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段英语阅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在当前教育改革之际,传统的以语词汇与语法知识为重点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更忽视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论文旨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根据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高年级日常教学的实际,探讨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积极心理学
  一、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1.阅读素养:“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学院教授王蔷说过: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字词为重点的阅读教学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传统的阅读能力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取代。中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
  2.心理学基础:积极心理学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集意志与意识的复杂心理过程,愉悦和而有效的阅读体验,有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支撑。积极心理学理论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研究,它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一个启示:要通过阅读培养人的人文情操、挖掘人身上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在阅读人生百态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激发探究性,从而迎接机遇与挑战;同时鼓励以创造性的方式,在接受中改变,实现突破。
  3.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任务与问题,自主思考、自主获取信息自主解决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阅读过程。
  创造性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知与旧知,以感知、记忆、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灵活、科学的方式解决老师阅读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与任务,也可以是一种阅读后的创造性产出,如:海报制作、邮件的自主编写等。
  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是贯穿于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的整个过程,既可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也可体现学生主体性;既是问题的设置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既是输入也可以是产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而是相互结合并且相生相促的。
  二、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将以知识为岗为转变为以技能、素养为岗。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关注语境、语篇的内在逻辑与关联。始终牢记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实现有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需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阅读障碍有哪些,需要提供怎样的背景知识或素材帮助学生攻克障碍?2.本阅读的语境是否需要教师创设更多的情境支撑阅读教学的进行?3.需要设置什么样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性与创造性、发展学生相关的思维能力?4.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哪些有用的阅读技巧?只有带着思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閱读前(Pre-reading):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引入话题
  阅读前属于知识的输入阶段,主要问题是: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和引入话题,它也是学生新知与旧知的一个桥梁。在读前,我们经常经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合理的热身活动,如,“Free talk, brainstorm,let’s sing”等。高效的读前活动可以为读中环节作下有效的铺垫。在pre-reading 环节,我们也可以如下方式进行。
  ①Thinking Maps(思维图):温故导入话题
  Thinking Maps 是教育博士David Hyerle在1998年开发的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之后鲁子问教授对Thinking Map 的定位是关注思维过程的视觉化工具。Read and Write部分,是整个单元的精华所在,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先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重点单词与句型,盘活学生的知识库。复习的方式应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例如,在PEP Book5 Unit2 My Week 的Robin’s advice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整体性,本人以思维图的方式,利用黑板的关键词,配以口叙的小短文呈现旧知,引导学生思考:①Ms Ma的Schedule科学吗?②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me?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性的思考。接着教师道出主人公Wu Yifan跟Ms Ma也有一样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let’s learn Robin’s advice together.思维图如下图表示:
  ②Background information(文化背景知识)助力语境与“扫盲”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感知与理解层面会遇到很大障碍。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生僻的词汇与结构复杂的句型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障碍,于是我们在学生阅读前,利用机械地输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前“扫盲”,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作用的。但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汇与句型的学习不能离开语境和语用。如果在阅读前,我们辅以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背景知识中以渗透的方式引出生僻词汇与复杂句型,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吸收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同时,逐渐进入阅读语境。如PEP Book6 Unit1 My Day B Read and Write Robin in a play.要实现教学目标,阅读前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这种名著,需要介绍鲁滨逊和Friday的相关背景,在语篇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单词,如“island, cave,win”等词汇,激发学生对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克服部分词句带来的困难,增强阅读信心,还能帮助学生体验Robin的角色扮演过程。   ③读前以话题的形式培养有效的提问能力
  在我们读前的free talk环节,目前是教师对学生的活动(T--S)或学生对教师的活动(S-S),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置(S--T)的活动。以讨论话题的方式,鼓励学生用“What, Who, When,Where, Why?”向老师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生brainstorm(头脑风暴)的过程,,活跃了气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有效问题,为培养寻找主题和整体理解篇章结构与内容作铺垫。如PEP Book7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的“free talk:环节,笔者邀请学生用“What, Who, When,Where, Why?”向笔者提问题,学生会用以上特殊疑问词问:“What are you doing? Who is your good friend?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等问题,激发学生运特殊疑问词进行疑问,为读中环节指导学生寻找关键信息进行高效阅读作铺垫。
