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洗耳”不可取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则“洗耳”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网友在点评中询问:只听说过“洗鼻”,耳朵也能“洗”吗?耳道进水,难道不会诱发中耳炎吗?自己在家“洗耳”可行吗?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医生的回答非常肯定——“洗耳”只能在医院由专人进行,不可擅自操作。

外耳道:声音传导的“要道”


  每个人的外耳道形态各不相同,常呈S型弯曲。耳道皮肤较薄,触碰后,易引起疼痛和损伤。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可分泌一定量的耵聍,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外耳道的终点是鼓膜,声音通过耳道“抵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将声音传入中耳。当耳道被堵塞时,患者可有耳朵疼痛、闷胀,当耳道堵塞或其他刺激加重时,可影响患者听力。此时,清理耳道势在必行,即“洗耳”。
  “洗耳”操作的正规医学术语为“外耳道冲洗”,是临床清理外耳道耵聍、异物以及外耳道真菌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操作时,医生用特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将温度适宜(38℃左右)的生理盐水注射进患者耳道内,利用水流冲洗达到治疗目的。在外耳道冲洗前,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详细的耳道检查等方法,评估耳道状态,排除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合理的操作不会对患者耳道造成损伤。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外耳道冲洗:
  ● 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患者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迎来“网络学习时代”。网络直播课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新型学习形式在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比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网络能为孩子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信息和更直观的感受,但由于缺乏监督,孩子们常常被学习之外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反而耽误了学习。如何让孩子理性地使用网络,既能利用网络辅助学习,又能保持注意力集中, 是广大父母十分关心的问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综合水平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随着现代化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项目课程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