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师生涯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学习了不少教育教学理论,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当然,也在实践中摔过跟头。而我在教学中深感头疼的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此不疲呢?直到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一堂公开课的录像,我才恍然大悟。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要和学生比赛朗读课文。当学生读完以后,于老师说:“这位同学读得太好了,我不敢跟她比赛了。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和她比赛,谁愿意替我参加比赛?”学生们一开始将信将疑,片刻,纷纷举手要求参与比赛。当其中一位同学被于老师指定为“替身”后,她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你们猜于老师有什么反应?他高兴地伸出手说:“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来,咱们握握手。”小女孩激动地伸出手去,于是,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那个师生握手的瞬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使我深受启发。
教师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情感的融入,才能让教育更成功、更有价值。特级教师讲课,很少用高级的教学辅助工具,但学生往往都非常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名师重情趣,让课堂变得惬意而有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此不疲。教师如果想创设有趣味的课堂,就要在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性,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我试着改变自己原来的教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的情感投入了,学生的情感也投入了,教学效果肯定错不了。
第二,适时地竖起你的大拇指。表扬和鼓励是神奇的教育法宝,因小时候成功做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不乏其人。所以,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塑造者,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优点,想办法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课堂上有这么一种怪现象: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少。是他们不会呢?还是不想回答呢?于是,我在课下悄悄“请教”了几个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震惊,更令我汗颜。“回答对了没有什么奖励,回答错了还要遭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何苦呢?”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对学生的表扬实在是太吝啬了,结果使学生越来越怕回答问题,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啊!
于是,我试着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把它放大,如:张三书写认真,我就让他负责出板报;李四回答问题积极,我会在表扬的同时投去赞赏的目光…… 激励与表扬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第三,学会宽容和忍耐。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然而,我们多数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学生答不上来他们就“急”,学生犯一点错误他们就“吼”,更不要说用宽容和忍耐去爱学生了!这样下去,我们注定只能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确实,很多时候学生会把我们推到愤怒的边缘。比如,有这么一个学生,你一再强调认真书写,他的作业却写得乱七八糟;你让他读书,他却在和同桌交头接耳……而且 屡教不改,你能不火冒三丈?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正如在最干旱的土地上洒下一滴甘霖,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吸收。对待所谓的“差生”,只要我们去亲近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就能使学生慢慢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沟通师生感情,建立和谐关系。
第四,将幽默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幽默和微笑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渠道、和同学发生矛盾闷闷不乐、不敢和教师交流的学生来说就是帮助。恰当的幽默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各种误解。笑容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运用这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和温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多表现出一些宽容和忍耐,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因此,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其实,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抹真诚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一句短短的激励,一次和蔼的谈话,都会和握手一样带给学生惊喜、感动和幸福,带给学生希望、信心和勇气,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民主、和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初级中学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要和学生比赛朗读课文。当学生读完以后,于老师说:“这位同学读得太好了,我不敢跟她比赛了。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和她比赛,谁愿意替我参加比赛?”学生们一开始将信将疑,片刻,纷纷举手要求参与比赛。当其中一位同学被于老师指定为“替身”后,她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你们猜于老师有什么反应?他高兴地伸出手说:“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来,咱们握握手。”小女孩激动地伸出手去,于是,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那个师生握手的瞬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使我深受启发。
教师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情感的融入,才能让教育更成功、更有价值。特级教师讲课,很少用高级的教学辅助工具,但学生往往都非常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名师重情趣,让课堂变得惬意而有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此不疲。教师如果想创设有趣味的课堂,就要在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性,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我试着改变自己原来的教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的情感投入了,学生的情感也投入了,教学效果肯定错不了。
第二,适时地竖起你的大拇指。表扬和鼓励是神奇的教育法宝,因小时候成功做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不乏其人。所以,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塑造者,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优点,想办法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课堂上有这么一种怪现象: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少。是他们不会呢?还是不想回答呢?于是,我在课下悄悄“请教”了几个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震惊,更令我汗颜。“回答对了没有什么奖励,回答错了还要遭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何苦呢?”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对学生的表扬实在是太吝啬了,结果使学生越来越怕回答问题,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啊!
于是,我试着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把它放大,如:张三书写认真,我就让他负责出板报;李四回答问题积极,我会在表扬的同时投去赞赏的目光…… 激励与表扬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第三,学会宽容和忍耐。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然而,我们多数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学生答不上来他们就“急”,学生犯一点错误他们就“吼”,更不要说用宽容和忍耐去爱学生了!这样下去,我们注定只能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确实,很多时候学生会把我们推到愤怒的边缘。比如,有这么一个学生,你一再强调认真书写,他的作业却写得乱七八糟;你让他读书,他却在和同桌交头接耳……而且 屡教不改,你能不火冒三丈?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正如在最干旱的土地上洒下一滴甘霖,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吸收。对待所谓的“差生”,只要我们去亲近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就能使学生慢慢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沟通师生感情,建立和谐关系。
第四,将幽默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幽默和微笑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渠道、和同学发生矛盾闷闷不乐、不敢和教师交流的学生来说就是帮助。恰当的幽默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各种误解。笑容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运用这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和温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多表现出一些宽容和忍耐,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因此,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其实,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抹真诚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一句短短的激励,一次和蔼的谈话,都会和握手一样带给学生惊喜、感动和幸福,带给学生希望、信心和勇气,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民主、和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