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则“洗耳”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网友在点评中询问:只听说过“洗鼻”,耳朵也能“洗”吗?耳道进水,难道不会诱发中耳炎吗?自己在家“洗耳”可行吗?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医生的回答非常肯定——“洗耳”只能在医院由专人进行,不可擅自操作。
每个人的外耳道形态各不相同,常呈S型弯曲。耳道皮肤较薄,触碰后,易引起疼痛和损伤。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可分泌一定量的耵聍,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外耳道的终点是鼓膜,声音通过耳道“抵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将声音传入中耳。当耳道被堵塞时,患者可有耳朵疼痛、闷胀,当耳道堵塞或其他刺激加重时,可影响患者听力。此时,清理耳道势在必行,即“洗耳”。
“洗耳”操作的正规医学术语为“外耳道冲洗”,是临床清理外耳道耵聍、异物以及外耳道真菌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操作时,医生用特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将温度适宜(38℃左右)的生理盐水注射进患者耳道内,利用水流冲洗达到治疗目的。在外耳道冲洗前,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详细的耳道检查等方法,评估耳道状态,排除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合理的操作不会对患者耳道造成损伤。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外耳道冲洗:
● 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患者
外耳道:声音传导的“要道”
每个人的外耳道形态各不相同,常呈S型弯曲。耳道皮肤较薄,触碰后,易引起疼痛和损伤。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可分泌一定量的耵聍,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外耳道的终点是鼓膜,声音通过耳道“抵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将声音传入中耳。当耳道被堵塞时,患者可有耳朵疼痛、闷胀,当耳道堵塞或其他刺激加重时,可影响患者听力。此时,清理耳道势在必行,即“洗耳”。
“洗耳”操作的正规医学术语为“外耳道冲洗”,是临床清理外耳道耵聍、异物以及外耳道真菌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操作时,医生用特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将温度适宜(38℃左右)的生理盐水注射进患者耳道内,利用水流冲洗达到治疗目的。在外耳道冲洗前,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详细的耳道检查等方法,评估耳道状态,排除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合理的操作不会对患者耳道造成损伤。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外耳道冲洗:
● 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