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文化功能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并随着人们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反映着一间学校的总体文明状态,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和办目标。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的共同使命,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功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 学校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所谓学校文化建设是指一所学校的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准则,以及在这些准则指导下学校成员的行为、心理取向和精神风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及其一切活动的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总和。学校文化既包含学校的校纪校风校貌、规章制度、整体形象,也包括学校师生的价值观、行为道德规范、心理趋向和文化素质。学校文化具体可通过校长、老师、学生的行为准则向社会展现出来,并产生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形象、校长形象和学校建筑形象等。学校文化建设应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根据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培养人的目标需要,从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研创新、学校教育策略、校园文化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文化自身的历史使命,对普通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进行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发展。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二、 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功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1. 学校文化具有凝聚力功能。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功能,主要表现在学校精神文化方面。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员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学生尊敬师长,教师爱护学生;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领导关心教师,教师敬重领导,教师工作热心高,干劲大,成效高。有了这种学校文化氛围,人人都会感到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
  2. 学校文化具有传道授业的社会性功能。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教化人、塑造人、陶冶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教化人、塑造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求圣,使人成为人;授业就是传授社会生产劳动的本质,实现人的劳动价值;解惑就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自身的要本领,实现人的价值。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过程,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对文化传递,选择和创新的效率和效益,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基础。
  3. 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功能。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如近年来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这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师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一切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一改过去那种讲台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一支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调查研究,使之获得很多创造发明成果,学生素质显著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并且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相统一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学校应努力构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相统一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发展,这种发展内在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者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教师发展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校发展是为师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环境和实践平台,具有基础性和服务性。师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要资源,更是学校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外部表现,脱离师生发展的学校发展是空洞的,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
  1. 构建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民主,刚柔兼备。学校制度是各种制度应从本校实际出发,不宜照搬照抄别校的管理条款。如我校是一所普通完中,学生的素质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学生有一段差距,我校管理重点放在抓学生行为规范、纪律管理、德育教育,以严格的管理来保证上课质量,实际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校领导要改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开设多种渠道,倾听群众心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子女入托入学,校领导亲自帮助解决就近入托入学;教师有病,校领导亲自到家或医院慰问;新教师到校工作,校领导第一年春节家访等等。使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增进感情,领导了解教师,教师体贴到校领导的关心爱护。在管理工作中,校领导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章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重大问题教代会参与决策,选拔干部评功评奖、晋升职务职称、学校财务等都要进行公示,使学校管理既有据可依,又具有透明度,使教师心服口服。在管理工作中,校领导应树立以人为本理论,尊重教师,善于发现教师、培养教师和使用教师。开展“名师培养”、“教坛新星”评选,突出贡献奖励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2.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环境文化。从校园环境文化入手,使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感化,受到启发,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效果。如校内生态环境突显绿化美化。我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超过85%以上,校园每棵大树标名别类,并由学校环保小组学生认领护养。校园绿色和谐充满生机,树上百鸟欢歌,树下师生欢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每一面墙、每一块黑板、每一个橱窗及每一个角落布置优雅的科学家画像、体育运动员雕塑、学生艺术作品、古代名言名画,使它们变成现代思想道德艺术长廊、环境教育艺术长廊,使学生在春中得到渲染熏淘,引导激励学生向上发展。
  3. 构建新课程指导下学习型文化。学习型文化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内在保障。我国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强调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学生,要求课程与教学本身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过程和体验,从而形成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的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建立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型文化,形成教师群体学习、研究、创造的意愿行为。如我校建立了面向实践、面向问题、面向经验的校本文化学习、培训和科研制度,每年出一本反映校本文化丛书,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文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如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展示教师的讲台文化;开展课件制作评比,展示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文化;开展新课改公开课评比,展示教师实施新课改思想理念、教学方法的个性特色文化。使教师的自身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教师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提供了环境、条件和氛围,形成教师个体和群体自主、积极、终身学习,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使学校形成浓烈的学习型文化特色,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推向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学校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目的在于提升师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品味,提升教育的内涵,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教化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摇篮。
其他文献
摘 要:先进性教育是我党的一次党内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旨在提高党员素质。党员意识简单概括为共产党员自觉的党性意识。文中着重强调先进性教育的关键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党员意识具体表现为六种意识。  关键词:先进性教育党员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提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失分率较高的考点。大考当前,本文试图从创作的角度,结合实例,化繁为简,对古典诗词进行“傻瓜”式鉴赏,以飨众考生。    一、学会翻译,体验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在文言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要会翻译,首先就要明白诗歌语言的特点。  1.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
重大疾病保险格式合同,条款中藏匿诸多“猫腻”,主要有:赔偿标准大走样;手术规定不合实际;保险责任形同虚设;种类繁多落实难;内容条款自行改;看似便宜价更高。要真正改变这一
摘 要:学校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学校德育建设中,我们需要从构建“完整”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创设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环境以及建设一支“以身立教”的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三方面来整合二者,使二者能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和谐共存,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直接德育 间接德育 整合    在现行的学校德育中,主要有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两种基本的方式。倡导直接德育者认为,在人们的道德心理结构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为德育实施者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教书育人。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就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摆事实 讲道理    这是开展德育工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