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之谜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耳闻宁明花山的磅礴气势和神秘色彩,二〇一六年,它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我更是心驰神往。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决定抽身前往游览。
  美丽的明江自东向西流经宁明县城,那天一大早我坐船从县城码头一路向西。清晨的明江,烟缭雾绕, 江水清澈,人坐船中,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只见两岸奇峰峙立,连绵起伏。岸上树木葱茏,竹丛郁葱。没多久,我便来到花山脚下。
  从明江上遥望花山,只见它高耸入云,气势雄伟,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般平整。花山在壮语里是“岜莱”,意思是“有花的山坡”。花山最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举世闻名的岩画。据统计,花山岩画面积约95米×150米,人要站在百米之外才能尽览全幅。那天我在导游的指点下观赏岩画,只见画面布局工整,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完整和谐。看似单调机械的画像造型,却充满了古朴庄重而又轻松活泼的气氛。别小看那寥寥几笔的人体和物体造型,却使人能够捕捉到一种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的美感。单色平描剪影式及单线条勾勒式的艺术构思和浪漫笔彩,观之便产生一种似虚似实的梦幻之感;整齐而又纷繁的上千个人像,洋溢着舞动的节奏和激越的声乐。
  我痴痴地凝望着岩画,有那么一瞬间,诧异地发现褚红色的人群突然活起来了:首领挎刀骑兽,众卒簇拥欢呼,铜鼓声震天,喊杀声动地;又像山林呼啸,风劲草低,猎犬穷追不舍;又如设案江滨,阴风迷雾,巫师念念有词,部落上下痛祭亡灵;又似鼓乐阵阵,轻歌曼舞,人群雀跃,欢声鼎沸……不知不觉中,我的灵魂仿佛脱离身体,跃入画境,置身在远古社会的人群中,与之共欢乐、同激动。我漫步其间,流连忘返,不禁感叹古人艰苦卓绝的坚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以出类拔萃的才华绘下了这幅千古之谜的岩画。刹那间,我坚信,“出神入画”的绝不仅仅是我,因为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驻足观望,目光游离,啧啧感叹。
  等我回过神来,脑中问号顿生:花山岩画是何人绘就?作者如何在悬崖峭壁上绘出长篇画卷?也许是历史久远的缘故,关于花山岩画的传说也充满了浪漫色彩。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则故事是這样的:古时候,花山脚下的耀达村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力大无比。那年月兵荒马乱,官刮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吩咐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记住!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这个秘密。”老人说完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便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了。”谁知在第九十九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崖壁上,成了岩画。
  相比于传说的虚无缥缈,科学考古更有说服力。花山岩画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的遗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据考古推测,有四种方法:
  其一,自下而上攀缘法,即利用崖壁画上部或下部的树枝、树根或岩石裂隙等地形地物,攀缘而上到达作画地点。其二,自上而下悬吊法,此方法是以绳索、藤条之类为辅助工具,利用树根、岩缝等地物,从崖壁顶部悬吊攀缘而下以到达作画地点。其三,高水位浮船法,就是在山洪暴发、江水上涨时,利用高水位浮船或木排到画壁下作画。其四,直接搭架法,在坎坡上搭一定高度的木架,画者攀在木架上作画。
  然而,这些猜想无一例外地有着重大的缺陷,无法完美地解决登高绘画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已经消逝久远的骆越社会活动情景。
  除了岩画的绘制尚待解谜,岩画的内容又是另一个不解之谜。花山岩画现存图像九百多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以人物为主。人物只画出头、颈、躯干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像形体高大,最大的高两米以上,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 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做跳跃状。花山岩画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向,作小跑状。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刀、剑一般佩戴在正身人腰部。铜鼓数量多,只画出鼓面,有的鼓面中心有芒,个别鼓面侧边有耳。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个个单元,排满整幅画面。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形体矮小的侧身人。
  专家认为,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也有人认为,这是描述骆越人抗击外敌入侵战争胜利的庆祝场面;还有人认为是骆越人祈求上天保佑其兵强马壮、社会繁荣的愿望……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定论。
