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新中粳苏粳815氮肥用量和分蘖期施用方式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摸索苏粳815适宜的施肥量和分蘖期施肥方式,为苏粳815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2个田间试验,即氮肥施肥量试验和分蘖期不同平衡肥试验。[结果] 苏粳815产量最高的纯氮施用量是270 kg/hm2 。平衡肥施用提高了分蘖成穗数,但降低了每穗粒数,最终影响产量的形成。[结论]人工移栽苏粳815高产栽培适宜施氮量为270 kg/hm2,分蘖肥一次施足, 不需施用平衡肥。
  关键词苏粳815;施肥试验;平衡肥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072-02
  作者简介刘中秀(1966- ),女,江苏建湖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育种学科研和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工作。
  苏粳815是江苏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选育成功的迟熟中粳常规稻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且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1407)。2012~2013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①丰产性好,产量潜力大,大面积产量9 000~9 750 kg/hm2,高产田块可达10 500 kg/hm2;②综合抗性较突出,稳产性好,植株较矮,抗倒性强,中抗白叶枯病,抗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株高较矮,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强;③品质优良,食味好,稻米商品性好;④株型好,直穗,灌浆速度快,熟相佳,熟期适宜,比大面积栽培的淮稻5号早2 d。为进一步了解苏粳815的施肥技术[1-2],2013年笔者在育种试验基地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和分蘖期不同施肥方式对苏粳815产量影响试验,旨在为苏粳815在生产应用中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达到高产、高效。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1.1.1施肥量试验。施氮量设4个处理:C1 210 kg/hm2(作为对照)、C2 240 kg/hm2、C3 270 kg/hm2、C4 300 kg/hm2。单因子三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方式为基蘖肥与穗肥按6∶4比例施用,基肥统一施18-12-10缓释肥420 kg/hm2,基蘖肥按总施氮量的60%剔除基肥中纯氮外,余下的作为分蘖肥施用,穗肥按各处理总施氮量的40%施用,分蘖肥和穗肥用尿素(46%)。小区面积2 m×4 m,小区间筑埂防串肥。
  1.1.2平衡肥施肥方式试验。基肥统一用420 kg/hm2 18-12-10缓释复合肥,分蘖肥按225 kg/hm2尿素施用,平衡肥采取不同的处理(表1),穗肥按150 kg/hm2尿素施用。该试验主要了解分蘖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设计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 m×4 m,3次重复。
  1.2试验实施采用旱育秧方式,5月12日播种,6月14日人工移栽,移栽叶龄5.4叶,行株距25 cm×13 cm,30万穴/hm2。在肥料运筹上,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基肥6月13日统一施用,分蘖肥6月21日施用,平衡肥6月28日施用,穗肥8月7日施用。施肥时,放干田间水,傍晚施用,第2天再上水。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除等其他田间管理按水稻高产栽培要求统一实施。
  1.3考察内容每个小区从移栽后定一样点,每个样点10穴,系统调查10穴总茎蘖动态,10月9日进行成熟期测产,每个小区取2穴代表性样株进行室内考种,10月25日小区实收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施肥量与茎蘖动态在系统调查茎蘖动态中,发现从7月14日以后不再有新生分蘖出生,因此7月14日调查的茎蘖数为最高茎蘖数。从表2可以看出,210 kg/hm2纯氮处理茎蘖增加慢,增加数量少,最终成穗少,240 kg/hm2纯氮处理由于基本苗起点高,分蘖增加数目多,最终成穗多,总茎蘖数在4个处理中最高,但成穗率不高;由于270 kg/hm2处理试验样点茎蘖起点低,大田分蘖成穗多,分蘖成穗率高;由于300 kg/hm2处理样点内茎蘖数起点较高,活棵后分蘖增加数低于C2和C3处理。不同施肥量对穗长的影响不大。从表2还可以看出,分蘖成穗主要是在移栽后半个月内。在调查茎蘖数过程中,300 kg/hm2纯氮处理小区从7月5日开始出现纹枯病,发病速度较快,其他处理零星发生。
  2.2施肥量与产量从表3可以看出,苏粳815产量最高的纯氮施用量是270 kg/hm2,随着氮肥用量从210 kg/hm2至270 kg/hm2,有效穗增加,每穗实粒数增加,实收产量折合达11 070 kg/hm2,而300 kg/hm2纯氮处理总穗数反而下降,总粒数、实粒数下降,茎叶肥大,小区内纹枯病重,导致增肥不增产现象。由此可知,苏粳815产量最高的是270 kg/hm2纯氮处理。
  2.3分蘖期施肥方式与茎蘖数 从表4可以看出,D1(只施分蘖肥)、D2(施分蘖肥和复合肥平衡肥)、D3(分蘖肥和尿素做平衡肥)处理中,D2和D3处理大田增加分蘖数低于D1处理,平衡肥对促进总茎蘖数效果不理想,但D2、D3处理大田分蘖成穗数增加,平衡肥有促进分蘖成穗作用,分蘖成穗率高。D2处理基本苗起点高,最终分蘖成穗多,D3和D1处理基本苗起点差不多。从最终成穗数来看,平衡肥有巩固分蘖成穗的作用。
