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资源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建立高效的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对于建设生产高效且兼具生态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水利;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充分发挥节水灌溉的措施,正确地把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水利体系服务,竭力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从而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一、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的意义
农村水利灌溉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有利于农业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有的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水利灌溉。因此,做好农村水利灌溉,推行节约用水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表现在:
1、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可以结合有关的收费制度来充分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其次,使得农民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充分建立起深刻的节水意识,有利于建立使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2、在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可以实现有序用水,确保农民能够可持续用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3、农村水利灌溉中实行正常的用水秩序后,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新型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介绍分析
1、喷灌技术
喷灌系统分为三种不同,分别是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固定式的喷灌系统是指系统所有部分都不可以移动或者是除喷头以外其余部分不可以移动;办固定式喷灌系统是指除了挂有喷头的支架可以移动以外其余部分不可以移动;可移动喷灌系统是指系统所有部件都是可以搬移移动的。
喷灌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水泵水管的外部设备或者利用高度差给水加压,并把水运送到需要喷管的地方,通过喷头产生细小的水珠,或散成细小水滴,均匀的喷洒在所要喷洒的地方。水利灌溉喷洒系统主要是由各类管道,喷头以及控制设备组成。
2、渠道防渗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依旧是采用渠道灌溉。以往的渠道大多是土质的,在渠道运输中有大量的渗水,约占总运输水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渠道防渗技术是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中重点发展研究的。其主要内容是,把以往的土质渠道修建成以水泥,三合土或是沥青为主要材质的渠道,同时在原有渠道面上砌砖也是可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灌溉运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由于渗入所损失的水量,以及提高渠道的安全系数,提高抗冲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水利灌溉能力。
3、滴管技术
滴管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应用的环境分成两种:固定式,与半固定式。固定式是指全部设备安装完成后不在移动,此类滴管设备主要适合应用于果树的种植,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的作物种植中;半固定式滴管系统是指整个系统中毛管部件可以拆卸移动。此类主要应用于蔬菜花卉的种植中。
滴管水利灌溉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各类管道以及毛管构成。工作方式为通过毛管将水一滴一滴的滴到植物根部。此种水利灌溉系统能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资源,具有最高的节水同时又增产的效果。同时此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植物的施肥工作中,通过把肥料按一定科学比例融入水中,再由滴管系统滴到根部,使植物更加高效的吸收养料。
三、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农业节水项目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农业方面的重要工程,应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真正实现落实水资源的节约政策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的节水灌溉工程属于初级的技术性节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资源型节水。目前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结束仅仅是通过节水技术的实施,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灌溉利用的目的,但是这些通过节水工程技术节约下来的水有用到灌溉耿大面积的农田中去了。想要真正实现农田的节水灌溉的目的,真正的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对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革新经营方式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建设节水型的农业灌溉模式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2、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灌溉节水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缺水的状况。为了增产增收,人们一方面在打更深的井,另一方面利用节省下来的水去扩大灌溉面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水灌溉。因此,要想实现全面的节水灌溉,就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全面的考虑农业节水问题。由此看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实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政府应该让多个部门多加配合,统筹考虑并解决节水灌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不同地区的、比较灵活的节水灌溉方案。
3、合理规划
灌溉用的水多半是地下水,有的由于地理环境较好,有可能是从地表建立引水系统,将附近河流湖泊的水引来使用,引水系统的灌溉水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完成的。它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出流和开采。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的开采强度下地下水的补给量或者补给量较大的区域,合理使用水资源。
4、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关系到国家民生大计,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命脉,关系国际安全。然而以往的节水灌溉节水工程主要有农民籌资,集体出资,以及国家补助为主。但是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而国家投入资金却较少,往往影响到工程进度。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社会性的工程,关乎全社会的利益,所以国家政府应该足够的重视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政府机关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用来建设工程,并且呼吁全社会关注农业节水。
5、加强科研和技术改造
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改善我国传统灌溉方式,保持大力兴修水库,水利枢纽、集水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科研与技术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地区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设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然依托于新材料、新设备的改进。因此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方面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强、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6、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建设者应该因地制宜的规划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不要盲目引进,搞无目标的推广活动,这样,既达不到预期的灌溉效果,而且还浪费了资金。中低产田的改造已经列入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中低产田要求提高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搞好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工程将是以后全面发展节水灌溉的一个前提。
结束语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10,3.
