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命的“冤缘”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巧遇:他救了一个受伤者。命悬一线的伤者,经救治后成了植物人。
  一个意外:这位曾被伤者家属千恩万谢,并称之为“亲哥哥”的救命恩人,在伤者昏迷后突然被指控为凶手。
  一个巧合:4年后,救人者为保护公款与歹徒搏斗,被铁棍击中头部,与4年前的伤者一样也成了植物人。
  一个奇迹: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植物人相继苏醒。相见的一刹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5年了,5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是安绍华一生难以忘却的。
  因为,5年前一次热心的搭救,围绕着两个男人和他们的家庭间演绎出了那么多的“爱恨情仇”。同样经历过生与死的边缘,同样有着植物人经历的两个男人相继苏醒后,两人又成了患难与共的“亲兄弟”。
  3月17日,在道里区共乐派出街管片民警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生活在该管区的安绍华的家,已经成为十级伤残的安绍华向记者讲述了这一传奇的经历。
  
  热心施救,安绍华被称为“救命恩人”
  
  安绍华曾是哈尔滨某公司的出纳员。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安绍华是有名的热心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红白喜事,不用打招呼,只要安绍华知道了,他都会主动去帮忙,因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好人老安”。
  记得那是1998年的一天,“好人老安”到哈尔滨第四医院去办事。办完事后径自往外走的安绍华在医院门口遇到四个男人正架着一个身高约1.8米、满脸血污的男人,他们急匆匆地问安绍华急诊室在哪儿。一贯热心助人的安绍华急忙说:“急诊室在二楼,你们留个人挂号,我领你们去。”这个受伤者叫王滨杰。
  当时,王滨杰伤在头部,伤得很重,人已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头上的血迹好像都凝固了。急诊室里,医生紧急地给王滨杰例行查体、诊治。热心肠的安绍华始终陪伴在王滨杰的身边。
  突然间,已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王滨杰拼命地挣扎着坐了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兜里没钱,家里又穷。他死活不肯医治,要回家。医生害怕他把伤口挣裂出血,产生危险,只好依了他。
  可此时的安绍华突然发现,送王滨杰来医院的几个人都不在急诊室里。纳闷中的安绍华急忙出去寻找,可是一直追到医院门口,也没找到这几个人的踪影。
  虽然有些纳闷,热心的安绍华想到孤单一人又身负重伤的王滨杰,他急忙返回急诊室,问清了王滨杰家的地址后,把王滨杰送回了家。当时,安绍华想,只要把王滨杰交到他的家人手里,他就完成了任务,他的家人肯定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救他。
  安绍华和王滨杰来到了王滨杰家的楼下,可是就在王滨杰的妻子和母亲下楼来接人时,王滨杰又一次陷入了昏迷。
  “好人老安”担心婆媳俩弄不了受伤的安绍华,又热心地帮助她们将王滨杰送到了哈尔滨第一医院。接诊医生看完王滨杰的CT片后说,如果再晚来,就会有生命危险。王滨杰被紧急地推进了手术室。
  这时,王滨杰的妻子扑通一下跪倒在安绍华的面前,激动得泪水横流:“从今往后,你就是滨杰的亲哥哥。”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完了这一切,“好人老安”的心里着实痛快了一阵子。有着多年写日记习惯的老安,美滋滋地将自己的“壮举”写进了日记里。
  
  王家反目,安绍华被指控为“凶手”
  
