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工工艺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以及在工作中维护、安装、修理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的理论基础。钳工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铆接、粘接、焊接、装配、修理等,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联系,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信息技术处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现今的《钳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粉笔、模型、挂图等,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集中讲解有难度的知识,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给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可以使他们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的特点制作《钳工工艺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为教学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条理地了解其演绎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等,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利用空间动画教学,促进基本知识的贯彻领会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功能,采用课件图形的移动、旋转、Flash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述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过程中,利用空间动画得到基本立体图形——圆锥齿轮传动演示图,使学生有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接着在鼠标的控制下将圆锥齿轮按照装配的逆顺序一一拆卸;然后再按照装配的顺序和要求,逐一进行安装,并对错误安装、安装误差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讲解。通过齿轮传动各种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增加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的认知程度。再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平面讲授,难以理解之苦,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思索,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成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交互教学,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蜗杆传动回转方向的判定时,可以编制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激发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又如,在学习六点定位时,可利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沿坐标轴、绕坐标轴移动和转动的课件,直观反映通过设置某一支点来限制其某一自由度,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六点定位的原理和定位方法,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判断欠定位和过定位。在参与中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信息的特点,加速机械知识的快速转化、理解和应用。
三、演示比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综合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增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及综合处理功能,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课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学习,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时,可以抓住时机利用制作好的富有启发性的课件,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一题多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又能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能在辩论中明白错误的原因所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渐开线的性质时,利用课件演示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渐开线的性质。在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展开思路,拓宽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探索,从而充分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就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生疑释惑,激励思考,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和领会知识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演示课件,能够充分体现《钳工工艺学》中图、形、文结合的动态效果,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只有受到启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知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弊端,使学与思结合起来,使教师从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与表达转向双向性、感应式的传输与反馈。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将之与传统教学手法有机结合,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提供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在现今的《钳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粉笔、模型、挂图等,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集中讲解有难度的知识,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给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可以使他们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的特点制作《钳工工艺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为教学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条理地了解其演绎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等,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利用空间动画教学,促进基本知识的贯彻领会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功能,采用课件图形的移动、旋转、Flash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述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过程中,利用空间动画得到基本立体图形——圆锥齿轮传动演示图,使学生有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接着在鼠标的控制下将圆锥齿轮按照装配的逆顺序一一拆卸;然后再按照装配的顺序和要求,逐一进行安装,并对错误安装、安装误差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讲解。通过齿轮传动各种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增加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的认知程度。再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平面讲授,难以理解之苦,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思索,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成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交互教学,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蜗杆传动回转方向的判定时,可以编制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激发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又如,在学习六点定位时,可利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沿坐标轴、绕坐标轴移动和转动的课件,直观反映通过设置某一支点来限制其某一自由度,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六点定位的原理和定位方法,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判断欠定位和过定位。在参与中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信息的特点,加速机械知识的快速转化、理解和应用。
三、演示比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综合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增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及综合处理功能,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课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学习,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时,可以抓住时机利用制作好的富有启发性的课件,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一题多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又能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能在辩论中明白错误的原因所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渐开线的性质时,利用课件演示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渐开线的性质。在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展开思路,拓宽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探索,从而充分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就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生疑释惑,激励思考,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和领会知识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演示课件,能够充分体现《钳工工艺学》中图、形、文结合的动态效果,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只有受到启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知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弊端,使学与思结合起来,使教师从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与表达转向双向性、感应式的传输与反馈。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将之与传统教学手法有机结合,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提供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