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结核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通过研究80例结核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关键因素,提高对结核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病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结核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实施重点护理,通过总结护理体会,分析关键因素。结果 :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的认识不够正确充分,多数患者存在悲观抑郁的消极心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均无系统而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够理想,患者的LSIA评分普遍较低。结论 :给予结核病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的生存现状,有助于提高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 ;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45-01
  结核病是病原学确诊率较低、病情复发率较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实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通常难以坚持长时间接受规范的治疗,进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烦恼,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1]。笔者通过此次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对自己的患病情况缺乏系统而正确的认知,且大多数都處于不利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改善这一现状,笔者对患者进行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在内的重点护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项研究的的80结核病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通过标准采样法随机抽取,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19人,女性21人,年龄在23-63岁,平均43±3.6岁,病程1-6年,平均3.3±1.2年;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在24-65岁,平均44±3. 病程1-6年,平均3.2±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程等基本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经过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轻症,神志清,可自理,能较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
  排除标准:排除年龄过大和过小的患者,排除病情严重的患者,排除不愿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及研究方法
  患者在入院时首先进行LSIA评分,两组患者均给予结核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包括定时分发药品等,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在内的重点护理。
  1.3.1 健康宣教
  制定简单易懂的健康宣教解说词,分批次对患者进行宣讲,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意识到结核病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是完全可以通过规律服药治愈的,但需要患者的认真配合,同时及早治愈结核病不仅是患者对本人负责任,更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及整个社会负责任。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
  1.3.2 心理护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从一个专业的医护人员的角度,给患者安慰和信心,叮嘱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给予患者足够的精神支持和感情支持。
  1.4 护理体会
  通过总结分析护理过程可得出:
  14.1 大多数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系统而充分的认识,这样无形之中,就给患者造成的不小的心理压力,对于有的患者则是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因而影响到遵医嘱依从性,经过健康教育宣教后,实验组患者全部有明显改善。
  1.4.2 心理状态,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都存在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这非常不利于结核病患者的恢复,经过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1.3.2 对比标准
  对比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LSIA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的LSIA评分平均为13.71±4.1对照组患者为13.73±3.9,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的LSIA评分平均为17.79±4.20,对照组患者为15.33±3.7。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的LSIA评分平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分,实验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明显提(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通过对结核病患者的重点护理可发现,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抑郁及倾向。抑郁是指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各种症状,如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迟滞,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如失眠),抑郁是许多疾病的主要或重要表现[2]。同时,不良心理状态还可与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对于改善病情更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表明,对结核病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晓宇,卢和平.结核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 [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 162.
  [2] 傅安球,聂晶,李彦平,等.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国家职业资格二级)[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10-44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索间接门静脉造影DSA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对我院78例肝脏肿瘤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结果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总结出几点改善间接门静脉造影DSA图像质量。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 减影图像质量  【中图分类号】 R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11-01  门静脉起源于腹腔消化器官(消化管和胰)、脾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160例心脏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研究组患者,另外一组是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与抑郁症发病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症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食品已逐渐成为许多人的日常消费品,同时,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