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每个学生也都这样希望。
“纵观全局、确定主攻方向、明确目的、争取主动”,“抓早、抓细、抓扎实,是我复习的原则。比如说: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是教学难点,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我就把它们作为主攻项目,有意识地在总复习中加强这些项目的训练。"抓早"就是把复习尽量安排早,只有抓得早,才可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才能保证"抓细""抓扎实",否则只能是空谈。所谓细与扎实,就是在复习中能尽量做到单项过关,模块过关,一步一个脚印。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时间合理分配、科学安排
教材有难易、深浅、主次之分,学生对其掌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复习时间分配上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现在我以2010届复习为例,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首先,我争取在2009年暑假补习期间结束新课,9月份一开学就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然后我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留有余地,大体上分为三大轮进行复习。高三上学期为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按教材模块分册,依纲循本复习,而且根据高考各模块知识分布和教材难易程度,对课时分配有所侧重。从下学期2月末——4月份底为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基础上,主要任务是做好专题复习,即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前一阶段复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发现学生复习的盲点、弱点,进行专题形式的复习巩固。2010年5月初至6月初,为第三轮复习,主要结合高考命题的题型和范围进行综合训练和考前练兵,以模拟考试为主,即仿真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充实提高,要提高学生答题步骤规范性,时间分配的科学性、分析答题的准确性,以适应高考要求。
二、复习内容以纲为导,注意三基
认真细致学习教学大纲和调整意见,力求领会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与需达到的层次水平,严格依纲扣本,扎实抓好"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握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去盲求"深、难、偏"。复习时我采用了"学(自学)、导(导学)、练(练习)、结(归纳小结)"四环节,围绕教学大纲,适应高考的新模式,新题型。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复习。总复习分为三大轮,主要是以《考试说明》为主,认真梳理《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及《世纪金榜》、《步步高》上的习题,联系当年的时事,扣紧新题型,大量实践,指导学生多看些解题方法的文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材料,适当扩大词汇量,精泛并举,知难而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掌握单词的正确拼写、习惯用语的运用、同义词组的多辨多练、动词的形式变化、语法的归纳总结、重点段落的背诵,尤其是动词各种时态、非谓语动词和各种从句的用法等作重点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师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埃德尔加力•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自学时,要求建立错误档案,把平时做错的问题抄下并来分析错误原因。要善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同时,注意寓听力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专项听力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关系。这不仅是高考应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日常生活应用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此外,我在导学时,要求学生写自学归纳笔记,找出本模块、本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并理清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同时,要求学生自做《世纪金榜》《步步高》上的相关题目,做完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要知道其所以然,要懂得为什么。在看完题目后,懂得句子意思时,先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联想相关的知识点与语法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对照书上的解答,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解题目,技能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三、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复习策略,防止遗忘
在英语学习中要想不遗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高三年的学生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短,遗忘是在所难免的。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候就不再遗忘了。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复习策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
保持是相对的,遗忘是绝对的。根据遗忘规律,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持,首先要及时复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这类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要赶在大规模遗忘之前复习、巩固。加固堤坝比垮了再修的代价要小得多。实验证明:学习后的9小时以内复习10分钟比5天后复习1小时的效果要好。
2、循环复习
学习以后的及时复习不能一劳永逸,第二天,第三天都会产生遗忘。要防止遗忘就要长期循环复习。在时间间隔上,要用先短后长的形式,当天内容当天复习,然后分隔一、两天复习,继而间隔一周复习,再分隔一个月复习,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3、多种感观协调复习
运用多种感观协调复习做到眼看、耳听、口讲、手写,比单靠视觉或听觉效果好。这样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和回忆线索,从而提高回忆的效率等。
四、复习练习的合理配套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配套在于使知识更为系统。教与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讲解外,还应尽量多花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而且还应注意知识的系统归纳,由浅入深。这时通过适时适量的练习、测查是检验复习效率的良好手段,它不但可以及时发现教与学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浓厚的复习兴趣,增强他们复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此,我经过反复挑选,第一轮复习选用《世纪金榜》作为复习资料,第二轮复习选用《步步高》,而第三轮则是通过搜集我省2010年各地市的模拟试卷同时结合《英语周报》的12套高考模拟试卷。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1、熟悉各类题型和命题形式;2、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3、答案的唯一性和可能出现的多种解答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第三轮复习的练习要求在课前分发、当堂练习,第二节讲评,努力做到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纵观全局、确定主攻方向、明确目的、争取主动”,“抓早、抓细、抓扎实,是我复习的原则。比如说: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是教学难点,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我就把它们作为主攻项目,有意识地在总复习中加强这些项目的训练。"抓早"就是把复习尽量安排早,只有抓得早,才可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才能保证"抓细""抓扎实",否则只能是空谈。所谓细与扎实,就是在复习中能尽量做到单项过关,模块过关,一步一个脚印。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时间合理分配、科学安排
