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珊瑚苷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桃叶珊瑚苷调控miR-217/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子轴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成anti-miR-NC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anti-miR-217组(转染miR-217 inhibitor)、miR-NC组(转染mimics control)、miR-217组(转染miR-217 mimics)、si-NC组(转染siRNA control)、si-DNMT1组(转染DNMT1 siRNA)、对照组(常规培养)、低剂量实验组(15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中剂量实验组(3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高剂量实验组(6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anti-miR-NC+高剂量实验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6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anti-miR-217+高剂量实验组(转染miR-217 inhibitor,6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anti-miR-217+si-NC+高剂量实验组(共转染miR-217 inhibitor、siRNA control,6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anti-miR-217+si-DNMT1+高剂量实验组(共转染miR-217 in-hibitor、DNMT1 siRNA,60μmol·L-1桃叶珊瑚苷处理).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217表达.以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217和DNMT1的靶向关系.结果 对照组、高剂量实验组、anti-miR-NC+高剂量实验组、anti-miR-217+高剂量实验组、anti-miR-217+si-NC+高剂量实验组、anti-miR-217+si-DNMT1+高剂量实验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OD值)分别为0.75±0.07,0.32±0.06,0.33±0.04,0.48±0.05,0.47±0.06,0.40±0.0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5±0.98)%,(18.92±1.20)%,(17.86±1.85)%,(12.56±1.32)%,(12.09±1.47)%,(16.28±1.58)%,PC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9±0.09,0.27±0.03,0.28±0.05,0.44±0.06,0.45±0.05,0.30±0.04,Bax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9±0.04,0.92±0.09,0.87±0.10,0.69±0.07,0.65±0.08,0.78±0.07,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5±0.06,0.29±0.02,0.30±0.03,0.42±0.05,0.41±0.04,0.35±0.05,上述指标,高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miR-217+高剂量实验组与anti-miR-NC+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miR-217+si-DNMT1+高剂量实验组与anti-miR-217+si-NC+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桃叶珊瑚苷调控miR-217/DNMT1分子轴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Sirtuin 3(SIRT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研究SIRT3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18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80例乳腺癌组织及60例乳腺增生组织中SIRT3蛋白的表达.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筛选出SIRT3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系,并选择MCF-7乳腺癌细胞做后期细胞实验细胞系.转染空质粒作为对照
目的 研究血塞通(主要成分三七皂苷,PNS)治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 血塞通软胶囊三七总皂苷含量标定质量浓度为100 mg·mL-1的溶液,将50只SPF级雌性巴比西(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在第0、7、14天,对空白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第15天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进行雾化激发,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使用OVA溶液雾化激发造模.分别在激发前1 h对低、中、高剂量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对结直肠癌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耐药的作用.方法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HOTAIR、miR-93-5 p靶向关系.将LoVo/L-OHP细胞分为对照组、si-NC组、si-HOTAIR组、anti-NC组、anti-miR-93-5 p组、miR-NC、miR-93-5 p组、si-HOTAIR+anti-NC组、si-HOTAIR+anti-miR-93-5 p组.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H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度洛西汀和劳拉西泮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以罗通定为内标,色谱柱:Zorbax EclipseXDB-C18(2.1 mm×100.0 mm,3.5μm),流动相:10 mmol·L-1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甲醇=62:38,流速:0.2 mL·min-1,进样量:5.0μL.电喷雾离子源,多离子反应监测,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度洛西汀(m/z 298.2→m/z 154.1)、劳拉西泮(m/z
为了传统纹样在现代审美方式下的传承创新,本文从传统纹样特征及基因提取的角度出发,在形状文法推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精简推演步骤的设计方法,可提高纹样创新效率,适应市场对快速设计的需求.本文以唐代陵阳公样研究为例,首先明确纹样的典型特征,结合型谱图进行分析,在保留纹样基因的前提下提取设计因子;其次,在形状文法对因子推演转化的过程中,依据纹样衍生效果创新加入不同形式的阵列命令,缩短推演周期,以科学、快速的纹样衍生方法得到一组既保留传统又融入现代审美的设计方案群.最后,通过目标群体的需求分析,将衍生图案应用在合适的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NaOH/甲酰胺溶剂体系溶解可溶性淀粉的最佳参数,引入尿素,取代部分甲酰胺,组建NaOH/甲酰胺/尿素溶剂体系,对可溶性淀粉进行溶解,研究溶剂体系对再生淀粉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溶解度、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果表明NaOH/甲酰胺/尿素溶剂体系对可溶性淀粉的溶解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体系制备的再生淀粉溶解度最高,为60%.溶剂体系与淀粉形成新的氢键是提高溶解度的根本原因,甲酰胺和尿素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淀粉的溶解,从而使再生淀粉的溶解度比单一溶剂体
目的 研究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004)在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方法 Wistar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肝素抗凝,4℃下以3.5×103 r·min-1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浆.以替硝唑为内标,用平衡透析法处理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透析袋内外溶液中DH-004的浓度,计算蛋白结合率.结果 DH-004于大鼠血浆中在1.05,2.10,5.26μg·m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96±0.89)%,(90.79±0.85)%和(91.39±1.00)%.结论 DH-004与大鼠血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构建了信息化开放实验平台;提出了加强有效监管、提升实验技术人员服务意识、推广实验平台文化建设等多渠道加大开放共享的措施;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实验平台获取创新成果、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利用信息化开放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从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减轻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损伤的作用以及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siroli-mus,mTOR)调控的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姜黄素(500 mg·kg-1·d-1)处理组(Cur)、心肌梗死组(MI)和姜黄素(500 mg·kg-1·d-1)干预心肌梗死组(MI+Cur).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用
目的 探讨帕比司他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骨髓腔注射大鼠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按照体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1组:模型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实验-2组:空白对照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均1次/天,连续干预7 d.用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检测大鼠干预前后机械缩足阈值(PWT),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