕,中国茶叶销售于是扶摇直上。当然咖啡可以清饮,但品饮效果不如茶。英式红茶的种植与选种的目标在于茶叶中的“涩”,这种“涩”与牛奶、糖搭配起来非常合适,但如果清饮,仍然不如中国茶。
  我们还能感觉央视的“小罐茶”广告的轰炸:非遗传承人、日本设计师、“匠心”……什么都好,喝喝看?呵呵……
  也许我们应该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抢占茶叶市场不知不觉已经白热化。只是因为纸媒最近的低迷,我们才对茶行业的巨变完全没有感觉。
  罗振宇被人问为什么成功,他说得很简单,很多教科书很烂。喜茶为什么成功,聂云宸说因为“很烂的奶茶店,时不时门前也会排队。”那些店里的奶茶是用奶盖粉、香精、莫名其妙的鬼东西冲兑一下……消费者能清醒过来了吗?
  调研报告说:“80% 的消费者能喝出好茶和劣质茶的差别,但喝不出不同茶的区别。”所谓“不同茶”,无非是铁观音和正山小种的区别而已,顾客有必要知道吗?知道有什么用?反正奶茶里也没有正山小种或其他任何正常的茶叶……
  梁实秋曾担忧过,“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吗?”如果喝不出好坏,中国茶的产业根本没有必要发展下去,茶行业直接成为空间美学和陶瓷美学的附庸好了。调研报告发现,喜茶购买茶原料的成本在 400元/斤,80% 的消费者能喝出好坏,这个数字让人感动……
  奶茶店无疑在快速萎缩之中,新茶饮在一线城市酝酿的销售势能一旦足够,淹没二三线城市市场不是悬念,只取决于品牌持有人的布局。值得我们担忧的是,用盖碗冲泡原叶的传统茶市场如何?他们一直在期待茶文化的兴起,但有没有想过,那一天的胜利者中还有没有自己的身影?
其他文献
在澳门,美食绝对是它的另一张名片:不像邻近的珠三角城市,几乎没有任何可就地取材的时令美食,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葡风情作卖点,以及被各大娱乐场撑起来的经济屏障作后盾——《米其林指南》推出的,是港澳版。  天时地利人和,澳门全有。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呢?    当然有。在顺德可能也找不到的椒盐玉米、改良的柠檬挞、私家的咖啡、独特的手工啤酒、比葡挞还要贵的芝士挞……你可知道这些都是澳门街坊们时下最追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那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不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指出,当地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可可西里乃至三江源以及整个青藏高原,在与现代化生活的碰撞中,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这给环境带来了威胁和压力,但在朴素的“不杀生”理念下
他,人称“童话大王”。小学四年级辍学,靠父母辅导和自学,成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童话作家。他几乎每天四点半起床,码稿几千字,一个人写了30年《童话大王》杂志,发行量过亿。他又喊出“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怂恿”儿子退学,并在家自开“私塾”,自己写教材。  如今,郑渊洁又向舞台发展了。2015年暑假,他带着同名作品改编的儿童音乐剧《皮皮鲁送你100条命》来到广州,不谈冒险,不谈科幻,却谈起了儿童身
这是一个玩乐高和写毛笔字都很溜的90后职场青年。  “喂,知道啦,收快递嘛。”电话那头,是周建恒的同事。  周的工作是供水国企的网管技术员。白天的工作时间里,每次接到技术工单,抵达现场,分析情形,然后提供解决方案是常态。那份要同事签收的快递,不出意外都是乐高。箱子太大,每当出外作业的时候还需同事帮忙签收。  周建恒也清楚,自己在大家眼中也许有点另类,但是他并不太在意。“这是我的兴趣,每个人的兴趣是
《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少年游》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描绘青楼春色的艳词。周邦彦(1056~1121),一位生活在北宋后期的词人、音乐家,生性风流,行为放浪,好流连于秦楼楚馆,地方士大夫都对他不以为然。但周邦彦才情过人,“博涉百家之书”,在太学读书时,曾以一篇《汴都赋》惊艳
已故美国历史学家安妮·霍兰德将一生用于研究服装历史后,有过这样一个观点:“在所有时装产业相互矛盾的压力下,打扮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有最大限度自我认识的人。不管时装流派是什么——反风格化、意识形态的、都市的、古怪的、传统的、政治的、时髦的。这种自我认识可能纯粹是肉体的,一种对自己身体状态和表现完全正确的理解。”  如果用服装代表性别,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裤子等同于男性,将裙子投射给女性。或许在保守者的想
我们的正式制度之中在所有的层面上都规定了男女平等,却无法规定在酒桌上,男同事讲黄色笑话的时候,她可以发怒。  最近这几年里,女生戏实在是风头十足,从《甄嬛传》的后宫女主开始,接连出来的许多部小旦当家的作品,都可谓韵味十足。霸道女总裁刘涛的《欢乐颂》直击社会阶层固化、孙俪当家的《芈月传》虽然剧情和拍摄不尽如人意,但比起当时许多肥皂剧,还是亮点颇多;赵丽颖的古装架空剧《楚乔传》虽然故事很是无厘头,但是
要在超市找到一管薄荷口味以外的成人用牙膏并不容易。东方人偏爱的绿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也不小,但除此之外,你能找到的多数都是强力薄荷、清新薄荷、双重薄荷,等等等等。  漱口水几乎全是薄荷味的天下,至于口香糖,薄荷味的占比也不会更小:只有小孩子才喜欢水果味,成熟人士要的是那种直冲脑门的辣,提神的同时清洁口腔,仿佛薄荷味口气才是职场标配。  在口腔卫生的历史上,薄荷的独霸地位是大概最近一百年才形成的。在1
今天游客若去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县),多半会参观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这座大宅子是在曾国藩带兵在外与太平军鏖战时修建的,他本人至死也没有居住过。他的夫人和几位子女回故乡后在里面住过不短的年头。  那个时候,哪怕当到了两江总督这样的高官,曾国藩和家眷也是两地分居,把妻儿留在老家。有一次他和秘书赵烈文谈起这事,说我本来想早点辞官回家,好好过几年轻松的日子,而你总劝我将家眷接到金陵。现在看来真得接家
@夏至霉霉:家里老人常说冰饮太寒凉,三伏天喝热茶更解暑。请问这是真的吗?  小南:喝冰饮一时爽,但喝点热的也不会让你再热到哪里去,出点汗就凉快了。  美国人一年四季都要喝冰水,电水壶和保温杯则是东方养生哲学的代表。中医强调哪怕三伏天也要少食生冷,这样才能逼出体内的“寒气”。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寒气”到底是个啥,但夏天喝温水,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让人凉快点儿。  悉尼大学运动科学高级讲师杰伊(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