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根系形态特征及其觅养策略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根系形态及其结构是其在生长介质中的分布和空间造型的表征,也是植物寻找和吸收养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土壤养分胁迫或异质分布的环境中,根系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调控途径来实现养分的高效吸收是其重要的生理学挽救机制,即根系会对环境养分逆境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策略.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该区域大部分土壤为酸性红壤和赤红壤,受土壤类型、栽培技术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影响,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效率较低,林地地力衰退现象普遍.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和P素)亏缺已成为限制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杉木根系养分吸收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根系通过形态调整适应土壤养分逆境的研究成为杉木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基于归纳现有研究发现的杉木根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生理生态学响应特征,阐述了杉木根系在养分逆境中的觅养机制,并对未来杉木根系觅养策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杉木人工林培育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技术和提高林地养分吸收效率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利用甘肃省样本农户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SPSS 25.0软件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一般信任、互惠参与、村庄凝聚力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而公共意识、政治意识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影响不显著.并提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挖据培育良性村庄社会资本、推进村民自治与公共事务治理规范化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是最具有产业依附性的高等教育类型,若能精准发力,必将在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职教育的价值进行再研究以及对高职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
着重从产业规模、加工、销售、品牌建设、菌林矛盾等方面分析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找出生产、科研、品种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书记”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直接嵌入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双轨”基层治理中,存在权责不匹配,角色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困难,关系维系复杂,队伍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发挥好第一书记资源提供者、政策倡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有利于破解双轨治理难题.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各地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快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兴隆热带植物园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海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强大的科研实力、人才队伍以及基础设施等综合条件,将特色热带植物资源与科研、研学、科普、旅游相结合,推出系列研学课程,吸引大批中小学生群体前来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本文针对兴隆热带植物园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研学课程特色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兴隆热带植物园研学实践基地做大做强、研学课程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