关键词:农业水利;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充分发挥节水灌溉的措施,正确地把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水利体系服务,竭力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从而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一、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的意义
农村水利灌溉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有利于农业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有的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水利灌溉。因此,做好农村水利灌溉,推行节约用水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表现在:
1、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可以结合有关的收费制度来充分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其次,使得农民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充分建立起深刻的节水意识,有利于建立使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2、在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可以实现有序用水,确保农民能够可持续用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3、农村水利灌溉中实行正常的用水秩序后,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新型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介绍分析
1、喷灌技术
喷灌系统分为三种不同,分别是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固定式的喷灌系统是指系统所有部分都不可以移动或者是除喷头以外其余部分不可以移动;办固定式喷灌系统是指除了挂有喷头的支架可以移动以外其余部分不可以移动;可移动喷灌系统是指系统所有部件都是可以搬移移动的。
喷灌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水泵水管的外部设备或者利用高度差给水加压,并把水运送到需要喷管的地方,通过喷头产生细小的水珠,或散成细小水滴,均匀的喷洒在所要喷洒的地方。水利灌溉喷洒系统主要是由各类管道,喷头以及控制设备组成。
2、渠道防渗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依旧是采用渠道灌溉。以往的渠道大多是土质的,在渠道运输中有大量的渗水,约占总运输水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渠道防渗技术是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中重点发展研究的。其主要内容是,把以往的土质渠道修建成以水泥,三合土或是沥青为主要材质的渠道,同时在原有渠道面上砌砖也是可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灌溉运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由于渗入所损失的水量,以及提高渠道的安全系数,提高抗冲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水利灌溉能力。
3、滴管技术
滴管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应用的环境分成两种:固定式,与半固定式。固定式是指全部设备安装完成后不在移动,此类滴管设备主要适合应用于果树的种植,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的作物种植中;半固定式滴管系统是指整个系统中毛管部件可以拆卸移动。此类主要应用于蔬菜花卉的种植中。
滴管水利灌溉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各类管道以及毛管构成。工作方式为通过毛管将水一滴一滴的滴到植物根部。此种水利灌溉系统能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资源,具有最高的节水同时又增产的效果。同时此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植物的施肥工作中,通过把肥料按一定科学比例融入水中,再由滴管系统滴到根部,使植物更加高效的吸收养料。
三、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农业节水项目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农业方面的重要工程,应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真正实现落实水资源的节约政策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的节水灌溉工程属于初级的技术性节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资源型节水。目前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结束仅仅是通过节水技术的实施,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灌溉利用的目的,但是这些通过节水工程技术节约下来的水有用到灌溉耿大面积的农田中去了。想要真正实现农田的节水灌溉的目的,真正的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对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革新经营方式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建设节水型的农业灌溉模式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2、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灌溉节水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缺水的状况。为了增产增收,人们一方面在打更深的井,另一方面利用节省下来的水去扩大灌溉面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水灌溉。因此,要想实现全面的节水灌溉,就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全面的考虑农业节水问题。由此看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实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政府应该让多个部门多加配合,统筹考虑并解决节水灌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不同地区的、比较灵活的节水灌溉方案。
3、合理规划
灌溉用的水多半是地下水,有的由于地理环境较好,有可能是从地表建立引水系统,将附近河流湖泊的水引来使用,引水系统的灌溉水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完成的。它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出流和开采。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的开采强度下地下水的补给量或者补给量较大的区域,合理使用水资源。
4、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关系到国家民生大计,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命脉,关系国际安全。然而以往的节水灌溉节水工程主要有农民籌资,集体出资,以及国家补助为主。但是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而国家投入资金却较少,往往影响到工程进度。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社会性的工程,关乎全社会的利益,所以国家政府应该足够的重视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政府机关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用来建设工程,并且呼吁全社会关注农业节水。
5、加强科研和技术改造
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改善我国传统灌溉方式,保持大力兴修水库,水利枢纽、集水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科研与技术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地区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设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然依托于新材料、新设备的改进。因此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方面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强、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6、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建设者应该因地制宜的规划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不要盲目引进,搞无目标的推广活动,这样,既达不到预期的灌溉效果,而且还浪费了资金。中低产田的改造已经列入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中低产田要求提高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搞好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工程将是以后全面发展节水灌溉的一个前提。
结束语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