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关键要找准“七寸”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京警方通报,2016年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共冻结涉案银行账号74万余個,冻结涉案资金近12亿元,关停涉案手机、固定电话等18万余个。民警介绍,得知事主正在被骗时,会第一时间给事主打电话,“不打通绝不放弃。”此外,为了不让犯罪嫌疑人获取验证码,还会不断给骗子打电话以拦截。(2月24日《新京报》)
  不论是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还是针对“杀伤力”极强、俗称“台湾骗”的台湾籍人员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组织开展“抽薪行动”,北京公安机关频频出招,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守好“钱袋子”。
  众所周知,电信网络诈骗给老百姓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近年来,为了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公安机关从未放松对这一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取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不管打击力度再大,却总有人铤而走险,究其原因,关键在一个“钱”字。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同样如此。有效打击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就要紧紧围绕“管住钱”,集全社会的优势力量,形成一张打防并重的安全网。


  以“管住钱”为切入点,实施精准打击。通过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最大限度避免和挽回受害群众的财产损失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一方面要全力打击泄露、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为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推波助澜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冒充公检法诈骗违法行为,加大对违规出租电信线路、制作传播改号软件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以“管住钱”为中心,筑好社会篱笆。打击和防范都兼有治标和治本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公安机关除了全力打击外,还要及时公布经典案例、诈骗手法,通过加大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的防骗能力和水平。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抓紧建立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账户黑名单制度,尤其是要切实落实手机用户实名制,让不法分子无计可施。
  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在“管住钱”,关键在发挥好人的作用。在公安机关等相关单位全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老百姓也不可置身事外。除了要多关注公安机关公布的信息外,但凡遇到跟钱有关的事情和业务,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轻信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要将钱转给陌生人。
其他文献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时下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网络购物在带给消费者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有着如产品质量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侵害消费者等问题存在。本文将教您如何应对网购陷阱。  陷阱一:暗藏霸王条款  大多数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注册,并同意其默认交易协议后方可成为会员,但是大多数网友不会仔细阅读合同,商家在合同中隐藏了一些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以此减免商家义务。  应对方法:对消费者而言,比如“只换
上海警方历经2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一起特大文玩鉴定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8月上旬,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接连接到群众举报,称一些文玩拍卖公司以代理藏品展览拍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两会代表委員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赛湖派出所教导员周俊军带来了《关于启动身份证指纹核验,有效落实实名制的建议》,为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新思路。  “根据已侦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来看,犯罪分子作案时均不使用自己真实身份开通电话号码和银行账户。他们利用通信行业和银行管理的漏洞,使用不记名的手机、银行卡,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获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