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缺失热区内含子断裂点分子结构特点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缺失热区第46号和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的分子结构特点,以研究DMD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机理.方法多重引物PCR法鉴定缺失型DMD患者,分别克隆第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测定断裂点侧翼的核苷酸序列.结果第46号外显子缺失后,5′端断裂点位于45号内含子的AT富含区内.3′端断裂点位于46号内含子的中等重复序列(medium reiteration repeats,MER1)内.连接片段有两个bp的连接同源序列ta,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的置换.第51号外显子缺失后,5′端断裂点位于50号内含子的人类类转座因子(transposon-like human elements,THE1)序列内.3′端短裂点位于51号内含子L2序列内.连接片段有3个bp的连接同源序列cta,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的置换.第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连接片段的断裂点的二级结构分析示断裂点均位于单链发夹环的非匹配区.结论对比第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其断裂点的共同特征是均位于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形成的单链发夹结构,使DNA结构具有不稳定性,易于断裂并导致外显子缺失.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路成像 (SCTU)与CT仿真内窥镜 (CTVE)的检查方法、成像技术以及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应用螺旋CT对 4 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 (
从太宗时期到武后时代 ,宫廷诗有所变异、改造和超越。这时诗坛呈现出交叠与过渡状态。而在“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① 的就是号为四杰的王、杨、卢、骆。他们在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