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近代的超克》的三个关键词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的超克》是竹内好带着深情,仿佛灵魂的真挚热烈的自我剖白,也是他以近代中国、鲁迅为桥梁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反思。
  不同于经常所见到的文学理论著作,竹内好的这部论著有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这种主观色彩并非感性的自言自语,而是充分尊重自我内心的主观感受,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现成规范或者条例。近代的超克中,“近代”就是指西方的近代化的过程(我们称现代化),“超克”是超越、克服的意思,而“近代的超克”就是所谓对于世界的近代化(现代化)过程的超越与克服。以下以阅读中的三个关键词连缀出本书的一点阅读感受。
  1、鲁迅。学者孙歌对竹内好有过长久而深入的研究,她说:“竹内好在性格上其实和郁达夫更接近……竹内好的性格很率性,本真,有的时候甚至有点任性。他从年轻时候一直到最后都喜欢喝酒,喜欢玩,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他有很强的正义感,比如他不能够允许他周围的任何人恃强凌弱,他认为男性要充分地保护女性,他有比较旧式的道德观。类似这样的一些个性,其实是让他在精神上比较接近郁达夫的。为什么郁达夫没有满足他,最后转向了鲁迅?因为作为思想家,郁达夫的分量,能够承担的那种力量不够。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所承担的矛盾、苦恼、悖论、困境和没有办法化解的绝望,这些东西刚好和那个时代的中国,和那个时代的日本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相通的。郁达夫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则太透明,那些透明的思想,在那个时代里很难接触到那个时代的灵魂,因为那个时代的灵魂恰恰是最不透明的。鲁迅的最不透明的地方,吸引了青年时期处于苦恼挣扎之中的竹内好。”竹内好把写就的《鲁迅》看做是自己遗书,在生命朝不保夕的环境中尽力写下了自己最想留在世上的作品,并称自己通过写作鲁迅获得了生的自觉。在《鲁迅》里,竹内好使用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抵抗”和“挣扎”这种充满主体力量的词语。他把“抵抗”定义为“挣扎”,他说,只有从旧的东西里面挣扎着才能产生出来否定旧东西的那个力量,才是真正的自主的力量。竹内好把鲁迅看作是一个并非先驱的启蒙者。在竹内的表述中,启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多数知识分子认可的西方的价值体系对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启蒙,一种是鲁迅通过生命体验所获得的同样针对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启蒙,只不过这种启蒙也不得不借助于对西方启蒙价值观念的批判阐释,并且对这一启蒙的观念也保持的流动持久的批判,这也是对于生命体验的不断革新,观念、价值的持久生命力均来自于此,没有永恒好用、持久不变的。在竹内看来,惟后一种启蒙在现代中国才具有合法性。这里强调了主体性对于认知、建构的关键作用,这几乎可以类比于竹内好思考的国家的独立的命题。竹内好在《国家的独立和理想》中将“国家独立”的常识性认识打破,认为国家独立的概念并非像人们平常意义上认识到的主权独立这么简单。“什么样的独立才是真正的对立”?形式上的独立并不是真正的独立,真正的独立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被用来实现这个国家的自己的理想。就好比一个独立的人之独立在于不断在自我内部否定前进,并且不断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类比国家,亦是如此。没有文化上的独立,就无法定位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他认为看似不独立的中国,实际上却有着独立的品格,而看上去独立的日本,在自身内部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这种反学院派的论调极具启发性,也如同一个炸弹扔到了学术中心,占尽了爆炸性,猛烈的轰击着稳坐正位的权威观念。而他与鲁迅最大的相通处也在于此:(孙歌语)那就是打碎被知识和权力不断强化的“常识”,并在打碎这些常识之后,告诉善良的人们,如果你认同了这些约定俗成的前提,那么在你自认为是为正义而战的时候,或许很可能却正在与邪恶同谋。竹内好这种“打破”的习惯性思维和日本学院派的观念相左,因为绝大多数学者都满足于把遇到的问题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归类分析,无法使眼前的问题与知识积累在当下联系起来并产生新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如果研究者没有主体意识,那么研究成果只能是一些无法触动个体生命感觉的文字。
  2、文学。文学是竹内好用来认知鲁迅的一个途径,而他对于文学的理解又是自己对于世界结构的理解。在《鲁迅》里有这样的话:“我在本质上不认为鲁迅的文学是功利主义的。我不认为它的文学是为人生的、为民族的、抑或是爱国的文学。鲁迅是诚实的生活者,热烈的民族主义者,亦是爱国者。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一切作为他文学的支撑点,毋宁说,他的文学是在穿透这一切的层面上成立的。鲁迅文学的根源,是可以成为‘无’的某种东西。由于获得了那种根本上的自觉,鲁迅成为了文学家。如果没有这一个本源的自觉,民族主义者鲁迅、爱国主义者鲁迅,也不过是于此而已。”这里用作认识鲁迅的文学观念会有些不同于常识性认识的细节进而跟大多数的文学观念区分开来。这里的文学还浸染着鲁迅,或者说竹内好的个人生命体验所得的精髓。这种体验的最紧要之处在于一切生活和文学作品只有经历过主体激烈的搏斗,转化为生的苦恼和喜悦,才得以成为其自己。强调文学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需要注重现实民众生活的流动性和生活实感。在灵魂与现实的激烈撞击中产生出来自自我深处的价值更新,以批判的力量活跃对于世界的认识。世界并非实体性的存在,而是在众多活生生的民众、各异的民族的参与和互动下得以产生的类实体存在。由此竹内好才有了文化政治立场,而非现实政治价值观念。竹内好的文化立场在于,他认为文化正是在“无用”的意义上才能获得自我确立的价值。此意正和鲁迅文学的“无”的意义。至于“无”,我想,是指鲁迅本身的不可言说性,竹内好自己也说自己并不打算用语词来塑造鲁迅。不可言说是因为鲁迅的生活、思想、遭遇都是流动不拘的状态,从内到外的时刻肯定也时刻否定,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建立自己存在的当下性,也是自我持续生存下去的基础;不可言说是因为鲁迅对于所有的稳定存在、所有自认完美的事物的不断怀疑,甚至是对于自己怀疑的怀疑,持续的怀疑使所有的给人安全感的稳定存在都带有了虚妄、无奈的阴影,因而变成了无尽下去的虚无。而写作者倒是很容易迷失在语词的海洋里,时刻也被语词驱使着、阻碍着,同时也为观念所阻。在竹内好那里文学作为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更多的增添了活力。这个根源在“无”的文学的观念被看做是另一种现代性格,实在的与当下结合,互动,反抗。对于“无”的百般书写,正是对于“有”的另一种诠释,好比反现代性亦属于现代性的价值观念范畴一样。
