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花瓷初探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青花瓷初探
  李卫民
  元明时期,云南是除景德镇外最大的青花瓷生产基地,窑口众多,遍布全滇及川西南。遗憾的是,除马文斗先生的专著《云南玉溪窑》外,很少有研究文章涉及,致使许多人,甚至包括古陶瓷爱好者不知道云南青花。本文拟对云南青花瓷的主要窑口、典型器、典型纹饰、工艺及年代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瓷界同仁的重视。
  
  一、云南青花瓷窑口
  
  一提云南青花,人们往往就想起玉溪窑,其实云南烧制青花的窑口是比较多的,除玉溪窑外,还有建水窑、凤仪窑、永胜窑、禄丰窑,川西南还有会理窑。
  1 玉溪窑。这是云南最知名的窑口。玉溪窑青花胎质较粗,灰黄色,不上化妆土,故底釉也偏黄,青花发色大多青色偏黑,但画工精致(图1)。
  2 建水窑。红河州建水窑是云南青花中较细的,胎质细密灰白,底釉青白,青花发色也较艳(图2)。
  3 凤仪窑。大理州凤仪窑又称赵州窑(凤仪古称赵州),南诏、大理国时就已烧造陶器,其精品青花瓷器形规整,青花发色青灰,画工也较细(图3)。
  4 永胜窑。云南省永胜县隔金沙江与四川相望。永胜窑地方特色突出,所烧十二生肖罐继承了南诏、大理国风格,生动、古拙,与中原迥异,但由于技术落后,施釉较薄有疙瘩,青花发色青黑(图4)。
  5 禄丰窑。楚雄州禄丰窑窑址一直有争议,从现有实物看,禄丰窑青花较粗,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画工草率(图5)。
  6 会理窑。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与云南相望,从汉代建县直至明中期一直属于云南,故会理窑古瓷完全可以归入云南窑系列。会理窑青花以碗、盘、杯、盏等实用器为主(图6),由于不进入墓葬,所以保存下来的完整器很少。会理窑青花有青蓝和青黑两种,器型、画工与中原较为接近。会理是古代中原通往云南的重镇,元灭大理也是由这里入滇。近年在会理元代老城遗址出土大量青花瓷片,是研究云南青花窑系的重要线索。
  
  
  
  云南各窑口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共同点。在烧造工艺上,云南窑系均不使用匣钵,大件施半釉,小件托珠迭烧,其内外底留有五个左右支烧痕。底釉偏青或偏黄,属于青釉青花。青花发色除少数精品外,大多偏黑或偏灰。纹饰上云南特色的太阳花各窑均有烧造,鱼藻纹中的鱼也统一是一种云南特有的鱼。在云南各窑中,玉溪窑不一定是最早和最精的,但它发现最早,研究最多,影响最大,所以把云南各窑统称为玉溪窑也无不可。
  
  二、云南青花典型器
  
  1 大罐。云南青花以大罐瀚短颈、丰腹、平底,分高桩和矮桩两种矮桩腹部以下较短,显得丰满,一般说来,矮桩年代早于高桩。
  2 瓶。云南青花瓶类造型以玉壶春为主(图3、5、7),均溜肩、丰腹、圈足,但口部造型有三种,喇叭口、盘口、唇口。
  3 壶。云南青花壶形怪异(图8),与中原区别很大。
  4 炉。炉以筒式炉为主(图9),圆筒型,圈足,另带三只悬空的假足,与中原无异。
  5 碗、盘。碗、盘内外底均带明显支钉痕(图10),盘大多宽沿、折腰,由于是实用器,所以完整器存世不多。
  
  三、云南青花典型纹饰
  
  云南青花纹饰繁多,许多与中原一致,如缠枝花、凤穿花、高士图、婴戏图、狮子滚绣球等,但也有许多云南典型纹饰,如:
  1 鱼藻纹。云南青花纹饰中数此纹最为生动,所画之鱼是云南特有的“冲浪鱼”(见图1、2)。
  2 太阳花。常用在大罐盖上或碗心,花卉四出头,有人说是云南铜鼓太阳纹的变形,有人说像蒙古包门上的装饰,有人说借鉴磁州窑(见图2盖)。
  3 文字款。云南各窑均有文字款,但不多,写法也千差万别。笔者见过有玉壶春上的“美酒清香”款,大罐上的供养款,碗心“福”字款(图11)。
  4 云南青花有大量大写意纹饰,花卉、人物、动物、文字均有写意形式。
  
  四、云南青花年代考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元代纪年款的云南青花,也没有在元墓中发现云南青花,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云南青花生产于明早期。根据现有实物和史料,笔者认为云南青花应创烧于元,兴盛于明中期,在明末衰落。
  1 从史料看,元灭大理国后,结束了几百年的地方政权统治,在云南建立行中书省,开始屯田,大量蒙古、汉、回族士兵留在了云南,一方面产生了对瓷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生产瓷器的技术,瓷器必然产生。明在云南取代元,大约只花了100天,并没有什么大战。明朝在云南实行了更大规模的屯田,汉族人口第一次超过少数民族,瓷器生产得以延续并兴盛。明末云南大乱,先是清灭晚明小朝廷,后是吴三桂之乱,还有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的大两军。直到康熙三十年,云南方才平定,云南瓷器生产受到极大影响。等到安定后,景德镇产品已经风靡全国,云南青花就此衰落。
  2 从实物资料看,元代云南已有青瓷是无疑的,云南青花在青釉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顺理成章。从器型和纹饰饰上看,云南青花中的矮桩大罐、宽沿折腰盘、扁菊纹、仰莲纹等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有学者认为,边疆瓷器风格应比中原晚几十年,但元代云南离统治中心却很近,云南王、梁王等多位王爷皆为皇亲国戚,与中原联系紧街,决不会只用云南土陶。
  另外,会理元代老城出土了大量青花瓷片,也是一个旁证。当然,大量云南青花是明代的,如高桩大罐、婴戏图等完全是明代风格。
  云南青花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的实物资料也不完褴,此文只是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