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控制用氧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严格控制用氧的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生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出生体重<1 000g并进行ROP筛查的ELBW儿16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87例,出生孕周(27.99±1.73)周,出生体重(904.45±80.23)g。根据最终筛查结果将受检儿分组如下:(1)按有无ROP分为ROP组与非ROP组;(2)按ROP严重程度分为严重ROP组与轻或无ROP组。记录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是否为试管婴儿、胎数、母亲孕期合并症、分娩方式、1~10 min Apgar评分、生后1~6周体重及体重增长率、生后喂养情况、是否吸氧及用氧情况、是否贫血及输血情况、其他系统疾病等,分析这些因素与严重ROP的相关性。

结果

166例ELBW儿中共筛查出ROP患儿94例,占56.63%。其中严重ROP患儿16例,占9.64%;治疗患儿14例,占8.43%。ROP组出生体重为(911.95±72.80)g、非ROP组为(894.67±88.5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70);ROP组出生孕周为(27.49±1.53)周、非ROP组为(28.64±1.7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1,P<0.001);此外母亲孕期合并妊娠高血压(χ2=4.479,P=0.034)、5 min(t=-2.760,P=0.006)及10 min(t=-2.099,P=0.043)Apgar评分、肺炎(χ2=6.233,P=0.013)、新生儿肺炎(χ2=18.026,P<0.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无ROP对ELBW儿生后1~6周体重(F=0.009,P=0.753)及体重增长率无影响(F=2.394,P=0.124)。严重ROP组出生体重为(875.63±74.85)g、轻或无ROP组为(907.53±80.4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131);严重ROP组出生孕周为(26.88±1.31)周、轻或无ROP组为(28.11±1.7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6,P=0.006);此外仅眼底出血(χ2=4.507,P=0.03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P严重程度对ELBW儿生后1~6周体重(F=2.683,P=0.103)及体重增长率无影响(F=0.431,P=0.5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出生孕周与ROP的发生(β=-0.437,P<0.001)及严重程度(β=-0.616,P=0.007)有关。

结论

通过严格控制ELBW儿生后用氧等相关因素,ELBW儿ROP的重症率低,而出生孕周仍是ELBW儿不可避免的ROP发病独立高危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19,55:280-28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图像量化效果,以及量化后各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糖尿病组受试者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小组于2017年9至12月招募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5人(129只眼),其中男性47例,女性58例,年龄(61.41±8.44)岁;健康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志愿者27名(32只眼),其中男性14名,女性13名,年龄(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2/3患者3岁以内发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16 000~18 000。不同阶段RB、单侧和双侧RB的治疗方案多有不同,加之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不均衡,RB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鉴于RB以单侧眼内期为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与相关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共同提出单侧眼内期RB诊疗的专家共识,以期提高我国RB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1
期刊
3岁女性患儿因视力差就诊,左眼矫正视力0.2,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可见左眼病变部位脉络膜血管层变薄,部分消失,对应部位视网膜结构紊乱,外层视网膜层间劈裂明显,椭圆体结构异常。患儿母亲左眼视力眼前指数,眼底检查可见脉络膜缺损。(中华眼科杂志,2019,55:304-305)
期刊
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至2017年确诊的5例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5个月,平均2.4个月。详细记录患儿病史及家族史,5例(10只眼)均行眼前节检查、玻璃体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检查,并用Retcam系统行眼底照相,其中2例(4只眼)曾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儿
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是临床较为少见的黄斑疾病,因眼底改变不明显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近年谱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成为诊断AMN的可靠方法,使临床对本病的发病及病理机制有了更多认识。本文针对近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国内眼科医师对AMN的认知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19,55:311-315)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快速无创显示视盘及其周围和黄斑区的血管形态和血管密度等,对于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50岁以下人群多发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表现为突然的无痛性视力下降和特征性视野缺损。本文综述近3年OCTA对不同发病时间的NAION视盘及黄斑血流的分析结果,以期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
近年来中国的葡萄膜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临床研究方面,归纳总结出中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谱系,并基于对中国患者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中国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在基础研究方面,更新了葡萄膜炎发生的理论框架。在葡萄膜炎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生机制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本文对中国学者在葡萄膜炎相关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和述评,以便更多读者了解,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
期刊
随着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我国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ROP治疗不断拓展,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抗VEGF药物治疗ROP仍属于超适应证用药,并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给药剂量、随
近年来由结核分枝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抬头"趋势,而与此相关的感染性眼底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漏诊和误诊愈发常见。如何准确诊断感染性眼底病,避免漏诊和误诊,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开展与全身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感染性眼底病研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与眼科同仁一起,共同努力提高感染性眼底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
目的探讨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玻璃体切除术后20%甘露醇降眼压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玻璃体出血患者,将术后高眼压的68例(72只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6只眼),女性44例(46只眼);年龄(45.6±19.3)岁。根据术中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分为硅油组23只眼、全氟丙烷(C3F8)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