  时间一晃过去了大半年,在安绍华的记忆中也渐渐淡忘了自己热心救人的一幕。
  但是,1999年元月的一天,安绍华却得到了令他本人及家人吃惊的消息:王家的人到警方指证安绍华就是伤害王滨杰的凶手。此时的安绍华着实懵了,自己好心救人反被家属误解,欲想澄清事实,可当事人成了植物人,不能说话。
  更令安绍华心寒的是,安绍华伤人又假扮“救命恩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得沸沸扬扬。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痛苦的安绍华径直来到了王滨杰的家,可是王滨杰的家人就是闭门不见。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安绍华徘徊在王滨杰家的楼下,他要见到王滨杰的母亲和妻子,他要说明这一切。可一切都是徒劳的,安绍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此后多少个漫漫长夜,安绍华都在痛苦与泪水中渡过。他后悔,当时一心只想救人命而没考虑得太多,那时候,自己为什么不报警,不求助于警方来共同救人。“好人老安”,你傻呀!你太善良了!涉及法律的问题,怎么就能凭着一颗善心来做呢?!……
  更令安绍华寝食不安的是,临近高考的儿子,此时情绪一天天地消沉,安绍华隐约地感觉到,儿子的情绪与自己的事有关。
  为了安抚儿子,为了让儿子不带任何负担地去参加高考,安绍华再一次敲响了王滨杰的家门:“大娘、大嫂,求你们开开门,咱们把话说开。我救人,却被你们误解,现在我儿子要考大学,这件事已经影响了他的情绪,求求你们开开门吧!”
  不知是由于安绍华的哭声,还是可怜那临近高考而又担上负担的安绍华的儿子,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屋里传出了王嫂啜泣的声音:“我们之间的事说不清楚。有事,你去公安局吧!”
  失望的安绍华一路流着泪蹒跚地走回了家。刚进门就一头扑倒在床上,放声恸哭。哭声惊动了儿子。懂事的儿子默默地来到父亲的身旁,少言寡语的孩子含着泪对父亲说:“爸爸,你是好人。虽然邻居和同学都议论你是傻子,但是儿子相信你……”
  儿子一席悲戚的话语犹如一股暖流温暖了安绍华那冰冷的心,他一把抱住儿子:“孩子,爸爸是清白的,你不要管爸爸的事,安心复习,安心考试。”
  经过调查取证,警方认为:安绍华不具备作案时间、动机。结论出来了,安绍华的心里亮堂了。他再一次来到了王滨杰的家,想解开这个疙瘩。
  门敲开了,没想到陷入误区的王家人怎么也不认可警方的结论。王滨杰的母亲手里拿着苕把冲出屋来,追打着安绍华:“你就是凶手,你用不着猫哭耗子假慈悲……”安绍华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既然警方都调查清楚了,她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我?
  换位思考,安绍华想,假如我是王滨杰的家人,我应该怎样对待这件事。被莫名的耻辱缠绕着的安绍华此时也神经般地觉得自己是挺可疑:行凶王滨杰的凶手实在是太歹毒了。假如王滨杰出现意外,抓到凶手,凶手就得获重刑。况且,家境贫寒的王家也要提出民事赔偿。现在凶手跑得无影无踪,王滨杰又处在“永远的昏迷”之中,难怪他的家人误认为我和凶手是一伙的。
  陷入深深懊悔之中的安绍华甚至觉得这次自己真的做错了,后悔自己不该去救人。他唯一的企盼就是王滨杰能够早日苏醒——王滨杰苏醒了,一切就会大白于天下。
  
  命运多舛,护公款受伤也成植物人
  
  一晃4年过去了。4年来安绍华始终在这巨大的压力中不能解脱。他时常哀叹:“真是好人难当。”
  不知是生活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同样的不幸,又发生在了安绍华的身上。这次的不幸又是那样的令人费解:受歹徒袭击后,安绍华的伤处也和王滨杰一样伤在头部;此外,他和王滨杰一样被送到了同一个医院抢救。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病房,由同一个医生做了开颅手术。
  2002年5月中旬的一天,为单位取款的安绍华刚走出银行不远,偏僻处突然窜出三四个歹徒围攻抢劫安绍华。安绍华死死护住装有公款的口袋就是不撒手,凶狠的歹徒用铁棍狠狠地打击他的头部。就在安绍华被打倒的一瞬间,他仍然将装有公款的口袋死死地压在身下,用生命的尊严护着公款。
  打斗声音惊动了路人,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惊慌失措的歹徒仓皇逃窜,群众将安绍华就近送到了哈尔滨第一医院。经检查,医生决定立即做开颅手术。直到进入手术室的前几分钟,安绍华仍然紧紧抱着装有公款的口袋,就是不肯撒手。单位领导赶来后,将公款交给领导,他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手术后,安绍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学专家诊断,他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很难苏醒。
  安绍华这一睡就是四个多月,始终没有醒来。孺沫相亲的妻子,怎么也不肯接受他成为植物人的现实。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都俯在老安的耳边与他说话。她始终认为安绍华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太疲惫了,休息一阵子就会好的。
  也许是真情换来了奇迹。2002年深秋,已经昏迷了4个月的安绍华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老安的妻子却痛苦地发现,老安除了还认识字,认识家里的人以外,对其他的事情毫无记忆。
  为了帮助丈夫恢复以往的记忆,妻子每天夜晚都要为老安读他失忆前的日记,但是3个月过去了,仍然毫无效果。安绍华也有意无意地经常摆弄着他的日记。
  一切都好像尘封了,以前的事仍然是一片空白……这样时光又逝去了八九个月。
  2003年仲夏,对恢复记忆几近绝望的安绍华无意中在一本1998年的日记里看到一个人的名字——王滨杰。
  “王滨杰”,看到这三个字,一直十分平静的安绍华突然间狂躁起来。一股莫名的冲动袭上心头,他十分痛苦地撕扯着自己的衣服,甚至将喝水的茶杯都摔得粉碎。他的嘴里不断地自言自语:王滨杰——王滨杰。
  也许是痛苦太深,记忆也就太深。安绍华想起来了,想起了王滨杰,想起了几年来自己一直疑惑和迷茫的一段蒙冤的往事。
  事后,安绍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由于我的伤势较重,手术使我丧失了大部分的记忆,直到看到那本写有王滨杰名字的日记,才猛然想起来了一直压抑在自己心中的这段往事。”安绍华感慨地说:“感谢王滨杰帮助我恢复了记忆。”
  在后来去医院复查的时候,无意中医护人员又给他透露了一个消息:为安绍华做手术的医生,就是当年为王滨杰做手术的人。
  不知是命运的有意安排,还是生活的巧合,同样的经历却发生在了两个有着特殊关系的男人身上:同样被歹徒击伤头部,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病房,由同一个医生做的开颅手术。
  打这以后,安绍华始终觉得,他和王滨杰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缘分。这使安绍华的心头又重新燃起了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的希望。这期间,安绍华总是隐约地感觉到王滨杰会和他一样能够苏醒……
  此后,病休中的安绍华有事没事就溜达到王滨杰家楼下,望着他家的窗口,安绍华总是默默地祈祷王滨杰早日苏醒。
  也许是安绍华的真诚感动了上苍!2003年的深秋,安绍华和妻子从王滨杰家附近路过时,无意中听到在路边晒太阳的几个老太太在议论,说王滨杰已经苏醒了。
  安绍华兴奋地一把抱住妻子,泪流满面。不知过了多久,安绍华一把推开妻子,急忙奔上楼,敲开了王滨杰的家门。已经半瘫在床上的王滨杰见到安绍华的第一句话就是:“哥,我想你呀!……”
  一声亲切的呼唤,瞬间释解了压在救人者安绍华心头整整5年的阴霾,安绍华一把抓住王滨杰的胳膊:“滨杰,你就是我的亲兄弟,后半生,我们永远不分离……”
  
