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人格修养,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关键词 课堂 讲授 艺术 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讲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这一形式,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多数人对课堂讲授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一定意义的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想籍此文,对课堂讲授做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诠释。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人格修养,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 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要想将课堂讲授上升为一门艺术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全方面的努力和积累,总的来说,必须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明白,教材是整个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彻底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在内容上都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要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讲授时,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知识内容,并进行归纳和吸收。同时,还应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中,使其更加丰富和完整,做到全面把握、精讲善练,自然会取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一般来说,讲授的内容是由教学大纲决定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内容可根据地域和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删减和调整。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适当地增删取舍教材,并且在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正符合了《新课改》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是课堂讲授成为艺术的基本保证。
透彻了解讲授对象还为教师使自己的课堂讲授发挥艺术性取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讲授 的效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教案熟悉,更要对学生熟悉。课前越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讲课 时越轻松自然。
了解教学对象其实就是了解学生,即其学习状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业余爱好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宇宙,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树立其学习信心,明确其发展方向。同时,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意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失望情绪,而产生厌学的态度。另外,课后还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教学特点等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评价,才能了解和掌握自己课堂的真实水平。为日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艺术化提供有效的保证。
第三,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教师实现讲授艺术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具体选择讲授方法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明确的是,课堂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讨论 、讲解等途径,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以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可以以认识者的主体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从而形成师生双向参与的学习过程,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尤其是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具有抽象、启发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要甚于其他课程。因此,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是美术课的重要目的。如果单纯地以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不仅使学生逐步完成其认识活动,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激发起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对课堂讲授的参与意识。在参与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实践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运用理性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激发情感。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使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讲授中要细心培养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并适度地控制情感,做到有的放矢,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得恰到好处,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人格的最终完善。
另外,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根据情况,可采用投影片、幻 灯片、工艺作品及画册等直观性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就必须合理、科学地确定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对象的特征,师生之间的情绪,教法学法的适应性,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国俊《讲授艺术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2]谢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白雪勇,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 课堂 讲授 艺术 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讲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这一形式,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多数人对课堂讲授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一定意义的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想籍此文,对课堂讲授做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诠释。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人格修养,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 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要想将课堂讲授上升为一门艺术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全方面的努力和积累,总的来说,必须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明白,教材是整个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彻底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在内容上都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要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讲授时,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知识内容,并进行归纳和吸收。同时,还应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中,使其更加丰富和完整,做到全面把握、精讲善练,自然会取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一般来说,讲授的内容是由教学大纲决定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内容可根据地域和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删减和调整。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适当地增删取舍教材,并且在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正符合了《新课改》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是课堂讲授成为艺术的基本保证。
透彻了解讲授对象还为教师使自己的课堂讲授发挥艺术性取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讲授 的效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教案熟悉,更要对学生熟悉。课前越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讲课 时越轻松自然。
了解教学对象其实就是了解学生,即其学习状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业余爱好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宇宙,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树立其学习信心,明确其发展方向。同时,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意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失望情绪,而产生厌学的态度。另外,课后还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教学特点等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评价,才能了解和掌握自己课堂的真实水平。为日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艺术化提供有效的保证。
第三,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教师实现讲授艺术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具体选择讲授方法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明确的是,课堂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讨论 、讲解等途径,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以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可以以认识者的主体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从而形成师生双向参与的学习过程,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尤其是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具有抽象、启发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要甚于其他课程。因此,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是美术课的重要目的。如果单纯地以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不仅使学生逐步完成其认识活动,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激发起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对课堂讲授的参与意识。在参与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实践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运用理性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激发情感。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使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讲授中要细心培养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并适度地控制情感,做到有的放矢,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得恰到好处,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人格的最终完善。
另外,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根据情况,可采用投影片、幻 灯片、工艺作品及画册等直观性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就必须合理、科学地确定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对象的特征,师生之间的情绪,教法学法的适应性,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国俊《讲授艺术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2]谢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白雪勇,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