  2.While Reading(读中):巧妙设置任务,引导探究式的阅读方式
  ①在主题引入中创造自主提问空间
  区别阅读前的日常交际有效提问方式的培养,我们这里涉及的是学生阅读文本标题后,可以从引导学生学会提跟主题有关的问题下手,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进行他们的探究历程。也许学生一开始提的问题会比较稚嫩或者出现语法错误,但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在对比中指引学生:“Effective questions are relevant to the title! ”学生在实践中根据引导逐步的培养自主的提问能力,打破以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常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PEP Book6 Unit4 When is Easter Read and Write Two New Kittens中,教师在引入阅读主题前,呈现Sarah的两只新宠物,为了帮助学生提出更为有效的问题,再次呈现宠物的四张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出阅读主题“Two new kittens”。接下来,本人鼓励学生大胆根据阅读标题,用“What, Who,How, When,Where, Why?”等特殊疑问词提有关的问题,猜测文本即将涉及的话题,在层层篩选中,共同找出有关主题的问题(如图一所示)。
  在主题的引入中,放手让学生提有效问题,在不断的筛选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文本主题的学习,更以逆向思维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篇章的布局与结构,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②从整体到细节层层推进,“为理解而培养”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的技能与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因此阅读策略备受关注。但王蔷教授说过:“教师不能为策略而策略,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出真正具有熟练技巧的阅读者(《英语学习》(教师版 对话王蔷))。
  Skimming(略读)策略在整体感知的运用。阅读策略Skimming(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快速阅读,以浏览的方式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下手,一般,我们是按整体——细节——整体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切记在一开始把文章切割,这样不但无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还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影响阅读学习的效果。常见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topic sentences实现整体感知,例如,在观摩学习译林版六年级 Rubber Head Pencil中,我们发现林丽老师首先从文本中抽取句子,给学生提供选择,再得出寻找topic sentences 的方法。如下图:
  然而,寻找topic sentences 这个方法并不是万能的,这个需要考虑到文本的体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篇章大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听说读写等任务等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例如,在PEP Boo6 Unit6 Work quietly Part B Read and Write,在整体感知问题的设置中,笔者引导学生: Today, Sarah and Robin are at 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 look at the picture, 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robots do Sarah and Robin see?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机器人图片或者每一段提到的机器人名字,完成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读图,借助图片获得信息也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又如在PEP Book5 Unit3 Read and Write Robin will cook today?笔者设置 Listen and Number的方式,通过录音,给图片排序,鼓励学生通过判断推理的方式推断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
  Scanning(查读):走进细节,准确定位,高效解决任务。“Scanning”是“扫描”,它在回答问题,完成任务时,根据关键字,我们可以在“scan”中,准确定位,找到答案。无论在Intensive Reading(精读)还是Extensive Reading(泛读)中,scanning技巧,对于引导学生从细节上把握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观走进局部观发挥着最要的作用。Scanning技巧它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它真切的告诉学生,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的任务,只要抓住“key words”后回归阅读文本,快速扫描定位,将获取的语言信息通过脑部处理与加工,最终科学而有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在PEP Book 5 PEP Unit3 Read and Write Robin will cook today?笔者设置快速查读任务,与学生一起根据Key words圈出有关食物的词。如下图一所示。又如在PEP Book5 Unit2 My Week, Robin’s advice 中,本人设置根据Read and Answer 任务,学生根据题干的关键字快速查读,以判断、推理的方式探索出答案。   ③深化细节学习,在建构中实现信息重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我们无论是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这个逻辑可以是从远到近,可以是从总-分再到总,可以是时间的先后。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需要一个信息重组的过程。这个信息重组的过程,是设疑——探疑——解疑的过程,是所有的阅读必不可少的。在信息重组后,retell(复述)这一能力是学生阅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而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借助表格的完善,借助关键字等的提炼,逐步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重组信息。学生假如能够根据关键信息,将阅读的内容复述出来,代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篇章大意、篇章框架。在有形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执教PEP Boo5 Unit1 What’s he like? Read and Write部分,笔者利用板书提炼关键字,在所有的信息完毕后,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字复述故事情节,如图一所示。又如在PEP Book7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笔者在观摩学习后,尝试用表格的方式,设置Read and Fill的任务,鼓励学生根据关键信息,实现信息重组,如图二所示。
  ④存在不打断性阅读原则
  不打断性阅读原则指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学生默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的过程。阅读是学习只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外需要自主地选择趣味性强、信息面更广的读物,从而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很多时候,学生是采取默读的方式,那如何让默读更有效率?如何让默读更科学?是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默读任务,以不打断连续性阅读的原则,给予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这个默读的时间和任务可以在阅读前,可以在阅读中,也可以在阅读后。笔者在阅读实践中,坚持在中、主题的导入后细节学习前给予学生默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任务。
  3.Post-reading (阅读后)在情景迁移、任务拓展中迸发创造性阅读
  阅读文本可以是蕴含哲理、寓意深刻的,可以是实用性、生活技能性强的,也可以是鼓励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在阅读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意义,关注文化品格、人文素养,以批判性的思维接触作者在文本中呈现的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
  ①读后追思,发散思维:多问假如……?你会怎样?