  冤缘过后,英雄下岗
  
  安绍华遭歹徒袭击舍命护公款的事迹曾见诸哈尔滨的报端,有关部门授予了他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安绍华还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由于安绍华的伤势较重,在受伤治疗期间,又不幸地患上了股骨头坏死,下肢不能自由活动,只能拄着拐杖行走。
  安绍华头部受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伤残十级。目前安绍华虽然恢复了许多,但由于所在单位已经解除了和他的劳动合同,他下岗了!现在的安绍华生活在极度窘困中。
  但是,安绍华仍然保持着十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我虽然行动不太方便,但是我还有一双灵活的双手,我真希望,还能做些什么!”
  安绍华的处境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同情和帮助。他所生活的管区共乐派出所的管片民警孙露是他家的常客,经常为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过年、过节,派出所的领导也经常来看望他。
  虽然生活在窘境中,安绍华始终放心不下那个和他有着特殊冤缘的“义兄”王滨杰。他经常来到王滨杰家看望他,友情在他俩的心中,已经超越了生命!
  王滨杰虽然苏醒过来,但是已经瘫痪在床,由于家境贫寒,他服用不起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因此,他的病时好时坏,经常是清醒一天又昏睡上好几天。现在王滨杰已经言语不清,说话吞吞吐吐。
  由于王滨杰的现状,记者在王滨杰家的采访被迫中断。记者也实在不忍心继续打扰这个饱经磨难的苦命汉子。
  据悉:抢劫安绍华的罪犯早已归案,并已绳之以法。
  2004年初,哈尔滨警方对抢劫王滨杰一案,搁浅5年后,又重新展开了调查,此案正在侦破中。
  
  跨越生死“冤缘”后的法律思考
  
  对于安绍华和王滨杰的生死“冤缘”,法律界的一位人士这样认为:在王滨杰面临危险时,安绍华热心救助,无可厚非,他履行了一个公民的义务。但是,通过此事件也不难看出,安绍华法律知识的不足。
  特别是安绍华送王滨杰回家是独自一人,王滨杰又受伤那么重,很有可能出现意外。没有别人作旁证,出现了意外,安绍华就很难举证自己与此案无关。没有其他旁证,王滨杰又不能讲话,王家人怀疑安绍华是凶手也在情理之中。
  热心救助无可厚非。特定情况下,施救者首先要保护自己不受怀疑,这是常识。如果安绍华报警求助,对于安绍华来说就会省了好多麻烦。安绍华恰恰只考虑了救人,而忽视了这一点。
  法律专家建议,特殊情况下救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报告110,有警方的介入,一切都会顺理成章。警方是最好的证明。
其他文献
美国钼公司与Arnold磁性材料科技公司于7月13日称,他们已经签署了成立一家生产磁性材料合资公司的意向书。但是有关合资公司的具体细节尚未透露。 American molybdenum and
期刊
北伐以前,中共组织一直处于地下秘密状态,党员只是零星个别,大多为知识分子.发展工农党员,一般通过亲串亲、邻串邻介绍,支部大会通过就可以了.入党宣誓时,不少地方要喝鸡血酒
期刊
摘 要 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性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本文就西安事变发动者张学良的转变及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奏进行讲解和分析。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延安会议 统一战线  一、前言  1936年12月12日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不是一天的工作,它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情感感染.只要父母充分了解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孩子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学校加强
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逐渐激烈,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环境,更多的企业选择工商管理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
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去年4胜1负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经过9个多月的疯狂学习后,它升级了。阿尔法狗披着Master的马甲,在围棋对战网上以60胜0负的战绩横扫中日韩围棋大师,包括“棋圣”聂卫平。  围棋棋路复杂多变,一直被视为人类智慧的门槛,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研究。阿尔法狗“年纪轻轻”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这在围棋界和科技界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机器的智慧接近甚至战胜了人类。  許多人知道阿
期刊
一、一张来自徐光宪先生本人的贺卡rn正值2009年元月末,寒风瑟瑟,滴水成冰.当人们沉浸在牛年新春的喜庆当中的时候,包钢稀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晓铁先生却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