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易班虚拟社区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通过易班资源与技术的灵活运用,以易班班级设置模块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结果已经初步表明,建立在易班平台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有效性。从教学改革的意义上看,这种不断改善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其使用策略调适,也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易班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社会影响力的迅速扩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探讨方兴未艾。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实施网络教学日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种新尝试。[1]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者逐渐将研究取向集中在如何运用网络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中,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从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较多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产生背景、作用及对策的探讨,而基于具体网络平台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之考察分析则颇为少见。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上海易班网络虚拟社区平台为研究中心,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中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使用策略及存在问题展开适当讨论。
一、网络“易班”建设的目的、内容与特色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的要求,依托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大型网络虚拟社区,是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并被昵称为“易班”。自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以来,上海易班已经先后有56所本地高校参与到该网络平台建设中来,广大师生纷纷注册加入,日点击率高达数十万次,并已成为上海最大的高校网络互动社区和本地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作为当代网络虚拟社区建设的一个新产物,从内容上看,易班反映出“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双重属性。从“无限性”的角度看,易班设置有外语学习、电脑数码、出国留学、考研读研、大学生活、投票调查、情爱悠悠、职场感悟、贴图专区、体育世界、电影电视、动感音乐、游戏天地、车友之家、游山玩水、流行都市、健康一百、求职招聘、跳蚤市场、美食共享、新闻播报等数十个主题版块,涵盖了丰富广泛的内容。从“有限性”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网络虚拟社区不同,易班内容还具有经过优化选择以适应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群体专属性内涵。换言之,易班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全民型无限虚拟社区,而是师生群体内部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双重特性,不仅使其迅速成为上海高校师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虚拟社区,还为有效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网络载体,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实践探索与创新而言,更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无限”而丰富的易班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就技术层面而言,由于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涵盖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等多种常用网络功能,因而通过该网站,所有注册高校师生均可非常方便迅捷地实现在线互动交流、信息传递、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任务操作。其中,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师生的需求,易班还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主页社区活动的功能设置,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易班平台的使用策略
易班功能主要反映在主页面、学校主页、班级主页以及个人主页的分层结构中,每个层次结构都有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开展而言,尽管易班的每个层次结构都有使用价值,但是直接必要且最有效的当属班级主页模块和功能的全面运用。近两年来,笔者依托易班班级设置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有效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教学班级构建。由于易班是高校师生普遍使用的公共网络平台,且具有实名注册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班级在易班上建立对应的虚拟教学班级,让修课同学全部申请加入该易班班级,并由任课教师担任该班级管理员。在该易班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凭借各种易班技术授权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而作为班级成员的每位同学则在管理员指导下扮演教学主体的角色。这种相对“封闭”的师生虚拟班级共同体构建成为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全面开展的基本前提。
(二)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实践。在易班班级设置中,公告、话题、网盘是其基本功能模块,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将授课思路和内容全面展开,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模块更加主动便捷地参与教学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布公告,随时通知班级成员有关课程讨论安排、作业布置及考试要求等即时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网盘运用,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课件、题库、阅读文献以及音像视频等参考资料上传其中。以便学生随时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反过来,每个修课学生则可以通过易班班级网盘将作业Word文字稿、讨论PPT课件等资料上传提交。
其次,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分析具体历史或现实问题,并在参与讨论中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本质内涵。然而,现实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课堂理论讲解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相互交流与讨论才是促进学生深化学习认知的关键。[2]就此而言,易班虚拟班级中的话题讨论功能设置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交流答疑的一种新渠道。 在以易班为平台的网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易班班级话题的特色功能,由任课教师或修课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发表话题展开讨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一来可以弥补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或学生现场发言腼腆而导致的问题讨论广度不够或深度不足[3];二来还便于学生更及时地关注到诸多与课程相应章节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并在课堂内外的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讨论中深化理论层面的认知。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笔者曾尝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8~10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每周在易班班级内发布一个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话题并引导其他同学跟帖讨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程理论理解相关且学生较多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易班班级内发起并监督学生的分组大讨论。笔者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超越课堂时间、空间等诸多限制的讨论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强调班级模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的功能并非否认易班主页及其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模块的作用。事实上,在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班级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人主页内容(如博文、相册、网盘资料等)互览、转引或互评,尤其是班级内师生间的“私信”互动对于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答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不同疑问,以及加深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均有重要辅助作用。至于学校主页和易班主页则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诸多“网络实践”4调查和共性问题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考察空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易班平台的现存问题
