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中职的课堂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课堂,也包括技能培养(实践、实验、实作、实训、实习)课堂。这也就是说不仅要向知识课堂要质量,也要向实践课堂要质量。因而,在果树专业课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课堂”,不能有所偏废,尤其不能忽视实践课堂的作用。
1 精巧设疑,调动学习兴趣
职高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疑,暗布屏障,巧设“圈套”,激真情,奋其志,导其趣,引其思,使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如在讲授“分离现象”时,可巧妙将学生引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境地。笔者先对“分离现象”做解释,显隐性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兴趣。此时设疑:都是双眼皮的人结婚后下一代有单眼皮,双亲之一是六指,其后代会出现六指吗?学生跃跃欲试,答案不敢肯定。渴望之际,下课时留下一句:这个答案在下堂课的“纯合体和杂合体”那里找吧!这样使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忍,自然引导他们自行去钻研一番。这样使课堂活动重点由教师讲清教学内容变为引导学生搞清教学内容,师生有目的地教与学,教学互动,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倡导预习,强化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学、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首要环节。每节课后,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章节及提出的问题、要求,并使学生面对提出来的问题产生弄懂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去预习,看哪些学生能把问题解决、预习得最好。下节课提问,要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预习不好的提出希望。这样便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有效处理了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这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
3 善用各种手段,改进课堂教
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生动形象的幻灯和投影等,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
4 会用多种方法,实验中激活
创新思维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大都只有一种方法,从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都有较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灵活性大的问题,积极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由学生自己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如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时,书上单讲豌豆为材料,从花色得出结论。这时可提示学生可否用别的作物、方法来验证?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说可选玉米为材料,从胚乳颜色和形态上考虑。学生这种主动提出见解,然后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观察,但又不太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显然,由于课外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亲手操作、亲自管理和亲自观察下进行的,因此,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深巩固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和节省时间。
5 注重手脑并用,动手中培养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有多种层次。一是行为层次较简单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动作的重复,反复地练习。如在教授实际喷雾的使用方法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让他们反复练习,从中寻找规律,以便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认知层次的操作技能,这也是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培养这种技能,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做到手脑并用。如在实践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时,要求学生不单纯参考书本知识,告诉学生不要将书本知识死搬硬套,要到实践中,到田间地头去发挥大脑和手脚的作用,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以书本知识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生产实践活动。
总之,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中职果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态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想些办法,创造条件开展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果树专业课变成生动有趣的趣味课。并以务实的态度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好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综合能力强、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职教中心)
1 精巧设疑,调动学习兴趣
职高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疑,暗布屏障,巧设“圈套”,激真情,奋其志,导其趣,引其思,使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如在讲授“分离现象”时,可巧妙将学生引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境地。笔者先对“分离现象”做解释,显隐性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兴趣。此时设疑:都是双眼皮的人结婚后下一代有单眼皮,双亲之一是六指,其后代会出现六指吗?学生跃跃欲试,答案不敢肯定。渴望之际,下课时留下一句:这个答案在下堂课的“纯合体和杂合体”那里找吧!这样使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忍,自然引导他们自行去钻研一番。这样使课堂活动重点由教师讲清教学内容变为引导学生搞清教学内容,师生有目的地教与学,教学互动,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倡导预习,强化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学、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首要环节。每节课后,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章节及提出的问题、要求,并使学生面对提出来的问题产生弄懂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去预习,看哪些学生能把问题解决、预习得最好。下节课提问,要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预习不好的提出希望。这样便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有效处理了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这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
3 善用各种手段,改进课堂教
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生动形象的幻灯和投影等,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
4 会用多种方法,实验中激活
创新思维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大都只有一种方法,从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都有较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灵活性大的问题,积极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由学生自己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如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时,书上单讲豌豆为材料,从花色得出结论。这时可提示学生可否用别的作物、方法来验证?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说可选玉米为材料,从胚乳颜色和形态上考虑。学生这种主动提出见解,然后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观察,但又不太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显然,由于课外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亲手操作、亲自管理和亲自观察下进行的,因此,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深巩固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和节省时间。
5 注重手脑并用,动手中培养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有多种层次。一是行为层次较简单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动作的重复,反复地练习。如在教授实际喷雾的使用方法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让他们反复练习,从中寻找规律,以便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认知层次的操作技能,这也是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培养这种技能,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做到手脑并用。如在实践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时,要求学生不单纯参考书本知识,告诉学生不要将书本知识死搬硬套,要到实践中,到田间地头去发挥大脑和手脚的作用,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以书本知识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生产实践活动。
总之,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中职果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态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想些办法,创造条件开展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果树专业课变成生动有趣的趣味课。并以务实的态度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好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综合能力强、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