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两面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原生态民歌艺术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正趋于多元化。现代传媒技术在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让人们忽略了原生态民歌艺术;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艺术的传播呈现出了一波热潮,这对于原生态民歌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 现代传媒 民歌保护 传承 两面性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一 原生态民歌现状
  原生态民歌产生于中国久远的农业社会,是一种音乐与生活的复合体,与自然环境相依并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民歌具有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即兴性、变异性的本质特征。在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具有简明和洗练的特性,且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在急剧恶化,我国丰富的原生态民歌正逐渐丧失其生存土壤,大量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陷入传承危机,逐步走向消亡。简单说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现代社会条件下受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生活、现代时尚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侵蚀,此为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流失,又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原生态民歌主要是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在遭受外来文化冲击时,后继乏人成为目前我国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此为二;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教育内容,此为三;部分地区虽然也在保护当地原生态文化,但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将原生态民歌的外延无限扩大,彻底变成了商业化炒作,改变了原生态民歌独具的“原汁原味”的特性,使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难以落到实处,此为四。鉴于此,目前我国大部分原生态民歌均处于濒临灭亡的边缘,如:现在会唱维吾尔族刀朗木卡姆的人只有十几个;裕固族长篇叙事歌《西至哈至》、《黄黛琛》、《萨拉玛珂》等已无人能用本民族的语言唱全,裕固族古老而极具特色的婚礼仪式也无人能完整地主持下来。
  二 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影响
  现代传媒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传播声音、图像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其传播载体主要是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虽然出现的时间较短,但由于充分利用了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快的速度向人们清晰地传播各种声音和图像,因此,现代传媒倍受欢迎,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了解各种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如影随形,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存和进一步宣传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现代传媒所具有的赤裸裸的商业性特征又可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
  1 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负面效应
  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创作,长期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如劳动号子是人们在搬运重物时,为了获得集体合作的力量而自然发出的声音,经过演化,成为了现在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传媒中广泛传播的流行歌曲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趋同。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更是充斥在大街小巷,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现代人的生活中流行音乐全方位地涌进,使得音乐的话语权几乎被通俗音乐所垄断,而原生态民歌则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逐渐成为奄奄一息、无人继承的遗产。
  进入20世纪后,网络成为了现代传媒中最为活跃、覆盖面最广、信息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传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原生态传承人的生活观念。随着时间的延续,就连原生态土著居民也渐渐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盲目跟风,进而加速了原生态民歌的衰亡。
  2 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积极效应
  当今,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已正式步入信息时代。而现代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正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现代传媒的覆盖力与渗透力是不可估量的。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现代传媒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人们对原生态民歌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仅限于一些学者在采风过程中手工记录原生态民歌的谱曲,利用录音机记录下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演唱,以及一些歌曲的演唱背景和歌手现状等信息。如这一时期的杜亚雄与裕固族民歌、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组织的“河曲采访”和“湖南音乐普查”等。
  进入21世纪后,现代传媒技术飞速发展,DV视频、手机视频的普及,加上电视、网络、博客成为最为流行的传媒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原生态民歌记录与保存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其文化品位以及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在全社会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原生态民歌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原生态民歌其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和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过去“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保护确实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原生态民歌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一些电视台设立了与原生态民歌相关的专栏,如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魅力12》、上海卫视的《海上回音》、广西卫视的《唱山歌》、内蒙古卫视的《音乐部落》等栏目。这其中以中央电视台的影响最为广泛,尤其是在2006年央视第十二届青歌赛上,首次增列原生态唱法,这样,“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并驾齐驱,标志着原生态民歌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原生态民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央视《星光大道》栏目作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道的一档节目,从中走出的原生态歌手不计其数,如云南普米族姑娘茸芭莘娜、民歌王——阿宝、苗族蔓萝花组合、农民歌星——马广福,让人们充分领略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这些媒体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不仅使得原生态民歌演唱者的才华得以展示,还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和激励着更多的民间歌手去学习和演唱原生态民歌。
