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照明神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时候村里虽然安上了电灯,但情况却是,总停电,常漆黑,偶尔有电。黑夜里,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尤其强烈。
  我很能理解古代匡衡“凿壁偷光”的做法,你想啊,自己家到处是黑漆漆的,邻居家明亮的灯光多有诱惑力。能够借得一缕光,即使把自家墙壁凿个洞也值得。对光明的渴望,真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我在三里地外的邻村上小学,路途虽然不远,但需要上晚自习。这段夜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漫长和恐慌的。尤其是黑夜里听到莫名其妙的声响,心中的恐惧便增加几分。如果能够有一点光亮来壮胆该多好,可是那个年代连手电筒都属于“家用电器”,我家根本没有。父亲安慰我说:“照啥亮,男子汉大丈夫,啥都不怕!”
  可是我知道,黑夜里我啥都怕。于是,我开始制作“照明神器”。看过父亲制作过年的红灯笼,大致的做法我心中有数。于是我用一块废弃的正方形木板,做灯笼的底座。然后我找来小木棍,搭成结实的灯笼架子。最后,我找了一个旧罐头瓶做灯罩。我把煤油灯放到里面,点燃后就可以照明了。这个“照明神器”简单粗陋,没有一点美感可言,简直比语文课本上说的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还要丑陋。现在我已经忘了具体的制作方法,只记得那只丑丑的灯笼點亮了我的黑夜。我的那个“照明神器”,其实照不了多远,但是它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手里提着这只勉强称作“灯笼”的照明神器,我觉得一点都不怕了,心中充满了力量。几年后,我学到了冰心的文章《小橘灯》,一下就想到了我的“照明神器”。课堂上,老师夸我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特别深刻。经历过,才会真正理解。
  再回到小时候上晚自习的经历。那个时代,简直可以叫“煤油灯时代”。简陋的乡村小学教室里,孩子们都点起煤油灯上晚自习。偶尔有同学点个洁白细长的蜡烛,简直有鹤立鸡群的优雅之姿,连同蜡烛的主人都会被我们高看一眼。可是,我只有点煤油灯的份。同学们的煤油灯都是墨水瓶做的,矮墩墩,粗笨笨,像个丑陋的小矮人。蜡烛的“美丽姿容”太让我羡慕了,于是我突发奇想,也要做个“亭亭玉立”的煤油灯。我发现家里有一个造型美观的玻璃瓶,细细的,一点也不粗笨。我如获至宝,把它做成煤油灯,一定能吸引眼球。
  果然,我的“美颜版”煤油灯拿到教室,立即引来同学们的关注。大家都说我的煤油灯太漂亮了,比蜡烛还漂亮。我得意万分,仿佛觉得自己也身价倍增一样。可是,还没高兴几天,我的煤油灯就败下阵来。因为我的煤油灯是细长的,放在书桌上不稳定,那次我一不小心就把煤油灯碰倒了。煤油灯摔了个稀巴烂,宝贵的煤油还洒了一地,母亲为此唠叨了我好几天。我这才明白,很多东西中看不中用。无论是器物还是人,中用是第一重要的。后来,我一直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直到毕业。
  “晚窗偷得读书灯”,挑灯夜读的日子是充实和愉快的。如今,灯火世界明亮璀璨,光华万丈。各种“照明神器”应有尽有,即使一个孩子的玩具灯笼,制作得也特别精美。家居用的灯要多豪华有多豪华,连路灯都那么造型美观。但我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照明神器”,心中依旧有浓浓的暖意和无限的光明。
  (编辑高倩/图槿喑)
其他文献
今夜,凉风习习,我突然想在村里转转,看看夜幕下村庄的模样。那满天的繁星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都提着小灯笼为我带路。  由于常年在外,家乡的街巷早已变得陌生,漫步其间,我好像成了一个外乡人。  但是,有一个地方早已成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村西的湖,它很小,水深约有一米半。如今那里早已盖起了一排整齐的瓦房。而在二十多年前,它差点儿夺走我的小命,幸亏遇到了驼背奶奶,否则,此刻我就没有机会在这繁星满天的
孩子上学要接送,母亲于是搬来住,边做家务边照顾我儿子。和以前一下班就奏“锅碗瓢盆曲”相比,我和丈夫一日三餐吃现成的,滋味丰美花样翻新,十分愜意。  可没过几天,孩子和丈夫的肠胃就起了抗议。母亲爱孙心切,对生活饮食从来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孩子喜欢,母亲从不会计较花销多少。起先我认为,花费多一点没那么严重,吃不穷穿不穷嘛。但家里渐渐浪费“过火”:饭菜大碗倒、饮料整瓶扔。我开始难以容忍:“可不能这么惯