  3、历史。在《何谓近代》中竹内好这样定义历史:“历史并非空虚的时间形式。如果没有无数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殊死搏斗的瞬间,不仅会失掉自我,而且也将失掉历史。”即历史是建立在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的搏斗中的。这样的解释令历史看上去主观而不确定。竹内好这种对于历史客观性的非直观态度迥异于较普遍存在的变得生硬教条的学院化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念。“对我来说,那种所有一切都可以抽取出来的理性主义信念是令人恐惧的。或者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信念,毋宁说是使这种信念得以成立的理性主义背后的那个非理性主义之意志的压力是可怕的。”竹内好的历史界定充满了紧张感,从观念上进入历史不是真正进入历史,历史中有鲜活的事件和个体,以及喜怒哀乐的情感。历史不是被高高置于台上的研究对象,而是时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被我们深切感受的动态存在,是内在于我们的一部分,而非他者。如果我们没有深入的感受它,我们也就失去了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
  《近代的超克》是竹内好带着深情,仿佛灵魂的真挚热烈的自我剖白,也是他以近代中国、鲁迅为桥梁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反思。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实现个人的升华,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企业家素质内涵的不同见解  远大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企业家素质应具备的方面:一高,境界高;二强,欲望强、耐力强;三多,多才、多艺、多兴趣;四稳,原则稳固、方向稳当、作风稳健、情绪稳定。企业家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即差不多是完美的人,能承担责任完美的人这十条都是必需的。中国内地
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我党召开了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时一周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大后的工作做了总结,并对十九大后的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十九大还将习近平
目的:对2008年分离自河南新乡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新分离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
【摘 要】养老金替代率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适度的养老保障替代率水平既能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需求,又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周期长期平衡,因此,研究养老保障替代率现实水平并确定其适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农保;替代率;文献综述  2009年9月,国务院明确规定国家新农保制度试点实施框架。在衡量保障水平的指标选取上,由于支付养老金的绝对数额需要与经济发展
当今企业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越发重视,期许通过思政政治工作引导企业员工蓬勃向上,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对高效务实开展电力企业基层思想
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即《意见》),明确规定:2011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免费开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张试纸”,而这个示范的更大意义在于政府向公众提供公益性产品的义不容辞,这或将释放和引领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向完全的公益性转变,也必
中国应汲取教训,加强宏观调控,并且重视经济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商品经济是一种为交换而产生的经济,通过物和物的交换,实现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它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社会劳动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有没有充分发展的产物。  社会的分工和产品所有权的归属是商品经济产生的直接条件。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问题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摘 要】公共服务伦理的实践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的水平。因而借助OECD国家的经验,搭建公共服务的伦理基础设施,有助于确保公务员做出公众所期望的公共服务伦理行为,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伦理;伦理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管理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公共服务有其内在的伦理价值诉求。为使这些诉求得以实现,我们需要为其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即公共服务的伦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