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高山反季节茄子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绩溪县高山反季节茄子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茄子;栽培技术;反季节;安徽绩溪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72-02
  在茄果类蔬菜中,茄子是要求较高温度和最耐高温的蔬菜。但平原地区栽培的茄子在7月中旬以后,由于高温干旱、茄子一般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售价不高,高山反季节栽培可弥补7—8月市场的茄子空缺。高山茄子于7—10月上市,产量可达60 t/hm2,产值7.5万元/hm2以上,是同期种植粮油等作物的3~4倍。现介绍绩溪高山反季节茄子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地块选择
  茄子根系发达,对土壤养分要求较高,应在海拔400~800 m之间的地带,选择2~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土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肥能力强,排灌良好,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块栽培,可接茬葱蒜、莴笋、油菜、小麦等。茄子黄萎病发病地块要实行5~6年的轮作。
  2 良种选择
  选择早中熟、生长势强、耐热性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结果力强、果皮薄、光泽好、肉色白、品质优、品性好的良种、如冠王9号、杭丰一号、引茄1号、农友长茄等。
  3 播种育苗
  3.1 适期播种
  为将高山茄子采收高峰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定植。在播种适期内,海拔高的地带宜早播早种,低海拔地区可稍迟[1]。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3 d。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后,用清水洗净药味,再用25~30 ℃水浸种10~12 h,浸后再用手反复搓洗几次,洗净种皮黏液,之后用纱布包好催芽,第1天保持20~25 ℃,第2~3天保持25~30 ℃,第4天起改用20~23 ℃,每天检查和翻动种子1~2次,并用催芽相应的温水清洗。每次洗种后都 要甩干多余的水分,以利通气,促进种子发芽整齐。经4~5 d,当有5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3 播种苗床准备
  生产田用种225~300 g/hm2,需播种床面积45~60 m2/hm2。早春山区气温仍然较低且多变,最好用塑料大棚育苗,没有大棚也要搭建小拱棚育苗。播种床土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园土按1∶1混合,厚5 cm左右,播前7~10 d浇透水,床面覆盖白色塑料薄膜,闭棚曝晒,促进苗床土壤升温。
  3.4 播种
  播种前用水淋湿苗床,然后播种,播种后覆盖细土或土杂灰,厚0.5~1.0 cm,再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表面。白天温度保持25~30 ℃,夜间不低于15 ℃,地温20 ℃以上促进出苗。70%以上的苗出土后掀去地膜,淋足齐苗水。苗出齐后,结合浇水,用 0.3%复合肥浸出液或0.5%尿素液追肥1次,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不超过28 ℃,夜间15~18 ℃。第1片真叶展开后,白天保持25 ℃左右,夜间15~20 ℃,苗床土保持见干见湿。
  3.5 分苗假植
  茄子4片真叶时花芽分化,分苗应在二至三叶期进行,移到10 cm×10 cm营养钵内或10 cm×10 cm营养土块上。假植后,闭棚5~6 d,促使秧苗较快恢复正常生长。白天棚内温度可升到35 ℃以上,也不必通风,以便增加地温,补充夜温,促进扎根发棵。假植后1~2 d,每天早晚分别浇水1次,以后逐渐减小浇水次数。5~6 d后,逐渐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温湿度[2]。
  3.6 苗床管理
  假植缓苗后浇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液,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 ℃,夜间在15 ℃左右。移栽前5 d左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液浇施;移栽前2~3 d,喷施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1.8%复硝酚钠水剂6 000倍液,带肥带药下田。
  4 大田定植
  4.1 耕地施基肥
  种高山茄子地块要早翻、深翻,前茬作物结束后立即翻耕冻土或晒垡,促进土壤净化熟化,减少病虫害,增进肥力。定植前2~3 d再翻耕1次,并耙细土壤。高山茄子生长期长,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7.5~45.0 t/hm2,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过磷酸钙各375~450 kg/hm2。于畦中央开挖宽、深分别为20 cm的施肥溝,将以上肥料充分混合均匀,撒施在施肥沟内。茄子最适土壤pH值为6.8~7.3,如土壤偏酸可撒施新鲜石灰粉调节。
  4.2 整地做畦
  生长前期正值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应做成深沟高畦,畦连沟宽1.8 m,沟深25~30 cm,沟宽30~40 cm。
  4.3 定植
  于晴天傍晚或阴天定植,选择节间短、茎粗、无病虫害、5~6片叶的壮苗栽种。每畦栽种2行,行距70~80 cm,株距40~50 cm,种植2.25万~2.70万株/hm2。定植时保持营养钵(或营养土块)土面与畦面持平。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定根水要浇足。可用10%~15%稀薄人粪尿或0.3%~0.5%尿素或复合肥液浇定根水,促进发根。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除草
