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破解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边富民行动作为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边疆治理公共政策和边境建设工程,在我国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体系中具有特殊战略地位。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本文构建理论框架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兴边富民行动的政策执行过程,发现兴边富民行动存在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执行主体力量薄弱、扶持对象认知存在偏差、政策执行环境支撑力度不足等制约因素。在新时代加快边疆发展、加强边疆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从改进政策设计思路,丰富政策体系内容;提升组织机制层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打造高素质边民,扩大扶持对象范围;优化市场和政府的动态组合,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格局等方面破解困境,以确保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更加满意的执行效果。
其他文献
为了明确新型生物降解地膜自身特性及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通过覆膜玉米小区和大田试验,以普通地膜及无覆盖栽培为对照,探讨不同新型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研究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玉米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新型生物降解地膜中M1膜降解速率最快,当季可降解75%左右;生物降解地膜在花期前的保温保墒效果与普通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花期之后其保温保墒性能与降解速度呈负相关;
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Tobit模型,深入分析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差异明显,大部分城市具有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
目的 通过体外人肝微粒孵育实验考察瑞格列奈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研究葛根素对瑞格列奈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阿托伐他汀为内标,建立UPLC法测定人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浓度。建立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确定最佳蛋白浓度和孵育时间;采用原形药物减少法,通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和Km);系列浓度葛根素(0~50 μmol·L-1)与瑞格列奈(5.5 μmol
为筛选适宜于西北旱作区沟垄集雨系统下马铃薯生长和产量提高的降解地膜类型,于2015—2016年设置两年田间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生物地膜(DS)、麻纤维地膜(DM)和液态地膜(DY)的降解特征、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试验期内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失重率整体表现为DY>DM>DS,DY完全降解,DM和DS两年平均降解失重率达72.3%和38.3%。两
边境地区是展示国家实力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政治军事敏感,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少数民族聚居,生态脆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短板和薄弱环节。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国家推出了旨在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兴边富民行动。行动实施20多年,有必要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审慎的评估。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共同富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财政均等化理论,对兴边富民行动的政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并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省域是中国承上启下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划,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单位,从省域来观察、研究绿色发展对于我国绿色发展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对省域绿色发展的SWOT研究和主要模式分析可知,省域绿色发展面临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比较落后、创新动力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修复任务繁重、绿色经济基础薄弱等制约因素。为此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已经受到了领域内的广泛认可,但是面对农业领域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时,农业机器人当前识别效率、作业精度和适应能力的不足仍旧限制了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这些典型问题包括非结构化的农业环境、种类繁多的果实识别和作物生长状况评估、机器人各个子系统在作业过程中的协调。随着机器视觉与农业机器人的结合不断加深,机器视觉技术凭借其高精度、强实时性、智能化等优势,成为机器人智能化和精准农业
化学吸收法CO2捕集技术的核心是吸收剂,吸收剂的稳定性是实现CO2捕集装置长周期连续运行的关键。本文针对0.6mol/L AEP-0.4mol/L DPA-0.1mol/L ACT相变有机胺吸收体系高温、含氧等条件下降解会带来腐蚀增强、吸收剂损耗的技术难题,进行了降解组分分析,研究了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CO2负载、O2、温度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因素排序为CO2>O2>温度,Fe
《民法典》第1 053条的“重大疾病”,再现《婚姻法》法定疾病禁婚条款中关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界定疑问。究其根本,立法者追求规制事物张力导致概念过度弹性化、法学与医学在概念定义上不一致,是造成司法实践再现“疾病”界定疑问的原因。然而,囿于概念教义化,学界对“重大疾病”如何界定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整理相关的法教义知识、明确概念的目的及规范立场、通过研判司法实践案例将其类型化,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