  那么,到底是谁挥如椽大笔,书巨著鸿篇?或许我们只能在众多的诗歌辞赋中抒发感慨——“明江峭壁危,花山岩画奇。万丈描绝绘,千年色未蚀。置难题,先民聪慧,至今未解疑。”
  “千古奇观画,壮哉誉南疆。谁解花山谜,掬水问明江。学子溯源本,未得其端详。且把先民魂,艺苑谱华章。”
  谜一样的花山岩画,我何时才能真正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其他文献
薄暮炎,朔风残。芙蓉浅醉月半环。瑶卮涔,河曲笙。一扇朱门,帘帘幽梦。仍、仍、仍!  孤星乏,日三竿。十娘笑唱薄情郎。梧桐恨,芭蕉哽。衾寒楠枕,莫道离魂。冷、冷、冷!  纸船  折一只纸船  载着泛黄的梦  任它漂浮在浪花中  迷失在漩涡里  不要问  最好被雨打湿  被海吞噬  浮浮沉沉  海上的搬运工  送了一程又一程  夹杂着细沙、貝壳、死鱼  打鱼人  不要来  这不是冰心的纸船  作者简介
期刊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近年来,随着法治宣传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老师与父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案例教育,让我认识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前不久,乡下老家的一个邻居李某被镇司法所罚款500元,你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吗?”在国庆节前的一次闲谈中,爸爸故弄玄虚地问我。  “啊,不会吧,李爷爷看起来人很好,怎么会被罚款的,到底怎么回事啊?”我带着一脸的怀疑。  爸爸调转方向,又问起妈妈来
期刊
马蹄声声,刀光剑影,那年云光起风尘。天下大乱,分崩离析,一寸山河,谁人与争?滚滚红尘,带来无尽的爱恨情仇;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带给我们的却是天下人为一寸山河不断斗争的震撼故事。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王朝更替,便有天下英雄为江山争锋的局面。在这诸多更替中,最深刻的便是一代英豪唐太宗李世民结束隋末动乱,一统天下,开创大唐盛世的傲人成就的故事,给我带来诸多感触。  翻开历史的长卷,犹记在隋炀帝残暴统
期刊
不知山乡事,  一路桃花红。  谁言无情人,  满面是春风。  迎春花  盼春春已归,  迎春灿灿看。  堤上望柳人,  天轮又一回。  作者简介:肖荣,甘肃省张家川人,本科。  (責任编辑 刘月娇)
期刊
问路  一日,路遇一位问路的妇人,问曰:哪有充电桩?我认真想了想,回道:往南走大约一公里处,有个加油站,那里有充电桩。我又突然想起,告知:往北走五百米处,有一驾校,那驾校门口有充电桩。那妇人惊喜:我们就是找那个驾校。我疑惑,找驾校为什么问哪里有充电桩?妇人笑说:驾校的人打电话告诉我说,驾校门口有个充电桩。  我想,如果我一时没有想起那个驾校门口也有充电桩,妇人又问的是哪里有充电桩,那么我告诉她的有
期刊
小时候的你,喜欢什么呢?漂亮的芭比娃娃,华丽的公主裙,还是软软的毛绒玩具?而我,最喜欢的是家里的电话座机。  妈妈是名中学老师,从我记事起,她每天都在忙学校的事情,早上我起床時她已经出去了,晚上我睡着了她还没回来。的确,我们虽然住在一起,但彼此见面的时间还是屈指可数,怎么也不嫌多。以前我常问奶奶,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为什么她总是在单位?  在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我的世界就像顶着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时
期刊
其实,谁也不敢  前来平分春色  从夜里赶来的雨水  滋润着  小麦吱吱吱的拔节声  惊吓了的桃红  让李白险些掉下来  反芻的老牛  一边慢慢咀嚼春天的味道  一边犁开了这细细的  平分线  桑葚  桑叶  挪用大把阳光  嫩绿的底色,温暖了蚕儿青梦  桑葚  以青嫩、紫色、乌红  描摹春天  桑葚之酒,不胜酒力  却醉了  识香而来的  蚂蚁  那一年  迎春花,早早地开了。如燃烧的火焰  照
期刊
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城,它挽住了历史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维度,它凝固了一个地方盛极一时的通商史, 也铭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发展印记。它就是梧州骑楼——梧州这座城的文脉和灵魂。它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见证了梧州昔日的峥嵘岁月,也给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份“中西混血美人”的魅力。  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 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最
期刊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利,广西贺州给外人的印象是山高皇帝远。很长一段时期里,山高水长阻挡了人们的足迹,贺州为外人熟知的景点就是姑婆山、黄姚古镇等少数几个地方。殊不知,在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就藏着一座神秘的古城——临贺古城。  揭开临贺古城的面纱,意义非凡。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红砖城墙,有岭南地区规模罕见的宗祠群落,还有数目繁多的古建筑。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地下文化层深达十余米,是西汉
期刊
每逢节假日,去桂林游山玩水总担心会遭遇人山人海。不少朋友说,百色靖西市境内处处都是小桂林,听久了难免会心痒痒,总想去看个究竟。前往靖西前,我脑海里对这座边陲小城的认知几乎是零,而旧州作为靖西下面的一个镇,我只担心朋友们言过其实。等到我真正踏上旧州古镇的土地,看到未经雕琢的山水和原生态的民俗民风时,不禁为先前自己的轻佻感到抱歉。  从靖西市驱车往南八公里,便来到旧州古镇。还没进古镇,远远地就看到鳞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