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赏识;语言艺术;体态语艺术;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25-0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要想转化后进生,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工作的艺术。下面笔者就谈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艺术之赏识的艺术。
一、教师要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后进生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特殊,他们大多对教师抱有戒备心理。当教师板起脸孔训斥时,这种戒备心理常常转化为反感,甚至对抗。有时虽然口头上认了错,但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这时教师就要真诚地、不失时机地赞扬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加强与后进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他们也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在待人接物、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方面有优点,或者在体育方面可能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鼓励赏识具有建设作用,而惩罚抱怨常常只能是恶性循环。”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话:“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要从自身找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当无法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吧”,同样“当无法改变学生时,就改变我们教师自己吧”,改变自己的教育心态、教学方法、教育策略,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扎根于每个教师的心中,长期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赏识是门艺术,这门艺术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上。赏识的艺术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积极地面对失败,不卑不亢。
二、赏识教育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如,“今天作业很认真!”“你能大胆地举手发言很好,希望天天这样!”“这次虽然没考好,只要再专心些,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充满期待的鼓励就能强化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东张西望。一次笔者面对这种情况时,笑着对那位学生说:“以后多看看我好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感觉到笔者对他的宽容,从此上课渐渐专心了。
三、赏识教育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艺术
运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以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由衷的鼓掌来传达对学生真诚的赏识,从而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后进生的心里得到慰藉,充满自信,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再次进步。
后进生在上课时如果正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并对学生加以指点。学生的心如同破土的嫩芽,教师对他一点点的鼓励就如丝丝春雨般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四、赏识的艺术要创设情景
后进生的优点和特长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才能,教师要创设一系列的情景,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比如,有位学生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那么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时,笔者就对某学生说:“你在体育上的表现让大家击掌叫好,相信你能代表我们班级为班争光,在学校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他信心倍增,自觉地加强了日常锻炼,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笔者接着对他说道:“你在体育上为我们班争了光,相信在学习上只要用心也一定能为班级争光!”从此以后,他上课渐渐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也一改以往书写潦草的习惯,做得越来越好。
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教师要把对后进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心态,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及时鼓励与赞扬,要用赏识的目光、语言、动作、心态去演绎它,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25-0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要想转化后进生,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工作的艺术。下面笔者就谈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艺术之赏识的艺术。
一、教师要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后进生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特殊,他们大多对教师抱有戒备心理。当教师板起脸孔训斥时,这种戒备心理常常转化为反感,甚至对抗。有时虽然口头上认了错,但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这时教师就要真诚地、不失时机地赞扬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加强与后进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他们也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在待人接物、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方面有优点,或者在体育方面可能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鼓励赏识具有建设作用,而惩罚抱怨常常只能是恶性循环。”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话:“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要从自身找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当无法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吧”,同样“当无法改变学生时,就改变我们教师自己吧”,改变自己的教育心态、教学方法、教育策略,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扎根于每个教师的心中,长期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赏识是门艺术,这门艺术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上。赏识的艺术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积极地面对失败,不卑不亢。
二、赏识教育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如,“今天作业很认真!”“你能大胆地举手发言很好,希望天天这样!”“这次虽然没考好,只要再专心些,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充满期待的鼓励就能强化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东张西望。一次笔者面对这种情况时,笑着对那位学生说:“以后多看看我好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感觉到笔者对他的宽容,从此上课渐渐专心了。
三、赏识教育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艺术
运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以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由衷的鼓掌来传达对学生真诚的赏识,从而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后进生的心里得到慰藉,充满自信,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再次进步。
后进生在上课时如果正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并对学生加以指点。学生的心如同破土的嫩芽,教师对他一点点的鼓励就如丝丝春雨般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四、赏识的艺术要创设情景
后进生的优点和特长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才能,教师要创设一系列的情景,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比如,有位学生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那么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时,笔者就对某学生说:“你在体育上的表现让大家击掌叫好,相信你能代表我们班级为班争光,在学校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他信心倍增,自觉地加强了日常锻炼,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笔者接着对他说道:“你在体育上为我们班争了光,相信在学习上只要用心也一定能为班级争光!”从此以后,他上课渐渐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也一改以往书写潦草的习惯,做得越来越好。
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教师要把对后进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心态,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及时鼓励与赞扬,要用赏识的目光、语言、动作、心态去演绎它,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