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本科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卓越计划”为标准,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发展之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用型本科
  
  工程应用型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提升知识转化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和科学素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正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卓越计划”为创新载体,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追求“卓越”。
  一、“卓越计划”的背景与内涵
  (一)背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虽居世界第一,但工科院校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国际竞争力报告》(“洛桑报告”)也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工程师资源匮乏已成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和升级的瓶颈及制约因素。
  为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工程人才。为此,我国工程教育将改革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卓越计划”破茧而出。
  (二)指导思想
  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培养目标
  工程应用型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提升知识转化能力,提高工程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并以此作为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一批未来工程领域领军人物和工程大师。
  二、对实施“卓越计划”的几点思考
  (一)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专业的建设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重内容的适应性、发展性。在专业建设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坚持“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方针,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重点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通过创办专业实体,实现“校企合一”。为学生提供真实职业环境,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校内教育与职场磨练相结合的基础。各专业组织学生进入本专业所办的企业,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在生产中作为一个“职业人”进行职业素质的磨砺,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是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被国际上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一直努力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生产实践,学习生产知识。同时,还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的环境和氛围,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
  (三)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
  “卓越计划”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修课作为学生非专业基础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突出知识点,使之结构化、简约化。构建良好的选修机制,可以满足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需要,并向学生普及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专业课起点,促进不同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正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延伸了高职教育中探索的“双跨”教学改革,即打开专业课程壁垒,实现校内跨学科、系内跨专业的自由选课的教育模式,充分满足学生选课需要,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实行新的选修课计划,选修课与院系专业课将采取资源共享、打通选课的办法,实现全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现有资源进行选课,为学生文理兼修、工具性课程与实体性课程相结合提供了良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卓越计划”主要强调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强调实际工作平台上的经验、体验、技能、技术和知识的协调统一性。因此,其教育教学法应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走出来,以其培养目标具有社会和专业双重职业意识为出发点。我们认为,教育教学法是在学科课程体系和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所使用的,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相融合的,突出应用性的,并注重综合训练以及创新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训练的教学法。它可以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也可以是基于行业的参与式、研究式学习等等。
  (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卓越计划”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面向职业领域和人才市场,重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应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应深度介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当中。建立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广泛合作。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要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将工程任务课程化,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卓越计划”以高等学校若干优势专业为依托,坚持“服务国家、严谨严格、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质量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要求,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生产实践中,落实到学生每一堂课中。
  
  参考文献
  [1]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2]郭秀颖.创新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教论丛,2010,4:180.
  [3]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14.
  [4]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报告[R].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9,12:01.
  [5]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139-141.
其他文献
上半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其中,今年新增影响上升0.9个百分点(政策性调价影响上升0.163个百分点,自发上涨影响0.737个百分点),上年翘尾影响下降0.3个百分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为了让
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中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学说,介绍了德治与法治的发展历史与法制效用;同时,也阐述了德法共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借以论证德
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管,是当前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为财政资金的数额通常都是巨大的,其监管任务相当繁重,并且在执行监管工作的过程中也有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当下的
【摘要】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是历史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要求。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极具质性活力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Annual Meeting of the New Champions 2016, held in Tianjin on June 26-28, focused on the theme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al Impact.”  Premier Li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消费与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要素比较优势、市场竞争格局、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阶段性变化.
期刊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直接和间接关联的产业部门很多,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很强,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多达50多个产业部门、上千种产品和服务。据测算
近年来,土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目前存在与土地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越来越多的预算单位都纳入到集中支付中来,因此需要强化集中支付资金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文中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