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智慧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y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表明,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但是教师并非能直接规定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终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达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这样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仍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二、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
  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后,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高比较好测量,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再求出半径;有的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再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再求出半径。通过这类实践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三、通过社会调查,提高应用意识
  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问卷,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走进邮政所、派出所,走访叔叔、阿姨,了解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如号码122表示交通事故报警、12315表示消费者投诉热线;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表示出生地,第7到14位表达的信息是出生日期;邮政编码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关信息;手机号13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公交车是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等等。学生经过调查实践,内化了现代化社会中数字所蕴含的信息、数学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多方位的综合性知识,实现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的“双赢”。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知识内化的载体,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连续递进的过程,需要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内化的动力,使之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智慧得到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理念的重要改变。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一种综合能力,初中英语教学无外乎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环节中,听和说在语言使用中更频繁、更日常化。我们要彻底改变英语教学中的聋哑现象,就要从基础做起,初中英语是学生们开始系统学习英语的开始,因此,从基础教育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能力;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设备欠缺  有
限额设计是基建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阐述高校基建在推行限额设计中存在的缺乏问责制、设计任务书编制无审查、设计无限额指标以及设计费计取不合理等方面的问
本文阐述水稻秸秆焚烧和抛弃的原因,对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住宅抗震构造措施不足,在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小震大破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尚
旧教材强调物理学科本位,强调物理学原理、物理规律的讲解传授,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新教材从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
在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提出了“课堂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本文论述了有效教学活动对课堂实效的重要影响.并着重分析了预设有效教学活动的几种途径。
小学英语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就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深化感情。如何具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使小学英语教学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
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法则,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教师需要仔细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教育环境营造好,才能激发课堂主体——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也才能够谈得上课堂教学的突破。实际操作中
为使广大农户正确使用除草剂,分析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防除杂草,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