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改,怎么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是配角;学生是实施者、创新者,是主角。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以目标主题式教学为方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中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主题 教学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课堂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等,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革新教学理念、加大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先决条件,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以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性为主。
1.目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所存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主要从中学教师中抽调,或者来自未能赶上课程改革步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熏染的大学毕业生,这就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实践性和非职业化,其整体素质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许多教师往往是“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在课堂教学上,书本理论教学多,社会实践少;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教学手段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老师讲的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少;传授知识的多,传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少。
再者,目前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偏多,而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流程非常生疏,有不少的中青年教师“一切向钱看”、“以个人为中心”,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偏移,在社会责任心、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大师资培训。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与学互动,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此,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国内外进修、学术会议交流;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参加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班和学科培训班;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点希望能引起职业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对广大教师培训的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只能如“纸上谈兵”,学校的教学效益也只能成为泡影。
二、探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综观教育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意义之深远,作用之大,是其它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和探析。笔者以为:凡事均有方向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不可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和方向。
1.确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主题。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尺度。一个科学合理有绩效的教学目标应由师生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协商来制定,同时每一节课都要设定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主题能明确反馈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很多老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拿起课本就进课堂,按章按节照本宣科,不管学生爱不爱听,有无兴趣,只顾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整个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倒下一大片睡觉的学生。这跟教师上课前未确立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关系的。职业学校一定要花些时间把好这一关,从备课模式改革起,责成所有教师课前认认真真确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主题。
2.课前课后有的放矢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本位做法,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从这一理念出发,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尊重学生经验和生活情趣的课程,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社会实践不仅为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真正地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工厂,去亲自体验生活、体验劳动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获取新知识。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并且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文化课而言,重在搞社会调查、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对专业课而言,重在下厂实践。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严重脱离实际,学生的实践经验甚少,即使有些班级组织实习,也只停留在学校里,与工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重在以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多联系几个合作厂家,或者鼓励教师投资多办几个校办厂为学生实践或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基地。我们的老师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有的放矢,紧密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与现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创新。课前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搞调查、参与实践、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课堂,这样一来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后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宽视野,为下一节课发现新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3.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课堂”为学生的“天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新颖,有着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实现“诱”和“思”的转换,即以教师引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能够很好地理论结合实际,不但向学生传播课本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研究式教学、角色表演教学、思维游戏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特别的教学细节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维游戏等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针对各门课程的性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口述清楚的知识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如图片、图形、动画、漫画、表格等呈现,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其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其课堂模式应有很大的差异,各任课老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色在保持教学宗旨、教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及早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主题 教学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课堂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等,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革新教学理念、加大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先决条件,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以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性为主。
1.目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所存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主要从中学教师中抽调,或者来自未能赶上课程改革步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熏染的大学毕业生,这就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实践性和非职业化,其整体素质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许多教师往往是“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在课堂教学上,书本理论教学多,社会实践少;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教学手段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老师讲的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少;传授知识的多,传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少。
再者,目前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偏多,而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流程非常生疏,有不少的中青年教师“一切向钱看”、“以个人为中心”,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偏移,在社会责任心、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大师资培训。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与学互动,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此,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国内外进修、学术会议交流;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参加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班和学科培训班;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点希望能引起职业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对广大教师培训的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只能如“纸上谈兵”,学校的教学效益也只能成为泡影。
二、探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综观教育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意义之深远,作用之大,是其它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和探析。笔者以为:凡事均有方向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不可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和方向。
1.确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主题。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尺度。一个科学合理有绩效的教学目标应由师生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协商来制定,同时每一节课都要设定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主题能明确反馈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很多老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拿起课本就进课堂,按章按节照本宣科,不管学生爱不爱听,有无兴趣,只顾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整个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倒下一大片睡觉的学生。这跟教师上课前未确立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关系的。职业学校一定要花些时间把好这一关,从备课模式改革起,责成所有教师课前认认真真确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主题。
2.课前课后有的放矢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本位做法,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从这一理念出发,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尊重学生经验和生活情趣的课程,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社会实践不仅为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真正地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工厂,去亲自体验生活、体验劳动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获取新知识。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并且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文化课而言,重在搞社会调查、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对专业课而言,重在下厂实践。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严重脱离实际,学生的实践经验甚少,即使有些班级组织实习,也只停留在学校里,与工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重在以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多联系几个合作厂家,或者鼓励教师投资多办几个校办厂为学生实践或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基地。我们的老师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有的放矢,紧密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与现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创新。课前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搞调查、参与实践、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课堂,这样一来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后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宽视野,为下一节课发现新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3.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课堂”为学生的“天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新颖,有着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实现“诱”和“思”的转换,即以教师引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能够很好地理论结合实际,不但向学生传播课本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研究式教学、角色表演教学、思维游戏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特别的教学细节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维游戏等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针对各门课程的性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口述清楚的知识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如图片、图形、动画、漫画、表格等呈现,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其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其课堂模式应有很大的差异,各任课老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色在保持教学宗旨、教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及早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