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先写好的教案,设计好教学过程,带着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说,学生听。因此,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以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发挥。“研究性学习”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让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者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要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以学论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写教案是为了熟悉教材,从而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施教,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全面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因材施教。关键是讲求适应性,走到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被“边缘化”甚至主动寻求“边缘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无动于衷,冷漠甚至充满敌意,这时学生情绪是不正常的。就这一点,学生喜欢表现为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热情、期待、兴奋、激动,有一种主动走向“中心”,寻找“中心化”的表现。于是促进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去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照本宣科。
  三、要改变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从以往的关注“教”到现在的关注“学”,将使教师重新思考一堂“好”课的标准。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流利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的课来。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一些什么,想了一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教師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现如今提倡学科整合,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组织教学仍然离不开,但不同于以前了,呆板、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气氛应活而不乱,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教学;课堂环节要富有弹性,随学生的表现灵活的调整。一节课,学生不可能长时间处于兴奋和激动当中,教学需要变换节奏。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时间都处于兴奋状态,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但经过节奏变换,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和喜欢是实现高质量的保证。好课是质量不错的课。质量不错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仅仅有学生喜欢,没有一定质量,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阵,“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这样的教学也绝对不能称为好课。质量不错这一条,主要是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是师生生命参与的一处场所,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段历程。师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躯体和知识的参与,更是智慧、情感的全面参与。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龙亢中学)
其他文献
1 文献来源rnChen K,Zhao H,Shi Y,et al. Perioperativedynamic changes in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DYNAMIC)[J]. Clin Cancer Res, 2019,25(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一门学科重要目标之一。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具有内部矛盾性,即内涵和外延的矛盾。因而从揭示物理概念内外部矛盾入手,达到物理概念所反映物理事物的辩证认识,是培养学生能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多种规定性的统一  在想象思维阶段,物理概念统一性和差异性,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割裂的。它只反映了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