  现代传媒技术不仅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提高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效益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收益。一方面,现代传媒让人们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在传播原生态民歌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等。签于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开发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举办了各级别民歌赛、青歌赛等,逐渐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例如:1993年的“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的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04年山西左权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2004年北京海淀“中国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演唱会”,以及中央电视台2004年举办的《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和从2006开始每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民族文化产业,而且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下,这些文化产业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原生态民歌保护和拉动当地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各级管理部门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二者可持续发展。各级部门在开发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理性把握民族文化和商业开发的辩证关系,避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原生态民歌资源的外延无限扩大,彻底变成了商业化炒作。应充分认识到开发和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与新的文化认同,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市场经济证明:文化同样是一种资本,具有精神和物质二重性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功能。文化中渗透着经济、商品要素,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合理开发和保护性利用,通过生产文化产品和建设文化产业、提供文化服务来满足广大民众文化需求并谋求社会财富总量增长。
  鉴于此,我们的各级职能部门应该连动起来,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积极作用,通过宏观引导,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现代传媒手段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让人们在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同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感,进一步营造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的社会氛围。此外,目前我们的传承人员还应进一步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应用现代化的传媒装备传承人队伍,以提高原生态民歌传承和保护的效果。传承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微博等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并快速传播开来。
  三 结语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音乐血脉,为了不在我们这一代中断、干涸,我们应竭尽全力来保护她、传承她。很多专家学者也都提出了保护原生态民歌的重要性,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原生态民歌存在很大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走向全球化,文化趋于多元化。这一切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其获得长足的发展。现代传媒技术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双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现代媒介力量进行传播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特性,避免其失去自身特有的精神实质和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传承则具有开放性。此外,各级管理部门在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正确处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注:本文系聊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0802038。
  
   参考文献:
   [1] 王维平:《从原生态民歌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音乐探索》,2008年第1期。
   [2] 刘海霞:《客观因素影响下裕固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社科纵横》,2007年第8期。
   [3] 佟玉权:《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9期。
   [4] 李真:《关于原生态民歌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 薛军:《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歌海》,2008年第3期。
   [6] 胡振邦:《原生态民歌的兴起探微》,《乐府新声》,2008年第4期。
   [7] 李震:《对原生态民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 晏月平:《原生态民族文化开发性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刘海霞,女,1978—,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手风琴技能教育,工作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1 批发代扣税是1983年实行的,当时批发业务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因而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目前流通领域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集体、个体批发户和自销的工业企业基本上不执
湖北松滋县财政部门1991年度投放的1770万元周转金,全部纳入了财源建设合同制管理。一、对县直财源建设单位借款,采取了“确定项目,倾斜投放”的办法。县财政局根据各借款单
文章主要论述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集典雅性、地域性、深刻性、高度的组织性和抒情性于一体,表现手法复杂而精炼;织体上体现出高度的多元化特征,并体现了贝
最近我们举办了一期乡镇企业专管员学习班,为期三天,全县19个乡镇财政所的企业专管员参加了学习。通过“一学、二议、三看”,认真学习了《乡镇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乡镇企业
中学生在写作时常常需要使用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如果感情缺乏具体的载体,这样的抒情就会沦于空洞和虚假,无法打动人心。成功的抒情往往须借助于具体的物象,相同的物象在
(一) 近年来,有关会计改革的论述,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好文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财政、财务
根据1990年全国涉外税收专业会议的要求,1991年上半年,我们就如何加强外轮运输收入税收征收管理的问题,对我区的防城、北海两港口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自1985至1990年底止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保证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倍受重视,但从血站原有的管理模式来看,其与体系化、标准化管理
期刊
佛教美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显教美术与密教美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审美观。本文对密教美术造型中以“大忿怒相”为代表的美术形像进行深入分析,归纳了密教形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外商随同销售机器设备而提供的指导,安装、咨询等劳务活动,除与我国另有税收协定的国家外,应征收工商统一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并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