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从现有的部分高职院校开办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优化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的措施和办法,旨在培养该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优化;实训教学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作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发现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大多侧重于理论,教材内容中集中了大量的专业概念,使得初次学习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但专业概念又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涉及的专业概念,我们既要理解其含义和实质,又要学会在实践中应用。
2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现今大部分计算机网络教材多是以OSI网络标准化协议模型和电子通讯技术的构架进行编写,理论性内容偏多,且这些理论较抽象,与实践应用又相差较远,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相配合。理论与实践脱节,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更新很快,很多教材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出版的,教材内容中的很多知识、技术都落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胜任社会需求。
2.2 教学方法简单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知识集合,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入门级的基础课程,里面涵盖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基础,而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讲解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而对这些知识陌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吃力,同时又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学好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前提,这些理论基础往往又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现有教学模式往往是重‘教’轻‘践’,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无法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实践教学不规范、不系统
实践教学不规范、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在本门课程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这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有很大的关系,自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以来,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将实践作为辅助理论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不配套,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大。(2)缺乏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之所以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落后,有很多的共性上的问题,也有很多个性上的问题,共性上的问题是部分高校不重视网络实训平台的建设,绝大部分职业院校, 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无外乎两个模式:一个就是‘网吧式’,用固定的网络线路和设备将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另一种是‘工厂式’,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PC机的,但没有相对应的多媒体设备,没有模拟的大型网络构建虚拟平台;(3)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差。计算机网络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知识迭代、更新很快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自身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网络设计、网络拓扑、网络管理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4 实践考核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实践教学应该在整个教学大纲中与理论教学地位一样重要,实施实践教学应该科学的、合理的梳理理论教学大纲,根据理论教学大纲相配套的出具实践题目,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考核的手段是保障教学目标如期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應该是验证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考试评价办法也是教学实践环节成败的关键,有些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实践考核,但考核的手段单一,考核的比例不科学,无法正确、全面的评价教学成果。
3 教学中的改革对策
3.1 分析社会需求,调整教学指导思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迫切需要懂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能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迫使我们高职院校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应注重技能培养,不能照本宣科的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应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对讲授的知识从广度、深度上加强,拓宽学生的授知识面。
3.2 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也在不停地鞭策我们优化教学大纲,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优化、吸收新的网络技术,才能与时俱进的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作者在分析现有相关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基础上,给出以下办法:
1.要学会推陈出新,化繁为简。针对已经落后的、社会需求不大的知识点应删除或简化,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OSI协议就用的比较少,而TCP/IP协议却用的很多,我们就应该重点讲解TCP/IP协议,而简化OSI网络标准模型的内容。
2.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吸收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不断优化,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3.3 优化教学体系的方法
探索科学的、适宜的教学模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基于上述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办法:
3.3.1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1) 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能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直观表现出来。
(2) 生活化例举教学法。计算机网络中的很多技术的应用来源于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很多理论基础也是来源于解决生活的问题,在授课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到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中来,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 通俗易懂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TCP和IP时用货车运输中的司机和押车员进行类比;讲传输路径、虚通路、虚通道时用在高速公路和单向车道进行类比等。 (3) 创建网络‘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结构与中学不同,专业课程并不是每天都会上,往往一周只能上6-8节,学生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QQ、微信等社交工具,开发出“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布置作业,并在“第二课堂”平台作答,同时上传课件PPT,设置讨论板块,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
3.3.2 加强实践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科学化和系统化
加强实践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科学和系统的构建:
(1) 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应与理论环节向适应,是连续的知识体系,针对每个实训课题应充分体现实训的目标, 实训课题的注意事项,实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评分标准等。
(2)科学的设计实验内容。实训的内容应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相配套, 要紧紧围绕实践目标和教学大纲展开。由易到难的设置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4 提高实践成绩比例,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由两名老师承担,一名上理论课,一名上实践课,这样做防止理论教学侵占实践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实践成绩权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能科学、客观的反馈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4 以考证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IT公司,将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认证作为用人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我们应大力提倡‘以考促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學生参加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网络工程师证书、网络安全工程师证书、微软认证机构等,通过‘以考促学’的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5 通过举办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地点和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周一至周五的课堂,还应该穿插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目前我院针对计算机方面的课外活动比较丰富,例如电脑装机大赛、FLASH大赛、局域网组建大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科学的、配套的“教-实”授课体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社会需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又给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授课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使授课老师必须要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求。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优化;实训教学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作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发现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大多侧重于理论,教材内容中集中了大量的专业概念,使得初次学习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但专业概念又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涉及的专业概念,我们既要理解其含义和实质,又要学会在实践中应用。
