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偏振光反射原理和多角度测量的多点拟合算法,研究了薄膜材料的厚度、实际测量中的噪声、特殊入射角三个因素对薄膜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对SiO2薄膜样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厚度大于150 nm时的反演误差较小,50 nm以下的薄膜反演误差较大;噪声越小测量精度越高;SiO2薄膜存在特殊的入射角,该角选为初始入射角将出现较大误差甚至错误,测量时应避开。若初始入射角的选取偏离特殊角±2°,即可消除特殊点所带来的影响。
【机 构】
: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偏振光反射原理和多角度测量的多点拟合算法,研究了薄膜材料的厚度、实际测量中的噪声、特殊入射角三个因素对薄膜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对SiO2薄膜样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厚度大于150 nm时的反演误差较小,50 nm以下的薄膜反演误差较大;噪声越小测量精度越高;SiO2薄膜存在特殊的入射角,该角选为初始入射角将出现较大误差甚至错误,测量时应避开。若初始入射角的选取偏离特殊角±2°,即可消除特殊点所带来的影响。
其他文献
美帝休利特·帕卡德(Hewlett-Packard)公司研制出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激光干涉仪,该设备采用光学外差来增加可靠性与灵敏度,并且不用预热时间。
现有的多尺度立体匹配算法对各尺度的代价函数采用相同权值,而忽略了各尺度层对整个匹配代价的不同影响,增加了误匹配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权值的跨尺度立体匹配算法框架。采用统一的代价聚合函数框架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代价匹配,并提出利用各像素窗口的信息熵作为不同尺度下匹配代价对整个匹配代价的影响因子;同时为了保证不同尺度下同一像素的代价一致性,在代价函数里加入正则化因子。本文算法框架可以应用在利用多尺度
搭载于风云三号B星(FY-3B)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安装了由积分球和监视探测器组成的太阳反射 通道星上定标器。分析了2010年11月 13日至2013年4月11日期间的星上定标数据,评估了FY-3B星上定标 器和MERSI的响应衰变情况。结果表明,星上定标器的输出和MERSI的响应均存在衰变,且衰变程度与 波长有关。除星上定标器除通道1(470 nm)年衰变率超过7.0%外,其余通道年衰变率小于5.0%。 MERSI 470~565 nm等短波通道衰变较大,年衰变率超过10.0%;长波通道衰
水汽混合比的标定是水汽拉曼激光雷达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两台输出激光波长分别为532.1 nm和659.7 nm的两台YAG激光器, 建立了一台能够实现水汽混合比自标定的双波长激光雷达, 并开展了双波长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测试试验。通过分析测量数据表明该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能够满足水汽混合比自标定的要求。根据实测的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 在气溶胶散射比大约为1.01的高度范围内, 得到了该双波长激光雷达测量氮气混合比的标定常数为0.545±0.031, 相对误差为5.7%。这是实现水汽混合比自标定的关键一步, 为
法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研制指北激光陀螺。这种陀螺利用一种新技术,可将逆向循环光束间那种不需要的耦合减至最小。今年6月6日到9日,在美帝华盛顿召开的激光工程应用会议将描述这种装置。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 为满足数值孔径为1.35、波长为193 nm的光刻曝光系统45 nm的成像分辨率要求, 设计了一种新型光可变衰减器, 用于控制系统的光能透射率, 调整曝光能量。该衰减器在光入射角为20°~40°时, 衰减面的平均透射率呈线性变化并从95%降低至8%, 同时保证其余三个表面的光能损失均低于1%。设计和制作了光可变衰减器的光学薄膜, 其基底材料选择熔融石英, 膜层材料采用LaF3和AlF3。实验测试了光可变衰减器系统性能, 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光能透射率在8%~90%范围内连续可调,
An experiment of two-stage adaptive compensation for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in a 40-Gb/s optical time-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ported. The PMD monitoring technique based on degree of polarization was adopted. The particle
针对目前谐振式光纤陀螺中存在的跟踪失锁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了频率跟踪失锁原因及机理,研究表明频率跟踪同步过程中的电流变化以及背向散射、偏振耦合等非互易性噪声引起的谐振峰对称性改变是导致尖峰脉冲和零偏变化的主要原因;随后,提出了基于半导体激光器温度闭环反馈的失锁控制方案,通过温度闭环实现激光器中心频率对光纤谐振腔单个谐振频率的长期跟踪同步,消除频率跟踪失锁引入的陀螺输出误差;对失锁控制总体技术方案、信号处理流程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成功搭建陀螺原理样机,对采用频率跟踪失锁方案前后的陀螺静态性能进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