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问题的破解之道

来源 :中学生理科应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向量融数、形于一体,在知识的呈现上,既有代数形式的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以及数量积运算,又有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表现出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给高考提供了多渠道的命题视角,成为近十年来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在考查力度上有日渐加强、加深、加活之态势.在求解平面向量试题时,要紧抓向量“数”与“形”的特征,让向量不再难.
  策略一巧选基底,化繁为简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的任一向量p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唯一地线性表示为p=xa+yb(x,y∈R).一般地,选取基底时,首选已知模和夹角的一对向量,实在不行,至少也要是已知夹角的一对向量(至于坐标法,本质上就是找到一对夹角为直角的向量为基底的基底法).找到基底后,把要求的向量用基底线性表示即可.
  例1(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13)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DC=2,点E,F分别在边AD,BC上,且AD=3AE,BC=3BF.若向量AB与DC的夹角为60°,则AB·EF的值为 .
  解析本题中AB与DC的模与夹角都已知,故可选为基底,关键是将EF表示出来.
  图1
  如图1,EF=EA+AB+BF=-13AD+AB+13BC=-13(AB+BD)+AB+13BC=23AB+13DC,故AB·EF=AB·(23AB+13DC)=23AB2+13AB·DC=7.
  评注选取AB与DC作为基底,充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化“未知向量”为“已知向量”,从而使问题的求解思路清晰、明确.
  策略二妙构图形,彰显“形”之直观
  在进行平面向量运算时,也可以尝试直接构造图形,化难为易,求解直观简洁.
  例2(2008年高考浙江卷·理9)已知a,b是
其他文献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根部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
<正>肩手综合征(以下简称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本病常发生在卒中后的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1]。目前,国内对肩手综合征的分期标准[2]共Ⅲ期:Ⅰ期: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