2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现今大部分计算机网络教材多是以OSI网络标准化协议模型和电子通讯技术的构架进行编写,理论性内容偏多,且这些理论较抽象,与实践应用又相差较远,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相配合。理论与实践脱节,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更新很快,很多教材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出版的,教材内容中的很多知识、技术都落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胜任社会需求。
2.2 教学方法简单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知识集合,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入门级的基础课程,里面涵盖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基础,而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讲解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而对这些知识陌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吃力,同时又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学好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前提,这些理论基础往往又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现有教学模式往往是重‘教’轻‘践’,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无法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实践教学不规范、不系统
实践教学不规范、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在本门课程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这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有很大的关系,自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以来,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将实践作为辅助理论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不配套,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大。(2)缺乏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之所以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落后,有很多的共性上的问题,也有很多个性上的问题,共性上的问题是部分高校不重视网络实训平台的建设,绝大部分职业院校, 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无外乎两个模式:一个就是‘网吧式’,用固定的网络线路和设备将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另一种是‘工厂式’,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PC机的,但没有相对应的多媒体设备,没有模拟的大型网络构建虚拟平台;(3)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差。计算机网络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知识迭代、更新很快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自身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网络设计、网络拓扑、网络管理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4 实践考核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实践教学应该在整个教学大纲中与理论教学地位一样重要,实施实践教学应该科学的、合理的梳理理论教学大纲,根据理论教学大纲相配套的出具实践题目,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考核的手段是保障教学目标如期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應该是验证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考试评价办法也是教学实践环节成败的关键,有些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实践考核,但考核的手段单一,考核的比例不科学,无法正确、全面的评价教学成果。
3 教学中的改革对策
3.1 分析社会需求,调整教学指导思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迫切需要懂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能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迫使我们高职院校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应注重技能培养,不能照本宣科的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应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对讲授的知识从广度、深度上加强,拓宽学生的授知识面。
3.2 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也在不停地鞭策我们优化教学大纲,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优化、吸收新的网络技术,才能与时俱进的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作者在分析现有相关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基础上,给出以下办法:
1.要学会推陈出新,化繁为简。针对已经落后的、社会需求不大的知识点应删除或简化,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OSI协议就用的比较少,而TCP/IP协议却用的很多,我们就应该重点讲解TCP/IP协议,而简化OSI网络标准模型的内容。
2.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吸收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不断优化,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3.3 优化教学体系的方法
探索科学的、适宜的教学模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基于上述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办法:
3.3.1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1) 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能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直观表现出来。
(2) 生活化例举教学法。计算机网络中的很多技术的应用来源于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很多理论基础也是来源于解决生活的问题,在授课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到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中来,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 通俗易懂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TCP和IP时用货车运输中的司机和押车员进行类比;讲传输路径、虚通路、虚通道时用在高速公路和单向车道进行类比等。 (3) 创建网络‘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结构与中学不同,专业课程并不是每天都会上,往往一周只能上6-8节,学生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QQ、微信等社交工具,开发出“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布置作业,并在“第二课堂”平台作答,同时上传课件PPT,设置讨论板块,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
3.3.2 加强实践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科学化和系统化
加强实践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科学和系统的构建:
(1) 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应与理论环节向适应,是连续的知识体系,针对每个实训课题应充分体现实训的目标, 实训课题的注意事项,实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评分标准等。
(2)科学的设计实验内容。实训的内容应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相配套, 要紧紧围绕实践目标和教学大纲展开。由易到难的设置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4 提高实践成绩比例,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由两名老师承担,一名上理论课,一名上实践课,这样做防止理论教学侵占实践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实践成绩权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能科学、客观的反馈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4 以考证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IT公司,将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认证作为用人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我们应大力提倡‘以考促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學生参加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网络工程师证书、网络安全工程师证书、微软认证机构等,通过‘以考促学’的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5 通过举办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地点和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周一至周五的课堂,还应该穿插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目前我院针对计算机方面的课外活动比较丰富,例如电脑装机大赛、FLASH大赛、局域网组建大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科学的、配套的“教-实”授课体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社会需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又给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授课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使授课老师必须要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