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减负了吗?r——基于某直辖市A区259个社区的调研

来源 :公共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减负年”的提出是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实现基层减负,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各项减负政策都在理论上预期了减负的疗效,但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基层实际调研中发现,社区台账和数据呈报繁复、会议和考评占用的时间多、社区权小责重、上级交派的事务和临时事务较多、社区多元共治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社区减负遇到的问题是社会治理在社区层面的缩影,社区减负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协同政府职能改革,提升社会各主体参与社区工作的实质性,基层减负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18年我国进一步修订了《公司法》,股份回购的条件也在被逐步放宽,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开始涌入回购的时代潮流.文章选取雅戈尔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财务灵活性假说等理论来分析雅戈尔回购的动因,并且从股价、资本结构以及财务指标角度分析回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同时也希望能对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人文主义在产生背景、倡导主张等方面与五四新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国推介新人文主义难度很大.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和梁实秋,在推介新人文主义时因采取不同的策略,推介结果也有很大不同.学衡派基于“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目的采取了直接推介的方式,加剧了学衡派与新文化知识分子们的对立,导致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形象被“妖魔化”.梁实秋吸取了学衡派推介失败的教训,巧妙地采取了间接推介的策略,虽然未能使新人文主义在中国引起广泛影响,但取得了比学衡派更好的推介效果.
菲律宾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基建领域获得了中国大量的援助,同时现任政府“大建特建”的经济政策以及其靠近中国天然的优越地理位置,使菲律宾获得了大量中国工程企业的青睐.与此同时,菲律宾工程承包领域中的税务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中国企业面前,针对所遇到的这些主要税务问题,文章力图从实务操作角度帮助中国工程企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使菲律宾工程承包领域的中国企业实现更大的收益和长远的发展.
2020年6月12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讲坛第六讲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讲坛主题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为应对近年来的环保督察,各地普遍采取了运动式治理模式.其中许多地方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了常见的集中动员整治,也有一些地方采用了极端而粗暴的一刀切关停方式.为什么在中央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地方的一刀切行为仍屡禁不止?地方政府如何在一刀切关停还是集中整治间进行选择?本文以某县的环保政策执行为案例,提出“地方政府资源—任务情境难度”的分析框架来理解地方政府在环保督察背景下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在上级督察压力下,地方政府会依据自身资源与具体环境任务治理难度的匹配程度,选择采取一刀切关停还是集中整治方式.本文的研究发现有
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是解决发展中不充分、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不包括在内)省级面板数据,从社会性、经济性两类公共服务差距探讨区域间收入不平等的形成.结果表明:(1)区域间社会性、经济性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扩大均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且具有长期效应,缩小社会性公共服务差距、经济性公共服务差距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的影响分别为2.794个单位和1.539个单位.(2)在不同区域格局中,社会性公共服务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农村地区间、非民族地区与
近年来,设计思维席卷了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地,学术界和政府纷纷建立设计实验室,聚焦使用设计思维解决公共问题.例如,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伊拉斯姆斯治理设计工作室(Erasmus Governance Design Studio at the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墨尔本大学的政策实验室(the Policy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和欧盟委员会的欧盟政策实验室(the EU Policy Lab at the E
期刊
公共服务满意度是绩效评估的重要工具.然而,研究发现其并不是一个绝对和稳定的数值,容易受到测量方法包括问题措辞和位置等的影响,即心理学上的启动效应或情景效应.研究将调查实验嵌入一项高速公路服务满意度横向项目,通过将高速公路服务“总体满意度”与“特定满意度”问题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配,发现将“总体满意度”放在“特定满意度”之前的组(n=619),比将其放在“特定满意度”之后的组(n=601),有更高的总体满意度均值,证实了问题顺序效应在中国情境下的存在.基于回归分析发现,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的识别,对问题顺序
压力型体制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运行现状的生动描述,然而既有文献并未清楚阐明压力型体制的作用机理,即上级压力如何通过激励和问责转化为动力,进而促使地方政府上行下效.本文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机制为研究场域,以压力型体制与绩效差距理论为切入点,采用16个区2019年的月度面板数据,探究压力型体制下政府绩效差距对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向和负向历史绩效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正向和负向社会绩效差距均与绩效水平显著正相关,而负向社会绩效差距的影响更加长效.与此同时,公众压力在正向社会绩效差距与绩效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减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