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4例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5例,女349例;平均年龄为47岁,年龄范围为19~88岁。604例患者中良性胆囊息肉565例,恶性胆囊息肉39例。观察指标:(1)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2)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算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合临床应用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分析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

结果

(1)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慢性胆囊炎、癌胚抗原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t=-5.50,Z=-9.65, χ2=15.92,312.65,Z=-1.7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因素(优势比=1.088,45.190,9.655,95%可信区间为0.974~1.159,4.312~121.139,0.890~117.551,P<0.05)。(2)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胆囊息肉直径为10 mm时,约登指数=0.761,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1.2%。胆囊息肉直径为12 mm时,约登指数=0.803,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0.6%。胆囊息肉直径为13 mm时,约登指数=0.772,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2.6%。

结论

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因素。患者年龄>50岁,直径>12 mm的单发胆囊息肉,息肉恶变的可能性高,应给予积极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5例行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8例,女197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0~88岁。根据不同肿瘤分期施行相应手术。术后根据化疗指征施行辅助治疗。观察指标:(1)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治疗情况:①手术治疗。②术后辅助治疗。(
胆管癌是肝胆系统第二常见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胆管狭窄,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高分辨率的超声内镜检查能够近距离观察胆管树及其周围器官,本文就超声内镜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入路在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的肝胆管结石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1~85岁。58例患者中,31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术中采用肝圆韧带入路进行解剖和定位,设为肝圆韧带组;27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术中采用常
胆道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且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相对于其他消化道肿瘤,胆道系统的肿瘤研究起步较晚,且胆道系统的跨越范围较广,上至肝脏,下行穿过胰腺进入十二指肠,涉及3个脏器,同时和门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脏器紧邻,无论外科治疗还是辅助治疗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外科治疗尚未解决的几大问题包括:术前如何准确评估、术前是否需要减轻黄疸、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动静脉受累是否需要切除重
目前临床上接受多次手术仍然治疗失败的胆管扩张症病例并不少见。董氏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针对肝内病变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积极肝切除术,可以治愈累及肝内胆管的难治性胆管扩张症。由于目前对肝切除的范围、儿童D型胆管扩张症的处理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应密切关注扩张胆管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
淋巴结转移是远端胆管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随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探讨腹腔镜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淋巴清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系统已于2018年1月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为远端胆管癌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新的推荐意见。笔者就腹腔镜远端胆管癌淋巴结清扫中区域淋巴结获取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临床意义、淋巴结清扫中"en-block"流程、膜解剖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IC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11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30~74岁。收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数据,构建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肝脏3D模型。根据不同模态影像学检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