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党政新格局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两会”期间,十多个省份党政主要领导获任新职,这些省份的继任者也随之调整,此次调整是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人事调整,基本确定了地方党政新格局,这些党政官员将成为未来五年地方发展的重要主导者。
  本省提拔较多,保持工作连续性
  全国两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人事调整中,多地党政“一把手”调任中央任职,调整之后,这些省份继任者的产生方式,引人关注。
  本刊统计,九省区主要负责人调任新职: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担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安徽省省长李斌出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上述省区主要领导调整后,从继任方式来看,这些省区大多由省长接任省委书记,而省长候选人多由中央以“副书记”职务空降地方,兼以省内升迁“副书记”,作为省长候选人。
  由本省省长接任省委书记一职共涉及4 人,分别是:黑龙江省长王宪魁接替吉炳轩,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湖南省长徐守盛接替周强,成为新任湖南省委书记;河南省长郭庚茂接替卢展工,任河南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升任省委书记,以上4 人均为本省省长顺位继任书记。
  本次调整,有2 人由省内升迁为副书记:南宁市委书记陈武升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宁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慧升任区委副书记、代主席,均属省内升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省内升迁是本轮调整中很明显的一个特征。“过去我们在省委书记的配置上,很少从本地起用,大部分都是从外部调任。”汪玉凯说,很多省长就是本地人,这次多位省长接任省委书记,对于保持本省工作的连续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对地方发展是有好处的。
  中央空降密集,兼以异地交流
  中央“空降”地方任副书记的共6 人,分别是: 河南省委副书记谢伏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山东省委副书记郭树清(证监会原主席)、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陆昊(共青团中央原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中央政法委原秘书长)、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安徽省委副书记王学军(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党组书)。
  汪玉凯分析,因中央工作的视野比较开阔,站得比较高,空降的官员一般宏观决策能力相对较强。下到地方后,深入了解地方,这样的人才将更加具有优势。同时,这些官员给地方带来的资源,很可能将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形成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
  比如,目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期。郭树清主政山东, 其执政思路和自身特色仍能与地方发展一脉相承。
  郭树清当年在出任证监会主席的首次公开演讲时,主题就是“城镇化”,论点是“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当时郭树清表示,要让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像城里的劳动力和资本一样进入市场,这是一个基本方向。
  可以预见,借助于郭树清从银行高管到资本市场监管者的丰富经验,山东省近几年来一直在试图突破的各项金融领域的改革,比如:山东省地方融资平台资本化道路、山东国资的兼并重组、打造齐鲁地区的金控企业、改制并实现上市乃至在山东设立金融贸易特区等方面的难题,可以期待在郭树清任内迎刃而解。
  另外,“异地交流”是本轮“中央空降”、“省内升迁”之外的第三种方式。“异地交流”共有3 位:强卫,由青海省人大主任,调任江西省委书记;郝鹏,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调任青海省委副书记;杜家毫,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
  汪玉凯认为,让发达地区的人才到西部锻炼,这种现象前几年比较多,而本次人员调整又凸显了这一特点,更注重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人才的提升。
  高学历显眼,“60” 后肩负重任
  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年轻化、高学历一直是官员选拔的明显趋势。从本轮省级官员调整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硬性规定。
  从省级主要领导学历统计中可以看到,31 个省份党委书记均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28 位有研究生学历,6 人有博士学位,分别为:骆惠宁(经济学博士)、孙政才(农学博士)、夏宝龙(经济学博士)、王珉(工学博士)、袁纯清(管理学博士)、周本顺(法学博士)。
  同时,省级行政首长中有3 位博士: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管理学博士)、云南省省长李纪恒(管理学博士)、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工学博士)。
  从省级领导年龄构成中可以看出,“50”后成为主力,“60”后梯队跟进的特征鲜明。
  对比2012 年7 月地方党委换届后的31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名单,“50 后”从22人增至28 人。而全国“两会”后,七省新任省委书记——河北周本顺、黑龙江王宪魁、江西强卫、河南郭庚茂、湖南徐守盛、宁夏李建华、青海骆惠宁,均为“50 后”。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均为1963 年出生,新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陆昊,出生于1967 年,占据“最年轻”席位。这三位年轻的政治明星将肩负起更多重任。
  由共青团原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调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陆昊,刷新最年轻官员的纪录。曾有统计显示,某直辖市一个正厅局级官员官升至此,平均年龄大概在45 岁左右,而陆昊41 岁就已然是正部级。
  过去几年,黑龙江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三年交通大跃进”和“棚室经济”、“千亿斤产粮工程”做了很多工作的,但实际上是四处开花、混乱不清,引进企业时把能给的优惠条件都给了,但对财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只是收获了很虚的GDP。当地人士担忧地说:“黑龙江土地的黑土层从一米多厚降至20 多厘米,再消耗下去,黑土层就没有了”。   同时,黑龙江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如何做好收入分配,真正惠及民生,将是新上任领导亟需面临的挑战。
  陆昊主攻经济,与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样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一直被视为“懂经济”的官员,黑龙江各界对陆昊的到来寄于厚望,这对陆昊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基层从政经历丰富,多岗位历练多年
  可以看到,中央选拔重要岗位领导,越来越重视基层工作经历。因为各种矛盾集中于基层,更能考验官员的执政能力,提拔来自基层和有多地工作经历的官员,有利于提高执政者的整体能力,并防止地方利益固化。
  31 位省级主要领导中,有2 个及以上省份任职经历的超过一半以上。其中,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有5 省任职经历;有4 省任职经历的有2 人,北京郭金龙、广东胡春华;有3 省任职经历的有9 人:天津孙春兰、内蒙古王君、辽宁省王珉、黑龙江王宪魁、 江西省强卫、湖南省徐守盛、重庆市孙政才、贵州省赵克志、西藏自治区陈全国;有2 省任职经历的有:河北周本顺、河南郭庚茂、宁夏自治区李建华、青海省骆惠宁、新疆自治区张春贤等14 人。
  有专家说,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官员更知基层,有助于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这已成为选拔省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之一。
  除基层经历,有国企高层任职背景的官员,也屡屡被委以主政地方的重任。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之前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曾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均有担任大型国企高管的经历。
  分析认为,企业高管到地方政府担任行政“一把手”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加强地方与央企的联系,发挥自身在经济管理上的长处。明显的例子如张庆伟,2011 年8 月底,张庆伟履新河北之后仅三个月,即邀请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在内的100 余家央企走进河北,这次活动中,河北省与56 家央企签署96 项合作协议,其中85 个项目落户沿海地区,2012 年全年完成投资1151.2 亿元。
  本届省级党政领导中, 很多人参与了1980 年代至1990 年代经济改革的历练。比如,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曾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时任安徽省外经贸委副主任。在这些部门工作期间,他们参与制定和落实发展改革方略,经验丰富,视野更高,因此成长迅速。
  专家指出,作为地方领导核心,这批省级干部在未来五年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无疑将肩负重大职责。他们所带来的新气象、新风格,不仅对地方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也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执政新思路。
其他文献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
国家电网“弃风限电”对中节能风电项目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该募投项目已提前透支,未来中节能如何有效地解决业绩下滑的疲态,这是企业上市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节能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