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改革家为何要变法

来源 :人民公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法,其中最有名的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等。历次变法之所以必要,是当时的社会基础乃至上层建筑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社会积累了许多矛盾,国家衰弱不堪,不变法社会就不能发展;而社会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归结到底是体制问题,所以,变法说到底就是变革体制。历史实践表明:任何一场变法要取得成功,必须改革体制,只要体制不变革,任何变法都不可能成功。与此同时,变法成功还要解决一个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也就是说,谁 Reform is a profound social reform. There have been many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mong which the most famous ones are Shang Yang’s Reform, Wang Anshi’s Reform and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reason why the previous changes were necessary was that there wer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social foundation and even in the superstructure at that time. Many contradictions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society. The state was weak and unsustainable.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in the community was attributed to the system The question, therefore, is the change system after all. Historical practice shows that if any reform is to succeed,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system. No reform will succeed as long as the system is not changed. In the meantime, the success of change h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ho depends on whom and who should be united, that is, who
其他文献
<新纸张涂布与特种纸(年鉴)>一书,已于2003年8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统介绍了各种高附加值特种纸品的特性、制造过程及其用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价值创造、竞争力创造"是当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高效的预算管理方法。文章将"经济增加值"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理念,在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本世纪以来关于武术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对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的分析,概括了传承与创新、全球化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门户派别等关于武术研究的几个核
从文化视角出发,依据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对翻译中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语用含义和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准确与贴切。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效果及用药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唑
王立教授专注于古代文学主题学研究多年。近来他的又一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列入“当代名家文库”面世了,该书由四编:“国别文学主题史接
目的按照不同原发病及年龄分层统计、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培养标本的结果和患
对丁基橡胶粘弹性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载荷下的蠕变试验,并用经典的线性粘弹性模型预测该材料的蠕变曲线,采用时间-应力等效原理分析材料的非线性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参考
每个人均有自身的职业链。不同之处是有些人职业链建设比较合理,个人发展比较迅速;有些人职业链建设比较盲目,个人发展比较缓慢;还有一些人没有职业链的概念,更无从谈起建设
对2001~2006年来全国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建筑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从建筑施工企业和消防行政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建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