  定植后10 d左右,进行第1次除草,疏松土壤,深3~4 cm;栽后20~25 d,再除草1次,深6~7 cm,结合除草进行培土,将畦沟中的土培于根际,以防倒伏。然后,用作物秸秆、杂草等覆盖畦面,厚度以不见泥土为宜[3]。
  5.2 肥水管理
  高山茄子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定植后10 d左右,结合除草追肥1次,即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 kg/hm2,肥料可于距离基部15 cm处穴施,然后除草,除草后浇施15%~20%稀薄人粪尿。在门茄开花时,要控水控肥以利坐果。在门茄瞪眼期(即幼果长到萼片之外时)追肥1次,追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或用人粪尿7.5~15.0 t/hm2,配成25%~30%肥液浇施。采收盛期,一般每隔10~15 d追肥1次,每次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150 kg/hm2或尿素105 kg/hm2。另外,可结合病虫防治用0.2%~0.3%磷酸二氢钾等喷雾,进行根外追肥。 前期雨水一般较多,要清沟排水,防渍防涝。出梅后,降雨量减少,大暑到立秋往往是高温夹杂干旱,此时正值结果期应注意浇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果实膨大对水分的要求。
  5.3 整枝、摘叶设支架
  将门茄以下侧枝全部剪除,其余枝条一般不行整枝。同时摘除老叶、病叶和黄叶,并视生长情况摘除部分过密叶片,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坐果率,减轻病虫害。整枝、摘叶要在晴天进行,防止伤口感染病菌。摘下的叶子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整枝后,用直径1.5~2.0 cm、长60~70 cm的树棍或园竹作支架,在离植株基部10 cm处插入土中,再用塑料绳等把植株主杆固定在架杆上,以防倒伏。
  6 病虫害防治
  高山茄子的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萎病、疫病、绵疫病、褐纹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潜叶蝇等。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出现病虫后,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①黄萎病、枯萎病:可选用高锰酸钾、敌克松、恶霉灵、甲霜灵、DT、甲基托布津等对水灌根防治;②疫病、绵疫病:可选用杀毒矾M8、甲霜灵、霜脲锰锌、乙膦铝等对水喷雾防治;③褐纹病:可选用加瑞农、甲霜灵锰锌、杀毒矾M8、代森锰锌、百菌清、甲霜铜等喷雾防治;④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天王星等防治[4];⑤蚜虫:可选用吡虫啉、避蚜雾、啶虫脒等防治;⑥潜叶蝇:阿维菌素、灭蝇胺、环丙氨嗪等防治;⑦斜纹夜蛾:可选用多杀霉素、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防治。
  7 及时采收
  高山茄子一般在开花20 d左右后采摘,具体应根据茄眼睛(萼片与果实相连接部位的白色环状带)而定,如茄眼睛宽,表示果实生长快,如茄眼不明显,表示果实生长较慢,此时果实色泽鲜艳,富有光泽,为采收适期。采摘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收的果实立即做好分级包装,运往市场销售。
  8 参考文献
  [1] 刘爱霞.设施茄子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136.
  [2] 邓守哲,杨春玲.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0(1):5-7.
  [3] 杨森.茄子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4):106-107.
  [4] 李虎林.冬季弱光照环境下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4):27-28.
其他文献
距离不只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直线连接长度,还包含着两点间距离的函数关系,如时间、成本、摩擦、损耗等因素。通过距离分析可以获取任意栅格和其最邻近要素的相互关系,比如直线距离、成本距离、成本分配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消耗、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本文在获取研究区DEM数据的前提下,通过ArcGIS中空间分析模块的距离分析工具执行成本回溯链接、成本距离、成本路径找出研究区内给定起始点与终点间的最小成本路
以N-苯基二乙醇胺为原料经酯化、甲酰化、关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酯基苯胺氮杂环衍生物(FB-OAC),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HR-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解
阐述了铁豆78号高产大豆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的地区,以供参考。
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缓凝剂PID-1,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了PID-1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并基于低场核磁工作分析测试技术及扫描电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