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及应对措施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各种类型的特殊家庭——非正常家庭增多。由于家长的各种失范之举,导致了非正常家庭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解决这些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非正常家庭 不良心理表现 家长失范行为 措施 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转型,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也受到各种冲击和考验。少数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各种非正常现象。其突出表现之一是近年来,离婚率一路走高,由此带来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急剧增多。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全班26人,非正常家庭学生有8名,接近三分之一。
  在原有家庭解体或重组后,不少父母在自身解脱的同时,很少能对家庭的主体之一——孩子做好心理疏导,使孩子最小限度地受到家庭变更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没有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这不但造成了其自身和孩子的伤害,也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现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学校层面的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职业院校中非正常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基本区别是:专业分类明确,技能实习课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心理素质的差异,个别学生,对进入职业院校非但没有欣喜感,反而产生了已被“职业定向”了的潜意识,他们似乎隐隐约约透过当代职业大军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对前途有些漠然。而非正常家庭的学生,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加重了其原本已具独特的负面心理。具体说,来自非正常家庭的这一学生群体,其不良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自卑心理型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应是无忧无虑、青春烂漫的时期,却因为自己的非正常家庭而背负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社会上往往对非正常家庭的孩子投以歧视或嘲笑等异样的眼光,这更加重了这一群体的自卑自惭心理,造成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极度的内向,忌讳在同学面前谈起自己的家庭。凡事不爱出头,像晚会、音乐节这样的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在校园生活中,即使受了委屈有了什么想法,也不找人倾诉或设法解决,而是孤僻自守,暗中哭泣,把手机当成自己不能分开的一部分。其他学生因为他们的不合群而疏远他们,更加深了这种自卑内向的心理。在学业中,思想深处带有被职业定向了的阴影,而缺乏积极性。尤其是技能实习课时,缩手缩脚,消极应对。
  2.自负心理型
  非正常家庭的很多学生,从小听到的都是父母的吵闹声,缺少父母的指导和关爱。所以这类学生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摸索着做,时间一长,便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瞧不起人,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懂。这类学生很难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易沟通,和他们谈心很是困难,永远都是一副“我懂,我知道!”,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对其他嗤之以鼻的自负心理状态,而在技能实习课中,往往又是眼高手低,表现不佳。
  3.自私心理型
  在非正常家庭中,因为父母的不关爱、不关注,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自私心理的不在少数。他们对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父爱母爱渴求不得,从而产生怨念,进而形成自私心理。“你们既然谁都不管我,又凭什么让我管你们?”有了这样的心理,他们不体恤父母的辛苦,只知向父母伸手要钱,随意顶撞父母,甚至父母生病也不肯照顾,看着父母伤心失望而产生报复的快感。溺爱型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从来想不到去关心别人,自私心理更严重。
  4.自暴自弃心理型
  职校学生的年龄正处于17-18岁的青春期,本来就是性格不稳定,容易冲动走极端的时候,非正常家庭的形成往往又把他们往扭曲的方向推了一把。很多学生因此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自残,以此来麻醉自己。很多学生因为缺爱,当有异性对他们稍有关心,便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陷入早恋之中。特别是女生,把早恋当成去痛良药,把那些不靠谱的恋人当成救命稻草,心甘情愿地为其花钱甚至献身,一旦对方提出分手,则更加深了他们自暴自弃的行为。
  二、非正常家庭中,家长的失范之举
  家长是孩子的首席老师,家长的失范举措,对孩子将是终生之误。从笔者班级的这些非正常家庭来看:
  家长的失范表现之一为溺爱放纵。班里有这么一位同学,七岁那年父亲离去后,母亲担心儿子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嫁,对这唯一的孩子是放进蜜罐里,百依百顺,无尽宠爱,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孩子成了个不懂事的奶嘴男,只知花钱,从不知责任。在班里,他说话不知轻重,分配给他的值日也经常逃避,什么都得由着自己的性子。有一次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他妈妈居然打电话给我,说“求求老师把手机快点还给他吧,这孩子离了手机没法活。我知道我把他惯坏了,可我就这么一个独苗,我既不要求他学习好,也不要求他有什么能耐,只要平安毕业,能成人就行。”
  家长的失范表现之二是拿孩子泄愤。班里一位弱小的女生,母亲因为有了外遇,采用欺骗的方式与她父亲离了婚,把她扔给父亲。这位父亲觉得自己受了骗,拿前妻没办法,就把满肚子的火都撒在孩子身上。学生在日记里写着:“别的孩子回家,都是父母的笑脸,只有我回家,看到的是爸爸喝醉了耍酒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她打打骂骂。孩子想念母亲,偷偷去看妈妈,被她父亲知道后,甚至打电话给我,扬言“让她妈养活她吧,养活这样的孩子我还不如留着钱再娶一个。”如此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