上述内容表明,易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中具有诸多积极作用,并可能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实践中的一个新方向。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笔者的教学实践结果也显示,有些时候易班的功能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求。换言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平台,易班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易班班级构建中,由于现有设置功能限制,每位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都必须由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逐次点击批准,却不能进行批处理或取消成员加入的设置限制。对于同时担任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高达数百名学生)的任课教师而言,这种情况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并可能由于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间不同而造成批准通过时间上的疏忽或滞后,进而可能影响到易班网络教学的及时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在运用易班班级模块设置功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障碍或不便。例如,在作业和资料上传方面,由于网盘容量的限制,内容较大的PPT或教学视频资料往往无法上传,从而既不便于学生作业的提交和完成质量,也阻碍了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在话题发帖讨论方面,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参与讨论的同学每次发言均需逐次点击提交后方可成功,而同时参与同一话题讨论的同学则必须不断刷新话题界面方能看到其他同学新的即时发言内容。这些功能设置中的不便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班级讨论效果,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于通过易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此外,在易班个人主页和班级主页互通方面,同样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个人主页互览和单独发信交流方面并不能直接实现,而是必须由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再分别一对一地实现“好友”添加操作后方可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使用策略制定尤为重要。就此而言,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易班虚拟社区建设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易班实名注册用户的高校师生身份属性、丰富而健康的板块内容与精神氛围,以及班级主页、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易班主页诸多功能模块设置,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取向。通过易班资源与技术的灵活运用,以易班班级设置模块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结果已经初步表明,建立在易班平台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尽管在当前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假以时日,在不断调适易班功能、使用策略的过程中,以易班为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创新必将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推广前景。从更大的意义上讲,这种不断改善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其使用策略调适,也正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创新实践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之建构——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网络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2]侯丽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05.
[4]唐爱琼,韦文荣.网络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一种探索[J].高教论坛,2012(7).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易班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社会影响力的迅速扩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探讨方兴未艾。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实施网络教学日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种新尝试。[1]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者逐渐将研究取向集中在如何运用网络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中,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从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较多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产生背景、作用及对策的探讨,而基于具体网络平台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之考察分析则颇为少见。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上海易班网络虚拟社区平台为研究中心,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中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使用策略及存在问题展开适当讨论。
一、网络“易班”建设的目的、内容与特色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的要求,依托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大型网络虚拟社区,是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并被昵称为“易班”。自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以来,上海易班已经先后有56所本地高校参与到该网络平台建设中来,广大师生纷纷注册加入,日点击率高达数十万次,并已成为上海最大的高校网络互动社区和本地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作为当代网络虚拟社区建设的一个新产物,从内容上看,易班反映出“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双重属性。从“无限性”的角度看,易班设置有外语学习、电脑数码、出国留学、考研读研、大学生活、投票调查、情爱悠悠、职场感悟、贴图专区、体育世界、电影电视、动感音乐、游戏天地、车友之家、游山玩水、流行都市、健康一百、求职招聘、跳蚤市场、美食共享、新闻播报等数十个主题版块,涵盖了丰富广泛的内容。从“有限性”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网络虚拟社区不同,易班内容还具有经过优化选择以适应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群体专属性内涵。换言之,易班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全民型无限虚拟社区,而是师生群体内部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双重特性,不仅使其迅速成为上海高校师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虚拟社区,还为有效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网络载体,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实践探索与创新而言,更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无限”而丰富的易班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就技术层面而言,由于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涵盖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等多种常用网络功能,因而通过该网站,所有注册高校师生均可非常方便迅捷地实现在线互动交流、信息传递、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任务操作。其中,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师生的需求,易班还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主页社区活动的功能设置,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易班平台的使用策略
