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模光纤激光器中隐形孤子脉动演化特性研究(特邀)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锁模光纤激光器为研究平台,利用色散傅里叶变换技术,实时观察到调制频率成比例的三周期隐形孤子脉动现象.通过分析孤子的演化特性,笔者所在课题组认为孤子的调制不稳定性引起了色散波和孤子的参量耦合过程,导致了色散波和孤子的能量交换,从而产生了参量边带和隐形孤子脉动.部分能量在色散波和孤子间的交换使得孤子总能量几乎不变.因此这种孤子脉动难以通过时域脉冲序列分辨.此外,文中实验分析了隐形孤子脉动完整的演化路径,即仅通过增加泵浦功率使得脉动产生至消失的过程.与传统的可见脉动过程相比,这种隐形孤子脉动的调制周期随泵浦功率的变化较小.该工作不仅加强了对孤子脉动动力学现象的理解,还对锁模激光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依据穆勒椭偏测量方法中偏振光的传输方式,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SADE)的各向同性纳米薄膜厚度与光学常数的表征方法.通过建立出射光强关于待测标准样片穆勒矩阵的最小二乘模型,用SADE算法对穆勒矩阵元素进行求解,并将拟舍得到的穆勒光谱曲线与用双旋转补偿器穆勒矩阵椭偏仪(DRC-MME)测量得到的穆勒光谱图进行了比较,利用传输矩阵求解薄膜厚度.对标定值分别为(104.2±0.4) nm和(398.4±0.4) nm的SiO2/Si标准样片进行仿真计算,实验表明:当分别迭代到80次和87次时,目
大口径凹椭球面反射镜光轴偏心会引起遥感相机光学系统失调,导致成像焦面与设计位置偏离.针对此问题,根据反射镜的几何参数设计了基于平晶补偿的消球差系统,通过灵敏度分析计算得到系统中平晶失调1\'\'对系统像差无影响,主镜失调1\'\'带来0.04λ (λ=632.8 nm)的彗差.结合仿真计算的结果,搭建测试光路,并利用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对反射镜进行偏心测量.误差分析表明:主镜倾斜测量误差约为1.2\'\',主镜偏心测量误差为0.028 mm,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空间遥感相机大口径反射镜的
在极端环境下光学红外望远镜伺服系统建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测的望远镜状态数据经常包含有各种噪声.为了减小噪声对模型辨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有控制的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park Ide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s with Control,SINDYc)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针对望远镜伺服系统,对SINDYc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比了在不同的噪声水平下,望远镜伺服系统预测模型的状态变量曲线,并拟合了不同噪声水平下辨识模型的决定系数曲线.基于南极望远镜
为了解决镜面反射式激光跟踪干涉测长方法在不同尺寸长度标准溯源中缺乏有效的误差分析,测量效率低等问题,文中研究了平面镜调节分辨率、平面度引入的长度测量误差,并给出了针对不同长度的平面镜角度调节允许范围.建立了镜面反射式激光跟踪干涉测长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模拟仿真了平面镜角度调节的影响,并进行了坐标测量机长度测量比对实验和平面镜角度调节实验.实验表明:长度测量比对的En验证结果小于1,证明了长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准确性.通过针对不同长度的平面镜角度调节实验,得到了测量不确定度为3μm(长度1 m
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环境友好的钛系催化剂在聚酯合成领域逐步替代传统锑系催化剂的进程.本文在分析钛系催化剂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依据催化剂在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将钛系催化剂分为均相和非均相两大类.通过对两类催化剂制备和使用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均相催化剂制备路线长、成本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非均相催化剂的难点在于其分散性,尤其是在聚酯制备的后期阶段,体系的黏度不断升高,催化剂能否在体系中很好的分散对其催化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按上述分类方式简要概述了近年来钛系催化剂的主要研发进展和工业应用情况.
不同气流速度作用下激光辐照靶材的穿孔效应不同.实验研究了亚音速气流(0~0.7Ma)环境下,1 070nm连续激光辐照7075铝合金的穿孔效应.对铝合金中心点温度历史、穿孔时间、穿孔孔径以及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流速度下,随着入射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铝合金表面温升速度加快且最终熔融层所达到的平衡温度增大;铝合金的穿孔时间呈指数减小;孔径增大速率呈指数减小.在相同激光功率密度下,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铝合金穿孔时间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至平稳之后再增大的趋势;熔融物移除速度和气流的冷却作用这两
超快光纤激光器具有紧凑性高、光束质量佳、散热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激光光源.工作波长作为超快光纤激光器的重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激光器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得益于1.7 μm波段的独特光谱特性,1.7 μm波段超快光纤激光器在生物医学、聚合物加工、光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研制高性能的1.7μm波段超快光纤激光器成为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综述了近期1.7 μm波段超快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对目前获得1.7 μm波段超短脉冲的不同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其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笔者
关联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成像技术,使用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探测器,结合空间光场调制技术,运用关联算法重构出目标的二维空间信息,成为近二十多年来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单像素探测器和结构光调制器作为关联成像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关联成像的各项指标.单像素探测器往往具有极高的光谱响应范围和工作带宽,但结构光调制器却少有与之匹配的性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结构光调制器的更新历程决定了关联成像技术的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在关联成像中常用的结构光调制器有毛玻璃、空间光调制器、LED阵列以及掩膜版.其中,
为避免机械臂升降行为出现偏差,实现对臂体结构的精准化控制,设计了基于混合插值的机械升降臂控制系统.在混合型机械驱动电路的作用下,按需连接电动升降器与控制传感器,完成对系统硬件执行环境的搭建.通过描述升降臂空间位置的方式,确定控制节点的初始化方案,再借助混合插值原理定义必要的机械升降臂运动姿态,实现系统软件执行环境的搭建,再结合相关硬件设备元件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轮式控制系统相比,文中系统可将对机械臂升降行为的实控误差缩小至20%以下,且能够有效抑制非合理升降指令的产生,满足核心应用主
天文定姿是飞行器实现高精度自主导航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激波,造成光线偏折,影响星敏感器的观测和天文定姿导航的性能.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多采用乘波体设计,其载荷舱部分可简化为楔面结构.论文聚焦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楔面激波,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给出了高超声速楔面激波结构参数的解析计算方法,以及激波对光线偏折影响的量化测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解析计算结果控制光线偏折的校正模型,讨论了激波角测量误差在该模型中的传播,证明了激波角测量误差与其引起的校正效果偏差其呈负线性相关.仿真试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