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阴对太子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

来源 :贵州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价遮阴对太子参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本实验对太子参进行了遮阴度为15%、30%和50%以及对照处理遮阴度为0%等4个处理,测定不同遮阴条件下太子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 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遮阴度增大而显著上升,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遮阴度增大也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太子参叶片净光合速率随遮阴度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遮阴度30%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不遮阴处理,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大小为遮阴度30%>50%>15%>0%.过高的光强会抑制太子参叶片的光合作用,遮阴降低了到达太子参叶片的光照强度,在遮阴条件下太子参为了适应弱光条件捕获更多光能合成大量叶绿素,提高太子参光合速率,而过度的遮阴度则会使光能供应不足,抑制叶片的光合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因此适度遮阴对太子参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有若干个新种在贵州被发现,并被合格发表.为了让研究贵州省植物的高校、研究单位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更好的了解、认知这些新分类群,现逐步将这些新类群的形态描述翻译成中文,并辅以引自原文的配图.本篇收录了白云岩蛛毛苣苔Paraboea dolomiticaZ.Y.Li,X.G.Xiang&Z.Y.Guo、赤水石山苣苔Petroc-odon chishuiensisZ.B.Xin,F.Wen&S.B.Zhou以及卵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ovatilobataQ.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 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植物物种种类及其扩散演化历史,并对其生活习性和传粉系统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1)东南亚兰科植物8 855种,分属5亚科17族26亚族240属;(2)主要生活型为附生的有127属6 000种以上,地生97属2 000种以上,腐生13属约100种,藤本4属40余种;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以插入、删除或碱基替换的形式引起DNA序列突变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有多种类型,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规律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核酸酶9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
对两种羊肚菌进行菌核培养,并用产生较大菌核的七妹羊肚菌核为种通过菌核加营养袋和只以菌核为种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探讨羊肚菌菌核的形成、菌核的功能作用及与外援营养的关系,为羊肚菌的菌种繁育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目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建立民族药地稔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地稔质量控制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选择Folin-Ciocalteu比色法,考察检测波长、福林酚(FC)试剂和10% Na2CO3的用量及显色时间等因素,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地稔中总多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检测波长为751 nm,FC试剂和10% Na2CO3溶液分别为3 mL和6 mL,30 ℃下避光反应2.0h;没食子酸含量在1.0409~6.2456 μg/mL范
目的:优化无患子洗发液的处方.方法:根据洗发液配料原则和预实验结果确定无患子乳剂型洗发液的辅料种类,以洗发液感官评分、泡沫性、稳定性、低温流淌性评分为指标,采用混料均匀试验优化无患子洗发液的处方.结果:所得出的处方为蒸馏水为42.7%,氯化钠为0.98%,甘油为2.95%,尼泊金甲酯为0.4%,6501为5.01%,聚季铵盐为2%,烷基糖苷为4.96%,CAB为8%,二甲苯磺酸钠为2.01%,珠光双酯为0.48%,AES为18.59%,无患子提取液为20%,瓜尔胶为0.18%,羟乙基纤维素为0.32%,加
研究了马桑相关产业开发中,以马桑蚕沙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粗品的工艺条件.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95%乙醇为提取溶剂,取50 g样品加入300 mL提取溶剂,在75℃水浴中搅拌回流提取3h,皂化使用5%NaOH-乙醇溶液25 mL,皂化温度60℃,皂化时间90 min,铜代前加水量与皂化液体积比为1∶7,铜代使用10% CuSO4溶液2 mL,铜代pH值为2,加5% NaOH-乙醇溶液制盐,60℃干燥的条件较为适宜.采用该工艺,叶绿素铜钠盐粗品的平均纯度可达24.3%,平均收率可达到2.10%.
目的: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长根菇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氮源及温度对长根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计数.结果:长根菇最佳碳源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不能吸收氮源尿素;最佳碳氮比为40(葡萄糖)∶1(蛋白胨);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23~25℃.结论:长根菇菌丝对常见的碳源、氮源都能较好的吸收,且对碳氮比要求不严.菌丝在15~ 30℃下均能萌发且生长,有较广的适温范围.
报道贵州2种地理分布新纪录种.分别为盾叶半夏Pinellia peltata C.Pei、翅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alata Buchanan-Hamilton ex D.Don,两种均为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
穿心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抗HIV病毒、抗血栓、保肝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其人工合成困难,通过栽培调控或育种方法增强穿心莲体内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对提升穿心莲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该文综述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植物发育的关系,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及近十年来国内外在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在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生物合成和提高穿心莲内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