易班功能主要反映在主页面、学校主页、班级主页以及个人主页的分层结构中,每个层次结构都有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开展而言,尽管易班的每个层次结构都有使用价值,但是直接必要且最有效的当属班级主页模块和功能的全面运用。近两年来,笔者依托易班班级设置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有效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教学班级构建。由于易班是高校师生普遍使用的公共网络平台,且具有实名注册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班级在易班上建立对应的虚拟教学班级,让修课同学全部申请加入该易班班级,并由任课教师担任该班级管理员。在该易班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凭借各种易班技术授权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而作为班级成员的每位同学则在管理员指导下扮演教学主体的角色。这种相对“封闭”的师生虚拟班级共同体构建成为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全面开展的基本前提。
(二)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实践。在易班班级设置中,公告、话题、网盘是其基本功能模块,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将授课思路和内容全面展开,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模块更加主动便捷地参与教学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布公告,随时通知班级成员有关课程讨论安排、作业布置及考试要求等即时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网盘运用,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课件、题库、阅读文献以及音像视频等参考资料上传其中。以便学生随时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反过来,每个修课学生则可以通过易班班级网盘将作业Word文字稿、讨论PPT课件等资料上传提交。
其次,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分析具体历史或现实问题,并在参与讨论中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本质内涵。然而,现实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课堂理论讲解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相互交流与讨论才是促进学生深化学习认知的关键。[2]就此而言,易班虚拟班级中的话题讨论功能设置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交流答疑的一种新渠道。 在以易班为平台的网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易班班级话题的特色功能,由任课教师或修课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发表话题展开讨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一来可以弥补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或学生现场发言腼腆而导致的问题讨论广度不够或深度不足[3];二来还便于学生更及时地关注到诸多与课程相应章节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并在课堂内外的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讨论中深化理论层面的认知。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笔者曾尝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8~10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每周在易班班级内发布一个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话题并引导其他同学跟帖讨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程理论理解相关且学生较多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易班班级内发起并监督学生的分组大讨论。笔者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超越课堂时间、空间等诸多限制的讨论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强调班级模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的功能并非否认易班主页及其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模块的作用。事实上,在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班级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人主页内容(如博文、相册、网盘资料等)互览、转引或互评,尤其是班级内师生间的“私信”互动对于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答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不同疑问,以及加深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均有重要辅助作用。至于学校主页和易班主页则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诸多“网络实践”4调查和共性问题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考察空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易班平台的现存问题
上述内容表明,易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中具有诸多积极作用,并可能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实践中的一个新方向。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笔者的教学实践结果也显示,有些时候易班的功能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求。换言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平台,易班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易班班级构建中,由于现有设置功能限制,每位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都必须由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逐次点击批准,却不能进行批处理或取消成员加入的设置限制。对于同时担任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高达数百名学生)的任课教师而言,这种情况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并可能由于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间不同而造成批准通过时间上的疏忽或滞后,进而可能影响到易班网络教学的及时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在运用易班班级模块设置功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障碍或不便。例如,在作业和资料上传方面,由于网盘容量的限制,内容较大的PPT或教学视频资料往往无法上传,从而既不便于学生作业的提交和完成质量,也阻碍了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在话题发帖讨论方面,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参与讨论的同学每次发言均需逐次点击提交后方可成功,而同时参与同一话题讨论的同学则必须不断刷新话题界面方能看到其他同学新的即时发言内容。这些功能设置中的不便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班级讨论效果,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于通过易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此外,在易班个人主页和班级主页互通方面,同样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个人主页互览和单独发信交流方面并不能直接实现,而是必须由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再分别一对一地实现“好友”添加操作后方可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使用策略制定尤为重要。就此而言,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易班虚拟社区建设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易班实名注册用户的高校师生身份属性、丰富而健康的板块内容与精神氛围,以及班级主页、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易班主页诸多功能模块设置,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取向。通过易班资源与技术的灵活运用,以易班班级设置模块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结果已经初步表明,建立在易班平台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尽管在当前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假以时日,在不断调适易班功能、使用策略的过程中,以易班为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创新必将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推广前景。从更大的意义上讲,这种不断改善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其使用策略调适,也正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创新实践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之建构——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网络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2]侯丽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05.
[4]唐爱琼,韦文荣.网络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一种探索[J].高教论坛,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