教材有难易、深浅、主次之分,学生对其掌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复习时间分配上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现在我以2010届复习为例,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首先,我争取在2009年暑假补习期间结束新课,9月份一开学就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然后我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留有余地,大体上分为三大轮进行复习。高三上学期为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按教材模块分册,依纲循本复习,而且根据高考各模块知识分布和教材难易程度,对课时分配有所侧重。从下学期2月末——4月份底为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基础上,主要任务是做好专题复习,即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前一阶段复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发现学生复习的盲点、弱点,进行专题形式的复习巩固。2010年5月初至6月初,为第三轮复习,主要结合高考命题的题型和范围进行综合训练和考前练兵,以模拟考试为主,即仿真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充实提高,要提高学生答题步骤规范性,时间分配的科学性、分析答题的准确性,以适应高考要求。
二、复习内容以纲为导,注意三基
认真细致学习教学大纲和调整意见,力求领会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与需达到的层次水平,严格依纲扣本,扎实抓好"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握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去盲求"深、难、偏"。复习时我采用了"学(自学)、导(导学)、练(练习)、结(归纳小结)"四环节,围绕教学大纲,适应高考的新模式,新题型。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复习。总复习分为三大轮,主要是以《考试说明》为主,认真梳理《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及《世纪金榜》、《步步高》上的习题,联系当年的时事,扣紧新题型,大量实践,指导学生多看些解题方法的文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材料,适当扩大词汇量,精泛并举,知难而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掌握单词的正确拼写、习惯用语的运用、同义词组的多辨多练、动词的形式变化、语法的归纳总结、重点段落的背诵,尤其是动词各种时态、非谓语动词和各种从句的用法等作重点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师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埃德尔加力•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自学时,要求建立错误档案,把平时做错的问题抄下并来分析错误原因。要善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同时,注意寓听力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专项听力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关系。这不仅是高考应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日常生活应用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此外,我在导学时,要求学生写自学归纳笔记,找出本模块、本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并理清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同时,要求学生自做《世纪金榜》《步步高》上的相关题目,做完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要知道其所以然,要懂得为什么。在看完题目后,懂得句子意思时,先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联想相关的知识点与语法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对照书上的解答,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解题目,技能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三、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复习策略,防止遗忘
在英语学习中要想不遗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高三年的学生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短,遗忘是在所难免的。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候就不再遗忘了。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复习策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
保持是相对的,遗忘是绝对的。根据遗忘规律,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持,首先要及时复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这类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要赶在大规模遗忘之前复习、巩固。加固堤坝比垮了再修的代价要小得多。实验证明:学习后的9小时以内复习10分钟比5天后复习1小时的效果要好。
2、循环复习
学习以后的及时复习不能一劳永逸,第二天,第三天都会产生遗忘。要防止遗忘就要长期循环复习。在时间间隔上,要用先短后长的形式,当天内容当天复习,然后分隔一、两天复习,继而间隔一周复习,再分隔一个月复习,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3、多种感观协调复习
运用多种感观协调复习做到眼看、耳听、口讲、手写,比单靠视觉或听觉效果好。这样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和回忆线索,从而提高回忆的效率等。
四、复习练习的合理配套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配套在于使知识更为系统。教与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讲解外,还应尽量多花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而且还应注意知识的系统归纳,由浅入深。这时通过适时适量的练习、测查是检验复习效率的良好手段,它不但可以及时发现教与学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浓厚的复习兴趣,增强他们复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此,我经过反复挑选,第一轮复习选用《世纪金榜》作为复习资料,第二轮复习选用《步步高》,而第三轮则是通过搜集我省2010年各地市的模拟试卷同时结合《英语周报》的12套高考模拟试卷。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1、熟悉各类题型和命题形式;2、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3、答案的唯一性和可能出现的多种解答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第三轮复习的练习要求在课前分发、当堂练习,第二节讲评,努力做到当堂练习,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