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及膳食摄入分析

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期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并分析其膳食摄入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日-2020年3月19日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COVID-19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调查,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主观全面评定,结合实验室检查和24 h膳食回顾调查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43例COVID-19康复期患者,随访时间为出院后345.0(336.0,352.0)d,体重总体水平恢复到感染COVID-19前的体重.NRS2002显示,仅1名(2.3%)患者存在营养风险,MUST未筛查出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SGA也未发现轻中度营养不良或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高尿酸、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9.5%、20.9%、20.9%,其中血脂异常率在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分别为12.0%、18.2%、57.1%(P<0.05),此外,TG、TC、LDL-C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仅为60.5%、39.5%、46.5%.每日平均能量摄入为(1 721.6±424.1)kcal,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别为(60.4±20.7)、(56.8±17.2)、(246.3±74.7)go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饮食上存在蔬菜、水产品、奶制品、豆制品、坚果、杂粮和薯类摄入不足的情况.结论:COVID-19康复期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且膳食摄入不平衡问题非常普遍,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基于患者问卷自评方式的快捷、准确的适用冠心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的信息化工具.方法:选择心内科患者150名,分别采用临床营养师面对面评估和患者自评软件系统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以检验该自评系统筛查营养风险和诊断营养不良的效力,评价该软件在冠心病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两种调查方式在膳食营养评估方面对主食摄入、粗粮摄入、蔬菜摄入、叶菜摄入、肉类摄入、鱼虾摄入、鸡蛋摄入、坚果摄入、大豆摄入和烹调油摄入结果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自评软件结果显示,患有营养风险患者比
目的:结合富硒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农产品硒营养强化合理阈值的设定方法.方法:综述不同国家对硒的推荐摄入量,以及农作物中硒的存在形式、生物利用率和安全性,分析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提出硒营养强化的合理阈值设定方法.结果:我国富硒农业不断发展,但相关营养品质判断标准仍待改进.结论:我国富硒农业有巨大发展空间,建议依据食物营养特性与强化阈值进行农产品硒营养素的合理强化.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项目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记录食物摄入量及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本研究选取2018年15个省份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共计14 320人)进行钠摄入量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异.结果: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量中位数为3 838.6 mg/d;男性的钠摄入量(4 114.7 mg/d)高于女性(3 598.2 mg/d);45~59岁居民(4
目的:了解海南省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营养情况,分析特殊人群的膳食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海南省儋州市、澄迈市等两个地区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分析其膳食特点.结果:调查共纳入27名海南百岁老人,平均年龄(103.81±2.95)岁.海南百岁老人饮食首选烹饪方式为水煮(85.19%),能量摄入偏低(1 040 kcal/d),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2.67%、脂肪32.82%、蛋白质14.6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骨密度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56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及问卷调查获得骨密度及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6.8%;共获得5种膳食模式:副食品模式,油盐模式,薯类及蔬菜模式,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和主食模式;其中高水平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人群较低水平该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高(t=-1.905,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