  家长的失范表现之三为相互推卸责任。这种情况特别表现在离异的双方都重新组织了家庭后,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新家庭上,对原先的亲生孩子都想推给对方。出了事甚至相互推诿,都不肯负责任,使孩子在家里受到极度冷落。班里的一位女生,产生厌学退学的想法。笔者打电话找其父亲商谈对策,其父把责任推到孩子妈妈身上,说都是孩子妈妈思想偏激、脾气暴躁,把女儿影响坏了。他管不了,让我找孩子妈妈去。笔者打电话给学生妈妈,她妈妈则说,都是孩子爸爸没个正形,不是正常思维,孩子受他影响,自己也没法。约他们到学校来面谈,两人都称自己很忙,没工夫,让对方来。更有甚者,邻班有位男生,得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父母居然也是相互推诿,谁也不肯出钱为孩子治病。   上面例子有些极端,但在非正常家庭中,父母们多多少少都表现出了一些不当之举。他们或是过分溺爱放纵,或是丧失理智地对孩子发泄,把孩子当情感出气筒,任意训斥打骂;或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做自我反省,而是指责对方、推卸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这些不当做法并没有认识。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艰苦与痛苦,而不去考虑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和伤害,这是很令人痛心的。
  三、消除非正常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
  要消除非正常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需要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一系列工作,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而班主任在此又是责无旁贷,更应起到主角的作用。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中,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真情去弥补父爱母爱的缺失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面对父爱母爱缺失或不到位的这一特殊学生群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和他们身心受到的伤害,笔者从内心感到惋惜和同情,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引导他们步入正轨,健康成长。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笔者注意从一些细小的方面点滴入手,去关爱他们,以弥补他们在父爱母爱上的先天不足。为了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笔者逐个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兴趣、对人生的希望等等,并将谈心获得的情况,做了详细的笔记,也算是一本小档案。以此为基础,笔者从饮食起居、穿衣着装,到生病受伤等日常生活及时嘘寒问暖,力所能及地予以帮助。哪个学生思想有情绪,就用爱的暖流融化坚冰。平时对细节处多多观察,对表现有思想情绪波动的及时开导。遇到运动会、晚会、各类比赛等活动时,笔者都结合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并及时肯定其成绩和进步。在班会上,笔者也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及时表彰他们的进步。这样时间长了,拉近了与他们感情上的距离,使得几个自闭内向的学生也能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了。
  2.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与机制
  在教育与管理中,为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笔者采用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短信通报情况等不同方式,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等及时告知家长,做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的家长不能及时关爱孩子,就通过电话和短信通告等方式,强化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并晓之以大义,明之以厉害。最终达到促使家长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认清自己作为第一监护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正视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及早步入正轨。起初有的家长在与笔者的沟通中并不积极,笔者就硬性要求他们每次假期结束,都要将学生的表现及思想状态通报给老师,不然,老师就打电话询问。时间长了,这也就成了一项制度。这极大地促进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的点滴变化都能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关爱,孩子也会改变自己阴郁内向的状态,而更阳光开朗。
  3.用正面因素消除负面因素,提升正能量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必须确信,在这些特殊群体学生中,尽管在人格上存有某些缺失与偏差,但他们身上的主流仍然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笔者时刻注意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用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激发他们的正能量。有位女生,因母亲再嫁而整日故步自封,无心学习。偶然一次笔者发现她上课时在课本上画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图案,笔者肯定了她的绘画才能,让她负责班级的板报工作。每出一期新板报,笔者都对她大加赞赏。这极大地提升了她的自信,近期她还交了几个好朋友。现在她和以前相比,已是开朗大方了,在学业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4.努力做一名心理学老师
  当今时代的多元化思维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非同寻常,班主任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解决非正常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十分重要的。在与这些学生的交往中,笔者努力从心理的层面进行沟通,经常利用晚自习课外活动等邀请他们到办公室谈心,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困惑和烦恼。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隐藏在内心,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真实想法,并真诚地为他们提建议找方法。学生们也通过这样的交流明辨是非,找准人生的坐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一位女生,因母亲再嫁,逼她改姓。而她觉得改姓就是对父亲的背叛,从而与母亲和继父闹僵,自己也痛苦不堪。在多次的谈心中,笔者准确指出她的心理症结,并帮她分析母亲和继父的心理,既劝她要理解母亲的难处,也教给她与母亲交流的方式。终于抹除了她积郁心底的阴云,改善了与母亲和继父的关系,人也变得开朗了很多,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看到这些变化,笔者从内心感到欣慰。
