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情感之于身份建构的作用

来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表现了黑人在奴隶制下实现个体身份建构的历程。以知觉派、动机派和评价派情感理论为参照,可以发现情感在黑人身份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爱”为身份建构奠定了基础,它帮助个体获得与周围世界的联结并赋予个体以生存支柱;“愤怒”建构了身份的核心要素,它以身份的自我建构为目的,努力让自我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共情”建立了身份的社会环境,它以促进自我与他人的情感交融为主要特征,通过情感交流治愈他人和自我,实现个体与族群的和谐与幸福。从情感维度探讨黑人身份建构的路径和内涵有助于揭示莫里
其他文献
长条的方桌上铺着紅白格桌布,亮白色的瓷盘里盛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正中央的花瓶里,一枝玫瑰正开得娇艳,在温暖的橙色灯光下显得格外可人。  我们一家难得的聚会显得庄重又温馨。母亲做了班主任,不免要为学生操劳,升学班的事务更是琐碎繁重;而父亲因为伯父的病情常驻医院。伯父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伯父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一病不免令全家手足无措,需要父亲来帮扶。而我则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身边诸位同学都在卖力地苦
期刊
三月,春寒料峭,柳条已悄然抽出新芽,拨动着赏春人的心弦。  上午,父亲骑着那辆咣当响的三轮车送我上学。  父亲是个生意人,他日复一日地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送货,岁月这把刻刀在他额头上无情地刻了几道皱纹。  父亲为了生计整日劳作,平时无暇接送我上下学。但这个星期天他格外开心,因为他今天休息,可以送我上学。天刚破晓,他便欣喜万分地穿上刚买的新外套,蹬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皮鞋,对着镜子把泛着几片银霜的头发梳
期刊
每年到了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吃汤圆。我们家里的汤圆是外婆和妈妈亲手做的,每次包汤圆,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怀着好奇心也加入了包汤圆的行列……  今年我们要包的是菜肉馅儿的汤圆。妈妈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开始和糯米粉团,外婆则在厨房中大展刀法。  “——————”不一会儿,菜馅儿切好了,外婆戴上一次性手套,把菜和肉泥放入不锈钢盆里,搅拌均匀后装在小碗里,菜肉馅儿就做好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已年近四十,但他依然有一颗童心,是个十足的老顽童,喜欢陪我玩,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我上小学时,每逢星期五晚上,只要没什么大事,我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到爸爸妈妈的大床上,缠着爸爸陪我玩“床上系列游戏”:斗牛、翻车轮、拿大顶……我怎么都玩不腻,因为爸爸总会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游戏。这些游戏中我最喜欢“斗牛”了,我是勇敢的“斗牛士”,而爸爸是“愤怒的老牛”。刚开始玩时,我骑在爸
盛夏的一天中午,轮到我和同桌值日,那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俩在卫生区辛苦地扫着地。树叶零零散散地落在地上,有的夹在了石缝间。我们两个不停地彎腰,把树叶从石头缝里抠出来,捡到垃圾桶里。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我们的后背都湿透了。  “要不,我们溜吧?我不想扫了。”同桌把扫把扔到一边,狡黠地对我说。  我也开始动摇。我向四周张望,发现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满地的树叶和连绵不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