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在改善脓毒症处理中的作用及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2日至2017年5月5日所有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使用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本研究设置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监控,并分类为及时性、规范性和结果性指标。通过系统监测判断临床治疗是否达到这些质控指标,并对未达标的项目定义为可疑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可疑项数目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2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805例,女性415例,年龄(59±17)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为(19±8)分。可疑项总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当可疑项总数>6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61.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8.0%。可疑项总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当可疑项总数>7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60.0%,特异度74.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88.0%,特异度81.0%。

结论

单中心的数据显示,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可评估临床医生按照规定处理脓毒症患者的达标情况,未达标项数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的连续单纯RRD患者76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42只眼,女性35例36只眼。平均年龄(33.90±15.60)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三面镜、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
脉络膜色素痣是眼底常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性肿瘤,患病率为0.15%~10.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白色人种患病率高,有色人种患病率低。其继发的视网膜下积液或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视网膜病变可能损害视力。脉络膜色素痣存在恶变为黑色素瘤的风险,恶变危险因素包括脉络膜色素痣厚度、视网膜下积液、视觉症状、橘红脂样色素改变、瘤体边缘接近视盘、超声检查显示瘤体内呈挖空表现和周边晕消失等。临床上早期识别可能损害视力
目的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确诊为PDR并行PPV治疗的201例20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6例86只眼,女性115例115只眼。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7.94±9.65)岁;其中,≥ 50岁159例,<50岁42例。糖化血红蛋白<7.0% 36例,≥7.0% 165例。右眼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预防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临床确诊为NMOSD且病程超过1年的2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10~51岁,平均发病年龄(26.2±12.3)岁。病程2.3~25.8年,平均病程(9.2±5.9)年。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眼科检查、血清学检验及神经系统查体,记录其NMOSD的年复发
开放性眼外伤(OGI)因损伤机制、部位不同等导致病情复杂、变化多样,以致OGI后不同时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结局完全不同。OGI PPV时机一般分为早期(≤3 d)、延迟(4~14 d)、晚期(>14 d)。国内外对于OGI后PPV的手术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眼内异物或高感染风险者通常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但由于OGI导致的角膜水肿、玻璃体积血等为早期诊断及手术增加困难。伴有明显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血尿酸水平分布。方法用尿酸酶法测定2015至2016北京某高校14 214名入学新生、3 072名毕业生和6 804名本校职工血尿酸值。高尿酸血症判断标准为男性尿酸>420 μmol/L,女性尿酸>357 μmol/L,按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从2016年男性新生中通过问卷随机抽取了男性及女性分别为1 782、1 175名调查了痛风的患病率。结果该校新生中男性和
目的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不同表现与骨破坏指标(Dickkopf-1、RANKL)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肌肉骨骼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监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1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节超声检查(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膝关节)。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以下3组,A组为无聚集体组,B组为聚集体及"双轨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