黑蒂是英国人,最初她在伦敦诺丁山开书店,书籍种类繁多,几乎应有尽有,可惜生意不理想,导致她忧心如焚。在黑蒂准备放弃的时候,厨师艾尼·贝尔来到书店问:“你们的书店里是否有《炸鱼薯条与英国工人阶级》?”  黑蒂连忙对他说:“应该有的,我去看看。”到书架上寻找片刻后,黑蒂从很多书籍里找到了《炸鱼薯条与英国工人阶级》这本书,购买书籍后贝尔问黑蒂:“你的书店里是否有厨房?”黑蒂如实回答:“没有。”  看到贝
2008年4月24日,贾植芳先生生命垂危,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刻赶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看了他最后一眼:他弱小的身躯静静地躺在床上,氧气罩几乎遮盖了他的整个脸庞,床头柜上的仪器屏幕显示着心脏跳动的曲线。一颗强大的心脏已经衰竭,那根起伏微弱的波浪线很快会变成一条直线,接着便迅速消失,闪烁的黑屏,宣告死亡,任你们活着的人高声呼喊、哭泣,他的灵魂已经离开此岸。据说,在灵魂离开肉身的霎时间,处于阴阳交界中的灵
卡尔是一位奥地利富商,长期从事家具和室内装潢业,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身家达到数百万英镑。他不但没有去享受金錢带给他的欢乐,相反,他正准备变卖自己的全部家当,把所得捐给慈善机构,用于资助南美洲的孤儿和穷人。他的家产包括一处总面积为3455平方英尺、价值200万英镑的豪宅,还有一处面积达17公顷、售价61.3万英镑的乡间农舍。此外,卡尔还变卖了他收藏的6架滑翔机和奥迪A8豪华座驾,价值分别为35万英镑
一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一直以来,此谜像一团云雾,遮蔽人的心空,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横空出世,才拨云见日,有了一个让世人略为信服的答案。  鸡和蛋,且不论谁先谁后,冷眼看鸡和蛋,不难发现,人们更看重的是蛋,而不是下蛋的鸡。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枚蛋!期待有朝一日,那圆溜溜的蛋壳,由内打破,孵化出新希望。  芸芸众生,活在希望里,所思所行,莫不是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以期重获新生。  结果呢? 
阿 来:非常感谢中图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我见到了来自世界三十个国家的汉学家、翻译家。在座的翻译家中,有些是老朋友了,他们或者翻译过我的作品,或者正在翻译我的作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我真切的谢意。这回,还来了更多的新朋友,我也很高兴与你们见面、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如果不是用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我觉得自己也是个“译者”。我的第一母语不是汉语,我笔下的大多数人物,在他们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群蜜蜂和一户居民。蜜蜂每天都出去辛勤地采蜜,然后让农户拿去卖钱,当然农户也给蜜蜂做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双方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一只蚊子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那是蜜蜂外出时发现的,在地上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蚊子,蜜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饿晕的蚊子背回家。  细心调养后,蚊子慢慢恢复了活力。但是蜜蜂很快发现,不少兄妹醒来时身上都有个小包,大家以为这是劳累所致,也没多加注意。  
这个世界上,除了空气,大概就数阳光对人最公正了,不论你贵为帝王将相、领袖伟人,还是普通平民百姓,都能无偿享用到太阳光的照射。太阳虽不像人那么势利,可是又有多事之人,却人为地把你在哪里晒太阳,怎么个晒法,分成三六九等。这就是我看到的一本新书《成功男人在哪里晒太阳》的“高见”。  在夏威夷美丽的海滩上,在加勒比海海滩上,在黑海、地中海海滩上,伴随着高大的棕榈树,品尝着名贵威士忌,身边站着侍者,身上涂满
变形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