  在阅读后,我们可以利用情景迁移的方式,在阅读后,我们可以采取读后追思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开口多说,在辩证的思考、探讨或辩论中实现创造性阅读。例如,PEP Book7 Unit6 How do you feel? Read and write Robin and the Ant, 由于本閱读趣味性与拓展性强,因此在post-reading中,笔者抛出如下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发散思维:① If Robin sits on the ant, what will happen(下转第29版) (上接第28版) to Robin? (学生会也许 Robin will ill/jump, the ants will die…) ② If you see some ants, what will you do?(学生也许会说踩死ants, 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③ If you see someone play with ants, what can you say?(学生会提醒说:be far away from the ants, it’s dangerous…)
  ②任务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读后的情景迁移,我们除了多问If…? 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在阅读后设置拓展任务。以兴趣为驱动的拓展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吸收阅读知识,实现更全面更多样化的输出,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些任务可以是:自编英文小诗;可以画画;可以制作自己与家人喜欢的食物的电子书等。例如,在学习 PEP Boo6 Unit5 Three is a Big Bed Read and write后,请学生根据邮件发送人Mr Jones 的求助内容,你作为Robin, 请写一封邮件给他,并给他相应的建议,邮件格式可以参考老师的框架,例如:
  Dec.21st
  Dear Mr Jones
  I’m Robin. I know you just moved into a new house.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is______________, three are ______________. Let me give some advice to you. first, you ne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ond, you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obin
  ③拓宽信息源,在探索中提高知识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在已有经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人脑思考、加工后的一种综合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宽视野、吸收世界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探索与求知的关键。在读后环节,我们同时要注重学生文化品格的塑造,注重提供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充沛学生的知识库。例如,在PEP Book6 Unit1 My Day B Read and Write Robin in a play,为了引导学生更多的了解鲁滨逊,笔者提供资源的链接:http://kB…又如在学习了PEP Book7 Unit6 How do you feel? Read and write Robin and the Ant,为了科普被蚂蚁咬伤的处理和应对方法,笔者提供网址……将学习被蚂蚁咬伤的处理方法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这些信息的拓展,不仅提高了英语阅读的趣味性与积极性,更提高了英语阅读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三、总结
  王蔷教授说过:“阅读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的修炼,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更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现自主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与素养,也是现在流行的分级阅读需要实现的目标。理论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为培养更全面、更综合、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舒悦.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EB/OL].佛山市教科研所,2015.
  [3]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J/OL].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3.
  [4]沈国锋.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OL].小学教学设计,2017,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阶段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在学习中态度端正、主動积极。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新颖的、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德育活动多样性与创新性的积极意义,然后探讨有效开展教育的手段,希望可以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初中德育;多样性;创新性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阶段,
【摘要】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分享了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以诚心、爱心、耐心去对待学生,从而收获成功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诚心;爱心;耐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話,而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教育过程,让他们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下面,笔者分享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诚心感化学生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应当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博爱教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取得更好成效。本文对博爱教育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简要分析博爱教育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博爱教育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
2020年是翁源县教育系统实施教研组建设之课堂建设年。12月4日,由翁源县总工会、翁源县教育局共同主办的“2020年翁源县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决赛)”在翁源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郑永久、副主席邱考芳、维权部部长黎文;县教育局局长何振新、副局长许秉华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郑永久为比赛致开幕词。  本次比赛经过了学校初赛、片区复赛,评选出了语文、数
【摘要】本文从潮汕地区农村高中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现象谈起,从学校与教材、教师与教研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农村作文教学水平偏低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突破对策  大部分在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在课堂上布置写作时,总有一些学生在嘀咕着:“啊,又要写作文!”另一边,面对着学生的作文,教师也是叫苦连天。这样就形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甚至成人也常常被故事吸引。故事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故事是什么?故事就是人们对善或恶、重要的或者非重要的、安全的或者危险的事情的一种解释方式。故事也许没有遵循科学道理,也许没使用学术专业语言,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探究真理之前,讲述故事通常是人们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的一种做法。一个动听的故事,会让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听故事就像看见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缓缓地流进人们的心田,
【摘要】“问题式指导”是适用于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方法之一,它能以开放的姿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线索,推动幼儿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进而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本文概括了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设置问题式指导的情境、指导问题的类型,并以“瓶子小玩具”活动为例,阐述了实施问题式指导的步骤。  【关键词】中班科学;情境;类型;问题式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
【摘要】语境教学在小学教学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英语语境教学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有目的的提高、加强课堂效率和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境;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也是重要的英语教学活动之一,能跟听、说、写是相辅相成,能激发孩子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性。创设语境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英语实际课堂运用更加丰富的知识,培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换好衣服后,站在还没有大亮的天空下,心想:前几天的旅程都那么开心,真期待今天的旅程。于是,我便很快地踏进了今天的新加坡之旅。  咱們来到了新加坡非常有名的“小印度”,“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聚集地,就仿佛是一个印度的缩影,所以被称为是“小印度”。在小印度里面,我们闻到了香气飘飘的香料,看到一些人在帮游客画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纹身,这些纹身是用毛笔画出来而不是刺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中,也将文化自信列为总体德育目标之一,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重视。那么,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呢?我们首先要明白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所以说要想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先了解我们的文化。番禺区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