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期,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帮助新生尽快熟悉高中的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的学习信心,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任务.
  一、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学习不制订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其学习因依赖心理而滞后,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同学树为榜样,让其他同学借鉴.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
  经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制订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于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4.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强调每一个题目都应该有完整的过程,要有始有终.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每一节课老师都要认真准备,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只有课前预习过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心中有了疑问才能认真听课,而且带着问题听课也能提高听课效率.
  2.注重课堂,做好笔记
  在预习充分的基础上听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带着问题听课,才能注意力集中,注意思考、分析问题,特别仔细听老师的分析思路,把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这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要教育学生听的时候不能光听,要学会记笔记.记的笔记主要反映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精神与意图、典型问题、普遍性的问题,还有老师的板书.只有科学地记笔记才可以提高45钟课堂效果,这也可以方便以后的复习.
  3.课后认真整理、复习,写好总结
  听课之后,必须对笔记、知识点进行整理、复习.笔记上有老师讲的在这一小节中有哪几种题型,每种题目的一般解法和思路是什么,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题的能力.复习过知识点之后,才能掌握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在不断的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你也会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
  4.独立、规范、按时地完成作业
  ①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的作业都必须独立完成,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好及时补救.②所做的作业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可以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③作业要按时完成,要讲究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今天可以完成的作业,不拖到明天.这就要求做作业要集中精力.
  总之,在高中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数学教师更要关心新生,除了在课堂上多注意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在课后我们更要关注新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生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让高一新生在整个高中学习有个好的开端,在数学学习上提前进入状态,我们除了要在教学中多研究教材,仔细设计,还要在学习方法以及自信心培养上多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上有一个健康、正确、高速的起跑!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市政建设的蓬勃发展,旧的人工收费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寻求新的收费管理模式,对计算机网络化收费、IC卡收费、非接触型IC卡一卡通收费管理等先进的收
揭阳潮汕机场使用的气象雷达是由德国Gematinick公司生产的C波段速调管全相干多普勒气象雷达。从使用情况来看,整套系统的软件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稳定性上,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含义与意义,之后文章对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包括:训练学生反应速度,为创新能力形成打下基础;转变课堂教学思路,为创新能力形成构建平台;创造创新培养环境,为创新能力形成提供动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意义;途径  一、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含义与意义简述  数学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技术和各种数学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创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 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 “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 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法宝,因为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该施工方案为小渠道混凝土施工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施工方法。本文通过人工衬砌的方法,阐述了小渠道混凝土利用人工衬砌施工的优点,论证了在小渠道施工时无法利用村砌机时如何能更
板石一矿为吉林省重点矿井,该矿目前为三条斜井开拓,两井入风一井回风。文章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结合矿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一回风立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