  2.4分蘖期施肥方式与产量从表5可以看出,3种处理中总成穗数以D2处理最高,每穗总粒数和每穗结实粒数以D1处理最高,千粒重以D3处理最高,最终D1产量最高, D2、D3处理平衡肥施用增加成穗数,但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粒数减少,最终产量以D1处理最高,D2、D3处理产量反而不如D1处理,特别是D2处理,NPK复合肥的施用对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并且影响颖花的库容量,进而影响千粒重,产量降低。这可能与磷钾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器官分化进程有关。平衡肥施用促进成穗数增加,但由于穗数多,反而引起每穗结实粒数的下降,最终影响产量。
  3小结
  要获得高产,在足穗基础上提高人工移栽苏粳815每穗粒数;要保证足穗,首先要提高秧苗素质,栽足基本苗,但基本苗也不易偏高,控制在90万~105万/hm2;在肥料施用上,肥料用量要适当,以施用纯氮27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纯氮300 kg/hm2处理施用量偏高,造成叶片过大,恶化水稻生长环境,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纹枯病发生较重,反而对水稻生长不利。要保证足穗,必须及早施用分蘖肥。手工移栽水稻移栽时苗龄较大,移栽到大田后有效分蘖期短,活棵后10 d左右,因此分蘖肥宜一次施用;平衡肥活棵后7 d施用,肥效有效期已进入无效分蘖期,有巩固分蘖成穗的作用,但恶化水稻生长环境,影响水稻颖花分化,造成每穗结实粒数下降,最终产量反而下降;分蘖肥以氮肥施用为主,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不宜施用复合肥,磷钾肥会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进程,进而影响颖花分化数,影响总粒数和结实粒数,最终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芳,韩晓日,杨劲峰,等.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4):24-26,45.
  [2] 冯洋,陈海飞,胡孝明,等.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1):7-16.
其他文献
在分析当前发电企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发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对发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 科学文化 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6-01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是启发学生心理的“内驱力”,是迈进学习乐园的向导,是成功的催化剂,是青少年成材的重要心理因素。为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品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
目的对比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股骨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本文就如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我国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总体运行水平在世界上较为先进,线路综台跳闸率的平均值相对较低,维护水平也较高,但也有一些地区线路跳闸率较高。输电线路维护水平较低。本文对超高
[摘要]  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最主要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德育素质。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夯实他们的德育基础至关重要。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教学生 如何做人  【中图分类号】G633.96  当今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当今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理想、信念不稳定,容易极端。因此,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7-01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动中的情节多变,学生的角色也常变换,因而需要提供多种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场合。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学校体育作为发展
摘要 为了给森林碳汇树种选择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林场为例,采用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数据进行碳汇量估算。结果表明,井冈山市厦坪林场森林碳汇量为59 927.300 1 t。  关键词 森林;碳汇量;厦坪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423-02  Study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