  另外,在引导非正常家庭学生走出泥潭,回归正常轨道,笔者还有一些建议。
  第一,非正常家庭学生问题不应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同样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应当建立家校联系档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非正常家庭子女建立专档,建立学校联系制。学校应是班主任老师的后盾,与老师们共同研究探讨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发动社会力量,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共同协作,关注来自非正常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情况,探讨这类学生产生非正常心理的根本原因,号召家长身体力行,做儿女的好监护、好榜样。
  第二,在职校的课程中加大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课程比例,教育他们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把握,正确地看待父母、家庭和自己的关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摆正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学业与娱乐、友谊与爱情等实际问题的关系。要更多地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学校增设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专业的心理老师更能有助于解除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并开设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知识课程或讲座,帮助他们提高对日常心理行为的鉴别能力,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渡过这段不平静的青春期,自觉地克制自己的非正常行为,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和对物质诱惑的抵抗能力。
  四、小结
  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多元化的政治经济将进一步显现,传统观念将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这些巨变必将对每个家庭和个人带来新的冲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应变,从实际出发,多方面入手,强化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同时也需应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多渠道地与学生家长联系与沟通,达到学校、家庭、社会联手协力,引导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相信,只要有对学生积极关爱的态度,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非正常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完全可以克服,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威海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日前,由湖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组织的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制度建设座谈会在荆门技师学院召开,来自全省部分市州人社部门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代表对即将出台的《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湖北省技师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会上,荆门技师学院院长陈卫民就荆门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实施中的制度建设情况作了介绍,与会代表结合各地、各单位近年来开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学科。素顾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应如何进行高效、有质量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创造性利用教材中的词汇、教材主要内容来全面开展写作实效训练,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策略,并简要阐述了过程。
介绍了提高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为芯材的塑料光纤的耐热性的方法。
摘 要:“三方协议”制度的存废争论由来已久。本文结合当前国家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从制度本身局限性与现实需求的冲突分析了废止“三方协议”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基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实践,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将毕业生就业纳入统一劳动力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  环境。  关键词:三方协议 局限性 市场化 改革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综述了可聚合乳化剂的优点,详细介绍了烯丙基(烯丙氧基)型、丙烯酰胺型、苯乙烯型、(甲基)丙烯酸型、马来酸酯型五种可聚合乳化剂的性质、最新进展,并描述了乳液聚合中最佳表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教师一般还是对着课本讲授或演示为主,主要的实习场所还是像教室一样的机房。教师基本上没有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而是从头到尾按照教材来讲解。许多
本文主要分析了构建科学性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加强调查反馈机制构建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相关管理单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教师的素质,可以在钢琴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的效果,直接而显著影响学生身心发展。钢琴教师